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家榮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實施,農村小學在體育教學方面出現了可喜的變化,但針對目前教學的現狀來剖析,仍有不足之處,如何破解這種現狀,提高農村小學體育教學的質量,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增強,是體育教師面臨的重要任務。本文旨在探討突破農村小學體育教學現狀的對策。
關鍵詞:農村小學;體育教學;現狀;對策
我國農業人口眾多,農村中小學數量占比過高,農村教育教學的現狀一直是國家和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小學生作為國家未來社會義事業的接班人,其身體素質不僅關系到自身的身體健康和將來的發展,更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未來的希望。因此小學生必須從小就加強體育鍛煉,鑄就強健的體魄,走向燦爛的明天。同時體育教師應采取有效的教學措施,喚醒學生的體育意識,提高體育教學的效果,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以下針對農村小學體育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
1、目前農村小學體育教學的現狀
1.1體育教學未能引起重視
長期以來,我國的教育教學都是實施的傳統應試教育的模式,很多學校普遍對體育教學不夠重視,隨著新課改的實施,雖然隨之發生了一些變化,但應試教育的觀念已根深蒂固的深植于人們的腦海中,無論是學校、家長,還是學生自己對體育這門學科都缺乏應有的重視,仍以升學率和分數來衡量學校的優劣和學生學習的好壞,以致很多農村小學,體育課經常被其他學科占用,學生體育鍛煉的時間被壓縮,體育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1]。
1.2學生缺乏體育鍛煉的意識和興趣
由于學校、家長的不重視,學生自己也對體育課缺乏興趣,甚至根本沒有體育意識,大多數學生把時間和精力都花在語數外這幾門學科上,覺得只要取得高分考上好的中學就ok了,體育課可有可無,對學習成績影響不大,抱著這樣的心理,體育教學的效果可想而知。
1.3體育運動項目種類過少、教學方式片面單一
體育教學方式片面單一也是農村小學生對體育課缺乏興趣的因素之一。大多數農村小學,體育課設置的運動項目有限,主要針對需要考評的體育運動項目進行教學,大多為跑步、立定跳遠、俯臥撐、仰臥起坐等及少量游戲和自由活動。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時,主要側重于學生對動作和運動要領的掌握,注重的是學生的體育成績,而對體育文化的教學較少涉足,以致體育教學效果不夠理想。
1.4體育設施設備不齊全
由于城鄉經濟發展水平不同造成城鄉差距,在教育教學方面也不例外,農村小學在體育設施設備配套方面與城市小學相比存在較大差距,受體育設施設備不齊全,場地環境等因素限制,有限的場地和體育設施器材無法滿足體育教學的需求,不能更好的開展和進行體育活動,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村小學體育教學的效果。
2、突破農村小學體育教學現狀的對策
2.1轉變觀念,重視體育教學
要想改變當前農村小學體育教學不受重視的現狀,學校及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現代教育倡導的是學生的素質教育,體育作為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同時,教師還要喚醒學生的體育意識,耐心向他們宣教體育鍛煉是提高自身身體素質的有效途徑,常言道“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強健的身體是從事一切事情的前提,否則皆為空談[2]。只有具備了健康的身體、充沛的精力才能全身心投入到緊張到學習中去,提高學習的效果。此外,每天進行一定時間的體育鍛煉,對于學生而言也是放松身心,勞逸結合,學習起來效率更高,有利于身心的健康發展。只有學校、教師、學生都意識到了體育鍛煉的重要性,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對體育學科的偏見,才會轉變對體育教學的態度,才能更好的開展和進行體育教學,為體育教學創造一個良好的開端。
2.2激發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提高學生積極性
小學體育教學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首先要有效激發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針對小學生愛玩好動的性格特點,在教學內容中增加一些帶有娛樂性質的游戲,以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體育活動的鍛煉中。我國曾在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中明確提出“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上好體育課,增強學生的體質和提高健康水平,把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因此,貫徹落實這一會議精神,需要小學體育教師根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對學生的體質與健康狀況進行測試,了解學生身體情況及個體差異,根據學生體能情況因材施教,注重對不同學生的興趣培養。對于體育基礎好、接受能力、身體耐受能力強的學生從嚴要求,以進一步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對于體育基礎薄弱、體能較弱的學生給予關心和愛護,鼓勵他們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增強身體素質,使每位學生都能在自身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從而提高體育教學的有效性。
2.3轉變教學方式,豐富教學內容
體育教學的方式是否科學合理、教學的內容是否豐富多彩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效果。因此,體育教師應轉變以往單一片面的教學方式,靈活采取多種教學方式來調動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同時還應豐富教學內容,根據學生對教學的評價,增加一些體育項目。在完成當節課的體育教學任務后,可安排一定的自由活動時間,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體育運動項目,如羽毛球、乒乓球、健身操等,還可在校園內成立籃球隊、足球隊等各種體育愛好興趣隊,定期組織校內比賽、學校間的比賽,不僅強身健體,還培養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有利于體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3]。
2.4逐步完善體育教學條件
對于農村小學體育經費的支出,學校應有計劃有步驟的對體育設施設備和器材進行完善,爭取政府部門的投入、社會各界的愛心捐贈,通過多種渠道籌集資金,為學生開展體育鍛煉創造良好的教學條件。同時,充分利用現有的體育設施和場地,最大限度的開展各項體育活動,確保學生身體素質的不斷提高。
綜上所述,農村小學應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貫徹落實健康教育的理念,重視體育教學,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確保學生身體素質和體育教學質量的同步提升。
參考文獻:
[1]田小禾.淺談農村小學體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學周刊,2017 (09):233-234.
[2]金鳳鳴.農村小學體育現狀調查及對策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9,9 (09):202+204.
[3]畢宏宇.大慶地區農村小學體育教學現狀的調查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9,9 (19):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