楊麗敏
摘要: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課堂提問是最為重要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不斷提升課堂提問的藝術性,通過有效的課堂提問,啟發、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最終實現語文課堂的有效學習。本論文立足于中職語文課堂教學內容,對“以問促學”教學模式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以問促學;中職語文;有效課堂;構建
在中職語文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構建有效語文課堂必須要遵循學生的主體地位,并借助問題引導的方式,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最終完成知識的探索學習。因此,在構建有效語文課堂的時候,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為重要,不斷提升課堂提問的藝術性,掌握提問的深度和廣度,充分體現提問的價值,實現有效課堂的構建。
一、當前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問環節現狀分析
恰到好處的課堂提問可以使學生的認知產生矛盾,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并產生探究的欲望。但是在當前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語文課堂提問環節并不十分理想,且存在諸多問題,集中體現在:問題趣味性較低,無法激發學生思考的興趣,致使學生課堂參與程度較低;設置的問題過于簡單,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需求,沒有啟發性,不能達到預期目的;提問流于形式,為了提問而提問,隨意性比較強,提問有效性無從談起。受中職語文課堂提問不當等因素的制約,提問嚴重制約了中職語文課堂的構建[1]。
二、當前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問環節問題解析
造成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提問環節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以往中職教學主要對學生進行語文知識的傳授,并不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因此設置的問題只單純注重了知識目標,而忽略了情感目標,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思考的興趣;二是一些教師在設置問題的時候,常常就教材中的內容直接提問,學生不用思考就能夠得出答案,這樣的問題只適合基礎薄弱的學生,不具有啟發性,很難實現問題對學生的啟發和引導;三是有的教師并沒有進行課堂提問問題的設計,而是根據教學情況進行隨機發問,提問的內容也不具有梯度和層次性,這樣的提問不能夠連續的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學生很難系統地掌握知識,無法實現提問的有效性。
三、以問促學,借助有效的提問完成有效課堂的構建
在借助基于“以問促學”的中職語文有效課堂教學中,課堂提問是師生雙方進行交流的重要方式和途徑。尤其是在新課程標準下,教師在構建中職語文有效課堂的時候,要借助有效的提問,給學生構建一個互動的、開放的課堂,引導學生在開放性的課堂中,激活自己的思維,積極參與到對課堂知識的思考中,最終完成對語文課堂知識的有效學習。
1、提出趣味性問題,激發學生興趣
正所謂:“興趣是學生最好的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環節中,不斷提升問題的趣味性,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積極參與到問題的思考和探究學習中。具有趣味性的問題既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的積極思考,也能夠讓學生感到新奇,對問題進行深入探究。例如,在《鴻門宴》這一課的教學中,如果直接讓學生閱讀課文,學生學習興趣就不高。此時,如果設置有趣的提問問題——“劉邦、項羽分別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物,都具有什么樣的英雄氣概,你崇拜哪一個?”“在鴻門宴上,項羽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殺掉劉邦,然而項羽并沒有這樣做,有人說這是婦人之仁,也有人說項羽具有君子之度,你如何看待?”面對這樣有趣的問題,學生思考探究的欲望自然會得以激發,就會在問題的引導下,主動參與到知識的學習中。
2、提出啟發性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課堂提問不僅僅是語文課堂教學的輔助手段,更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在設置課堂問題的時候,要力求問題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啟發性,進而促使學生在問題的引導和啟發下,積極思考,最終完成語文有效課堂的構建。例如,在《林黛玉進賈府》的教學中,作者在對林黛玉初到賈府看到賈府環境并進行描寫時,很是著重地寫了幾個“大”字。教師可以此為切入點,設置“小說這樣寫是否多余,有什么特殊的作用?”這樣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在問題的推動下,教師就可以順利地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合作探究,有效性語文課堂自然就得以構建[2]。
3、提出層次性問題,構建有效課堂
在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受時代差異、閱讀水平和閱讀能力的影響,學生在對優秀語文作品進行閱讀的時候,常常出現無法深度學習的現象[3]。因此,要實現語文的深度學習,實現語文有效課堂的構建,就要結合語文教學內容,采取“由易到難、由近及遠”的形式,設置出一系列有層次、有梯度的問題,促使學生環環相扣、層層推進地思考問題,對文本形成整體的、系統化的認知,進而全面提升中職語文有效課堂的學習效果。例如,在《聲聲慢》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提問:詞以“尋尋覓覓”開頭,作者是在尋覓什么,有結果嗎?學生根據后面的內容很容易得出作者并沒有尋覓到什么的答案,因為下一句就是“冷冷清清”。隨后,教師繼續提問,詞中“冷冷清清”是指哪方面的“冷清”?學生根據“乍暖還寒時候”,很容易想到時節,即李清照所處的環境;而一些思維活躍、思路開闊學生會結合作者寫詞的背景及身世聯想到:這里的“冷清”主要是指作者孤寂、無助、凄涼、傷感的心境。這樣,通過提出具有層次性的問題,為學生搭建起思考的橋梁,引導學生的思維順著問題的“臺階”拾級而上,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有效性,構建有效語文課堂。
綜上所述,在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以問促學”是較為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式,通過有效的提問,可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因此,教師在構建有效語文課堂的時候,必須要掌握提問的技巧,科學設置問題,借助問題引導學生完成語文知識的有效學習。
參考文獻:
[1]林長青.以問促思,以問促學,以問促教——高中語文課堂提問的藝術性研究[J].教育觀察,2019,8 (33):102-103.
[2]陳妍.高中語文課堂提問有效性策略研究[D].牡丹江師范學院,2018.
[3]鄒亞寧.中職語文高效(有效)課堂構建策略研究[J].中國培訓.2017 (0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