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紅英
摘 要: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難度是比較大的,為了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教師要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其中表演性朗讀就是教師行之有效的一種嘗試。在日后的工作中,教師也應繼續努力,逐漸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確保教師課堂教學的質量。表演性朗讀的運用,有利于學生結合自己對文章的了解進行表演性朗讀,將教學內容準確、生動地呈現在教師與同學面前,也有利于促進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本文基于小學語文課堂表演性朗讀的運用策略展開論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表演性朗讀;運用策略
引言
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國的教學模式日漸趨于現代化,同時現代化的教學模式也對小學語文課堂提出了新的挑戰。而小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依賴于這種現代化的教育模式,因此,現代教育工作者應當積極探索如何拓寬表演性朗讀在語文教育中的應用范圍。與此同時,也應當考慮如何才能有效地促進小學語文課堂的改革,使小學語文教學更有成效。
1小學語文教育的現狀
朗讀對學生成長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提高學生朗讀能力,可促進學生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和欣賞水平的提高,可幫助小學生更好的理解語文知識,自主思考、學習,教師應正確認識朗讀對小學生發展的重要性,通過具體教學措施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小學生可持續發展。每一種表演方式都有一定的優勢,全文式的表演朗讀讓故事更加完整,并且讓學生在飽滿的人物形象、深刻的思想內涵中發揮自身的想象。朗讀在小學語文中占有重要地位,小學生以朗讀激發情趣,開放思維,完善學習能力。好朗讀可以增加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促進學生自我完善,塑造健全人格。以下著重分析朗讀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重要性,對具體的課堂實施分析,為相關教育工作者開展朗讀教學奠定堅實基礎。當下,小學語文教學上,教師單獨采用“灌輸式”教學模式,學生處于知識被動接受地位,教師是課堂中心,學生學習積極性受到打擊。此外,課堂上教師要求學生朗讀課文流于形式,過分強調寫作能力及知識量掌握,部分教師采用朗讀+寫作的教學方式,但其自身教學模式沒有以朗讀為中心,學生寫作能力提高緩慢,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下降,語文教學效率不高。
2轉變觀念,重視朗讀教學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想提升閱讀教學的效益,就必須轉變教學理念。加強自身的學習,真正從觀念上重視朗讀。要清醒地認識到,教師不是課堂的主宰,但是要充分發揮引領者的作用。課堂中,要真正重視朗讀教學,采用適宜的辦法,樹立學生朗讀的自信心,培養學生朗讀能力。首先,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對于朗讀困難的學生,語文教師要多加鼓勵,正面引導,放大其朗讀中的閃光點,培養他們的朗讀興趣,幫助這類學生樹立朗讀的自信心。對于朗讀能力較好的同學,拔高朗讀要求,讓他們不能停留在原地,努力提高朗讀水平。其次,積極開展與朗讀有關的活動,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比如,舉行普通話演講比賽,讀書活動展示等等,通過各種各樣課外活動的開展,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3合理選取教材
在開展表演性朗讀活動的過程中,如何選取合理的朗讀材料是影響朗讀的重要因素。在整個小學階段,并非是所有的課文都適合進行表演性朗讀,因此教師應該選取適合表演性朗讀的教材,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達到我們所預期的教學效果。根據現實來說,教師應該選取文中有大量人物畫面、具有故事情節的文章或者是片段,只有合理選取教材才能更有效地發揮表演性朗讀的效果。如果選取不當的話,往往會起到揠苗助長的作用,影響課堂的教學氛圍。
4創新朗讀模式,引導學生獲得全新體驗
在影響朗讀教學有效性的因素當中,朗讀模式單一屬于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想要提升朗讀教學質量,教師還需要充分認識到當前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注重學生朗讀體驗,不斷創新朗讀模式,將更多新型的朗讀模式運用于朗讀教學中,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對朗讀的興趣,引導學生獲得全新的朗讀體驗。一般情況下,創新朗讀模式包括話劇式朗讀、脫離課文朗讀、分角色朗讀等。其中,話劇式朗讀主要指通過話劇的形式進行朗讀。在這種朗讀模式中,朗讀氛圍良好,學生能夠更好地投入感情,朗讀教學有效性也會隨之提升。脫離課文朗讀則是在普通朗讀模式下的升級,要求學生背誦朗讀,這樣學生對文本的熟悉度將會更高,更有利于朗讀效率提升。
5合理訓練
除合理選取朗讀教材外,學生的“演技”也是影響課堂效果的重要因素。語文教師需要在課上對參與表演的學生進行表演性朗讀訓練,讓學生漸漸學會這一方法,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根據文章內容的安排,可對一些故事情節較為薄弱、人物情節較少的文章進行單人朗讀。如《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一文中,故事情節較為薄弱,只有作者這一主要人物且其他人物的對話較少,這時單人朗讀便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表演特質,加深學生和文章作者之間的共鳴。對于某些人物眾多、故事情節復雜的文章,盡可能地選用多人表演朗讀的方式進行。如《開滿鮮花的小路》一文中,應盡可能地采用多人表演性朗讀的方式,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中“美好禮物”的理解,明確文章的主題。
6注重教師引導,提高朗讀技巧
在任何學科教學中,教師的引導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想要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質量,教師也需要更加重視教學引導,通過有效的引導,讓學生掌握更多科學的朗讀技巧,提高朗讀教學質量。朗讀教學對學生主動性要求比較高,所以,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充分的了解,并且結合小學生行為發展規律,選擇合適的朗讀教學方式,從而有效提高朗讀教學質量。
結束語
表演性朗讀從字面上來理解其實并不難,主要指在教學中教師讓學生通過表演的方式去解析課文,從而完成朗讀任務,這樣的方式更有利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從根本上來分析,也就是加工一些簡略隱晦的字面表達以及豐富課本的情感表達,這樣的方式要求學生在課堂上要高度活躍。在實際的過程中,學生也應時刻保持較高的學習積極性,并配合教師、跟著教師的思路,如此才能確保表演性朗讀的質量。
參考文獻
[1]王永雪.小學語文課堂表演性朗讀中信息技術的應用[J].數字通信世界,2019(08):179.
[2]黎金神.書聲瑯瑯精彩課堂——談小學語文課堂中學生表演性朗讀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25):96.
[3]蘇鳳麗.小學語文課堂表演性朗讀的運用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13):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