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會敏
摘?要:在針對幼兒所進行的學前教育工作中,每一個教師都需要認識到一點,即自己擔負著培養幼兒生活能力、指引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等眾多責任,而具體活動成果則會對幼兒之后長遠發展產生深遠影響。鑒于此,幼兒教師就有必要重點在培養幼兒良好生活習慣工作方面投入較多精力,即根據實際了解進行大量科學研究,總結系列針對性有益訓練引導措施,優化幼兒平時生活行為,促進幼兒更好地成長。
關鍵詞:學前教育;生活習慣;培養策略
在當下學前教育教學活動中,幾乎每個教師都認識到了培養幼兒良好生活習慣工作的重要性,并在此工作中花費了較多時間與精力,但是從現實情況來看,他們教學行為中仍然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即存在一定弊端與不足。據此,在平時工作中,幼兒教師就需要在借鑒其他教師優秀經驗的同時不斷進行自我反思,另外還需掌握隨時可能發生變化的幼兒實際情況,進而綜合所有相關信息持續進行創新研究改革活動,切實提高每一次教學活動質量,促進幼兒良好生活習慣迅速養成。
一、組織競賽,提高幼兒良好生活習慣養成效率
單純通過理論說教手段,教師不僅無法促使幼兒迅速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還可能影響幼兒配合教學積極性與熱情,導致教學進程難以順利推進。據此,幼兒教師就可以適當組織一定競賽活動,聚焦幼兒興趣與注意力,提高幼兒良好生活習慣養成效率,
例如,在一天當中第一節課時間里,我為培養幼兒及時整理良好生活習慣進行了一定基礎性理論教學活動,同時還引導幼兒進行了簡單的練習實踐,使他們形成了一定相關意識。接著,我就組織幼兒進行了一次時間為一天的競賽活動。具體而言,我向幼兒提出了要求、闡述了規則,即在接下來一天時間里,任何一個人在玩過玩具之后都要將玩具放回原處、在看完書之后要把書放回書架、在結束游戲活動之后要將道具收集整理好等。同時我會時刻注意每個人的表現并為他們打分,最后一天結束的時候,哪個孩子所得分數最多就獲得一天比賽的優勝,可以得到一定的物質獎勵,而得分最少的幼兒則需要接受一定懲罰。這樣在競爭氛圍的影響刺激下,每個幼兒都更加積極熱情地投入到了自主整理實踐活動中,為他們迅速高效養成相關良好生活習慣提供了助力。
二、重視表揚,強化幼兒對良好生活習慣的認知
幼兒階段的孩子年齡較小,認知、心理等各方面都處于初始發展階段,所以他們很多時候都難以判斷確定哪些是好的行為習慣,同時哪些是不好的行為習慣,這自然也就阻礙了他們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據此,幼兒教師平時就需要重視表揚活動,強化幼兒對良好生活習慣的認知,為幼兒實際行為提供正確指引,助益幼兒良好生活習慣高效養成。
例如,平時教學過程中,在完成基礎性講解指導任務之后,我總是會時刻注意觀察孩子們的實際行為表現,以在及時指正他們錯誤與不足的同時,重點就他們的良好表現給予鼓勵表揚。具體良好表現包括:中午午睡的時候,準時自行到床上躺下,即使睡不著也不出聲打擾他人;吃飯時間專心吃飯,不會隨意大聲說話,或者是與同伴嬉戲大鬧,另外也會盡可能做到不剩飯,不浪費食物;放學離開校園的時候,排隊等待家長來接,而且會主動與教師道別等等。而具體口頭表揚可能是“你做得很好,非常棒!”“你可以成為別人榜樣了,繼續保持!”等。這樣,我借助鼓勵表揚手段對幼兒進行了科學引導,幫助他們強化了對良好生活習慣的認知,使他們開始堅持按正確的方式生活,為他們最終切實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增添了有益推動力。
三、家園合作,鞏固幼兒良好生活習慣培養成果
在實際學前教育教學工作中致力于培養幼兒良好生活習慣時,每一個教師都需要認識到自身力量的局限性以及幼兒家長的重要影響與作用,以便于采用更加優質的幼兒培養措施,促進預期目標順利達成。具體而言,幼兒教師需加強家園合作,將幼兒家長力量與作用充分利用起來,以便于有效鞏固幼兒良好生活習慣培養成果,促使幼兒擁有更好的生活表現。
例如,在學校完成基礎性教育培養任務之后,我通常會通過網絡、手機等工具與幼兒家長取得聯系,以在相互交流中幫助他們認識到自己行為對幼兒的巨大影響,同時對家庭教育提供一些指導意見。這樣,很多家長都開始注意自己平時的一言一行,為孩子們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如,在每次吃飯之前以及上廁所之后,都會仔細洗手,注意衛生;每次用完水之后,都會將水龍頭關好,避免水資源浪費;每天早晨起床之后,首先會將被子整理好,接著再去進行洗漱等等。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幼兒通常都會自然而然地受到正確有益引導,從而慢慢改變自己的生活行為,逐漸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綜上所述,從現實經驗可知,在幼兒階段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對于一個人長遠發展可能產生潛在巨大影響,所以,每個幼兒教師都需要加強相關教學培養工作,致力于研究總結系列科學相關措施,為幼兒創設優質學習實踐環境,促使幼兒良好生活習慣順利養成,為其健康成長與成功發展助力。
參考文獻:
[1]王品玲.探析學前教育培養幼兒良好習慣的有效策略[J].滇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16,25(02):108-111.
[2]呂麗彬.讓幼兒在適宜的環境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J].文教資料,2015(23):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