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衛桃
摘 要:伴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在此背景下,信息技術與多個行業均發生了融合,教育行業也不例外。而信息技術與教育行業的融合帶來了一個新的概念,那就是“信息化教學”。信息化教學指的是以信息技術為載體開展的現代化新型教學,其相對于傳統的教學而言,可以更有效的達成對抽象知識內容的展示。并且在其作用之下,教師的課堂教學容量也獲得了有效的提升。本文對高中地理信息化教學的開展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高中地理;信息化教學;教學研究
高中地理是高中階段的重點學習科目,這一時期也是學生進行地理學習的高級階段。高中地理作為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其知識涉及的范圍非常廣,可謂是“上至天文氣象,下至地質土壤”,在其中,地理的教學經常會涉及到一些抽象性較強的知識。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在進行這部分抽象知識的講解時,往往會采用板書展示加上輔助講解的模式來進行,但這樣的教學模式并不能幫助學生很快的達成對相關內容的理解。這使得教師的教學受到了較大的限制,為了改變這一點,教師就需要能尋求突破。在如今,伴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以計算機多媒體為核心的信息化教具逐步引入了教育領域,這些新型教學工具在教學內容展示上有著傳統教學工具無法比擬的優勢,若教師可以將其有效的運用起來,實現信息化教學,就可以達成抽象知識的有效化展示。接下來,筆者將結合自身研究,談一談高中地理信息化教學的有效開展。
一、加強教育培訓,提升教師電教能力
在當前,隨著經濟的發展,多媒體等電教工具已經在我國中學得到了普及,但筆者研究發現,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都無法開展有效的多媒體教學。究其原因,并不是因為電教軟件的缺失,而是由于很多教師并沒有掌握相應電子教學工具的使用方法。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只是借助多媒體進行教學過程的展示,此過程只是將之前板書的內容轉移到了多媒體上,并沒有將多媒體的實際教學作用發揮出來。為了改變這一點,學校就需要能將教師電教能力的培訓注意起來。學校要能結合當地教學實際,創辦教學培訓班,對教師進行多媒體教學操作方法的培訓,實現其操作能力的提升。對于地理教師而言,除了對多媒體等教學工具的操作之外,教師還要能自學相關地圖軟件和三維成像軟件,以達成教學的有效輔助。
二、結合教學實際,設計合理教學方案
為了實現信息化教學的有效開展,教師在掌握了基本的教學工具操作能力之后,還要能對教學的模式進行相應的調整,以實現多媒體與其他教學軟件在教學中的有效應用。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需要能在教學前就結合教學的實際內容進行分析,明確本課的主要教學目標與達成相應教學目標所要實現的教學流程。在此基礎之下,教師就可以設計始于信息化教學開展的合理教學方案。
例如,在“人口的數量變化”這一課的教學前,教師就需要能提前對本課的內容進行分析,確立合理的教學方案。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就要能對本課的知識點進行分解,明確其中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目標有哪些。在此前提之下,教師就可以應用相應的教學工具來對教學的流程設計。如為了實現對學生的激發,達成課程內容的導入,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展示從網絡上搜集的古今幾次人類大遷徙的地圖,并結合相應的講解與語言引導,實現對學生的調動。
三、借助媒體展示,實現地理實況模擬
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在課上還要能明確多媒體工具的具體應用方法,達成對地理內容的有效展示。在之前的教學中,很多教師在開展地理教學時,只是將板書中的內容轉移到了多媒體上,這樣的授課方式只是方便了教師自身的教學,對于教學卻沒有產生有效的優化。為了改變這一點,實現對多媒體的有效應用,達成信息化教學的開展,高中地理教師在自己的教學中,就要能對多媒體進行深入的研究,明確其實際應用方向和方法,并在次前提之下,聯系當課所學習的必要內容,對學生進行地理實際內容的展示,實現地理實況模擬,達成學生身臨其境的效果。這樣的教學設置也以對學生的學習體驗達成有效優化。
例如,在進行“工業區位的選擇”這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的演示功能來實現相關地理實況的模擬。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給學生展示對象城市的結構圖,然后教師再結合這相應的圖片,幫助學生對圖中展示城市的各區位進行分析,加深學生對其的認知。
四、引入網絡資源,提升地理教學容量
教學容量指的是一節課中所包含的有價值內容和信息,若教學可以具有較高的教學容量,那么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可以接觸更多的知識與信息,這可以給學生帶來更好的學習體驗。在過去的教學中,由于教學工具與資源的限制,教師在設計課程時所圍繞的只是當課的知識內容,且其設置的教學流程也較為簡單。這樣的教學并不能給學生很好的學習體驗。而在如今,隨著信息技術的教學引用,給教師帶來了更有效的教學展示方式和教學資源收集途徑,這對于教師教學容量的提升是至關重要的。作為高中地理教師,就需要能將這優勢有效的利用起來,借助網絡資源的應用,實現地理教學容量的提升。
例如,在進行“河流地貌的發育”這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在課前針對本課可能會用到的教學資源進行搜集。進而在課上進行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將自己搜集到的相關內容展示出來,讓學生嘗試著對其進行分析學習。這樣一來,教學的有效容量就可以得到提升。
綜上所述,高中地理信息化教學的開展對于高中地理教學的優化有著積極的意義。而為了實現信息化教學的有效開展,高中地理教師在教學中就需要能結合實際情況做出相應的調整。在其中教師要能做到結合教學實際,設計合理教學方案;借助媒體展示,實現地理實況模擬;引入網絡資源,提升地理教學容量。
參考文獻:
[1]殷汝軍,王麗群.高中地理信息化教學探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17):121-122.
[2]弓凱華.高效課堂下信息技術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35):163+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