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瑋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對于幼兒教育的重視程度逐漸提升。作為學前基礎教育的一環,幼兒園教育對于塑造學生的性格習慣、基礎知識量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因為幼兒自身的辨識和控制能力不足,幼兒很難做到自主專注地學習。所以,如何利用孩子愛玩的天性同學習培養生活習慣相結合,保證孩子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專注高效地學習,就成為了目前亟需解決的問題。筆者希望能夠通過本文,為游戲和幼兒園教育的結合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寓教于樂;幼兒園教育;綜合素養
在我國的幼兒園教育中,往往存在著兩極分化的狀態。一種是過度追求學習內容的,在幼兒園階段教圍棋、鋼琴、外語等一系列的內容,讓孩子在幼兒園學習中十分勞累;一種是過度帶著孩子玩游戲、做手工等,對于孩子的自身的素質培養和知識成長存在著一定忽略。這兩種教育模式對于孩子成長而言顯然都是不利的。所以,對于將游戲和幼兒園教育進行聯系結合,提出一條新的教學模式就極為必要。
一、幼兒園教育概述
合理的幼兒教育有助于孩子培養健康良好的人格品質,充實基礎知識和培養興趣愛好,為之后的教育環節提供良好的基礎。但是因為幼兒年紀尚小,不能完全辨識和控制自身的行為,精力旺盛且分散,在學習的過程中很難做到聚精會神。所以,在幼兒教學中幼兒教師應開拓創新,學習和探索教學方式,為我國幼兒教育事業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幼兒園教育的現狀問題
(一)游戲內容娛樂性與生活性分離
在當下的幼兒園教學中,很多老師并沒有認識清楚游戲娛樂性和教學有效性的關系。認為在該教學的時候教學,在該休息的時候娛樂。這樣割裂了二者之間的關系,讓學生過分沉浸于休閑娛樂之中,精神往往無法集中于正常的教學活動,學習效率事倍功半。而且,很多娛樂活動脫離了學生的日常生活。幼兒園學生自身的基礎知識少,如果脫離了其生活進行娛樂,也很難會讓其沉浸其中。
(二)游戲缺乏創新性
在我國,有很多傳統的游戲,在幼兒園中一直沿用至今。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游戲并不適合現在的學生。但是老師并沒有及時發現并進行創新,這就導致了游戲缺乏創新性,對于學生的吸引程度不高,很難實現游戲和教育的結合。
三、游戲同幼兒園教育相結合策略
(一)創設生活化游戲情境
幼兒園的孩子年紀普遍較小,沒有什么知識儲備。如果單純地對其進行知識的講解,因為其天性貪玩,而且精力充沛不集中,很難實現正常的教學內容。所以,如果能夠結合學生自身的生活經驗,創設一個生活化的游戲場景,那么基于學生的豐富的想象力和天性,就有很大可能會沉浸其中,集中精力進行游戲。例如:可以用孩子最常見的過家家為參照,讓孩子在其中自行選擇扮演不同的角色,如父母、老師等。讓他們在游戲的同時,講授最近所學習的知識從被動輸入知識,到主動輸出知識,不僅讓學生復習了最近所學習的內容,而且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
想要實現幼兒園時期的教育與游戲相結合,就需要同時照顧到游戲性和學習性。在玩游戲的同時,需要注意到學生過程中的語言和基礎知識問題。例如:可以讓學生們觀看《小蝌蚪找媽媽》這樣的國產水墨風動畫,一來,可以向學生科普相關的知識,充實學生的課余生活,提升學生們的知識儲備量。二來,可以讓學生們通過觀看后,進行自行的組織策劃,編排一個簡短的話劇。通過話劇表演的形式,提升學生的語言溝通和文字表達能力。在此過程中,老師可以全程參與,和同學們一起參演,引導學生正確的用語和表達,實現游戲和教育的結合。
(三)提供充分的戶外運動
最后,一個正確的教育環境絕對不是單純的文化課教學,還需要有充分的身體鍛煉、語言能力教育、智力發育的培養、德育教育,才能夠真正成為身心健康。在引導學生從小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的同時,也需要培養其良好的生活鍛煉習慣。例如可以通過一些動畫片,如《功夫熊貓》等一系列電影,引發學生對于武術學習的興趣,然后讓他們以阿寶為目標,每天帶他們進行體育鍛煉。對于成績為好或者表現最為優秀的學生,老師可以親自頒發給他神龍大俠的稱號。這樣,既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可以適當強健身體。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于幼兒園教育而言,需要始終遵循個性化教學方案,秉持著以人為本的原則,對孩子進行教育。通過創設生活化的游戲場景,利用兒童自身的想象力和生活經驗,讓兒童可以沉浸在游戲中,提升兒童做事情的專注性。同時,在游戲的同時,在老師的引導下學會生活技能和增長生活知識。其次,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在游戲的同時,進行語言上的鍛煉。不僅提升了兒童的語言輸出能力,也潛移默化提升了兒童的知識儲備。最后,提供充分的戶外活動環境,讓孩子在游戲的同時,加強身體鍛煉,保證身心健康的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 吳美婷,《游戲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的運用與融合》,《當代教研論叢》,2018年。
[2] 潘海燕,《游戲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的運用與融合探討》,《當代家庭教育》,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