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摘?要:目前,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進行,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思考核心素養的落實策略,給教學的內容與形式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化學是促進學生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有效提高的重要科學課程,在基礎教育階段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將核心素養的培養作為教學的主要任務,以核心素養為導向展開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明確化學的本質,促進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化學;教學策略
過去的初中化學教學強調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消化吸收,學生最終只要學會做題即可,從而導致大部分學生難以產生積極的化學學習興趣,對化學知識的理解也浮于表面,從而造成了學生化學核心素養難以得到發展的問題。面對這種情況,在素質教育的環境下,初中化學教師應當首先從教學觀念上進行改編,并且在教學方法上實現創新,切實地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促使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得到有效的培養。
一、合理地使用思維導圖
核心素養的觀念是使學生掌握滿足自身以及社會發展所需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因此,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必須重點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習能力,使學生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思維導圖是一種十分有效的學習工具,學生可以借助于清晰的圖示結構去梳理自己的思路,掌握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從而在增強學生記憶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習的效果,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學生化學核心素養水平的提升。
比如,在學習“金屬的化學性質”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使用思維導圖的教學方法。學生在這節課中主要遇到的問題就是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比較,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以“金屬的化學形式”為中心詞,以“金屬和氧氣的反應”、“金屬和非金屬氧化物的反應”等具體的知識為“關鍵詞”,通過層層相連的文字、線條和字符去對所學知識進行發散性的處理,有助于開發學生的智慧,使學生將知識與思維聯系在一起,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二、有效應用信息技術手段
興趣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關鍵因素,興趣培養也是新課程改革下學科核心素養教學的重要內容,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由于某些知識的抽象性,導致學生的學習非常困難,從而給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養成帶來了阻礙。因此,初中化學教師可以積極開發信息技術手段在化學學科教學中的作用,改善學生的學習狀態,讓學生可以借助于直觀生動的媒體資源去學習知識,從而降低教學的難度,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化學知識的本質,促進學生化學學習能力的提高。
比如,在學習“水的凈化”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很難將完整的水凈化過程呈現在課堂上,對學生的知識結構形成帶來了不利的影響,從而降低教學的效果,因此,教師可以在網絡上搜集相關的視頻資料,讓學生看到完整的自來水廠凈化水的整個過程,從而給學生帶來直觀的印象。再比如,在學習“常見的酸”這一節內容時,需要學生掌握稀釋酸的實驗操作步驟,而這一操作具有一定的危險性,甚至造成嚴重的后果,因此,教師可以使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模擬實驗操作,將涉及到的實驗操作步驟反復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形成深刻的印象。這樣,通過將信息技術手段合理地應用到教學中來,有助于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并且培養學生良好的化學學習興趣。
三、改善課后作業的設計
課后作業是提高學生學習整體質量的關鍵手段,但是在應試教育的環境下,初中化學教師給學生布置的作業往往以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為目的,導致學生最終只能學會解題做題,卻難以通過課后作業的途徑去掌握化學學習的有效方法,限制了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發展。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化學教師一方面要減少課后作業的量,另一方面也應當重視課后作業的內容,提倡設計開放性的課后作業,從而改善學生的課下學習質量,促使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灌輸。
比如,在學習“愛護水資源”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調查類的作業,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認識,通過網絡等途徑去搜集當地或者全國其他地區的水資源使用情況,對水資源的使用產生更加全面的理解,從而培養學生愛護水資源的價值觀。再比如,在學習“人類重要的營養物質”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自己日常生活中吃到的各種食物進行總結分析,思考分別對應哪些重要的營養物質,學生還可以結合分析的結果去設計營養食譜,從而將學到的知識靈活應用下去。這樣,通過改善課后作業的設計情況,更有助于學生開放學習觀念的形成。
本文針對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化學教學策略展開了一番敘述。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對事物的認知越加深刻的年齡階段,有效的科學教學能夠使學生的思維潛能得到充分的挖掘,使學生終身受益。因此,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核心素養的內涵為基礎,設計符合學生實際發展需求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得到客觀科學的培養,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形成與發展,提升初中化學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陳淑清. 初中化學課堂教學與課程標準一致性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5.
[2]李娟. 初中化學探究教學實施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