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小蓉
摘 ?要:班級是學校管理的基本單位,在班級這個小集體中,學生會經歷集體性的學習與生活。而管理好整個班級,能夠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在學習氛圍的影響下形成正確的學習意識,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于學生來說,他們對學習和生活充滿好奇,也希望自己的能力得到班主任與同學的認可。因此,為學生提供參與班級管理的機會,讓班內的學生都有事可做,成為班級的小主人,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重要措施。
關鍵詞:小學教育;班級管理;班主任
隨著課程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學生的主體性備受重視。如何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讓學生在參與班級管理事務的過程中得到學習能力的鍛煉、生活技能的形成以及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班主任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不斷實踐與總結。根據小學生渴望展現自己、渴望成功的特點,班主任在實施班級管理措施時可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能力與實際學習能力,為每個學生都提供展現自己的條件和機會,在管理班級的基礎上鍛煉學生約束自我的能力。
一、學生參與制定班規,激發學生參與意識
班級管理的過程并不強調班主任采取強硬的措施對學生施加管理,而是讓學生在被管理和管理他人的過程中學會自我管理。為了鼓勵學生真正成為班級中的小主人,那么班級規定的制定就需要學生的全程參與。班主任在采取在制定班規時,需要講解《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根據其可操作性與靈活性,向學生簡單介紹遵守班規的必要性。在此基礎上,引導全體學生參與“假如我是班主任”的班會活動,讓學生提出自己的點子。針對學生的自我管理、班級的措施優化,包括班級文化建設、班級衛生情況等,讓學生能夠了解班級管理的事務中包含的內容,以及自己應該遵守的行為規范。這使得班級管理得以量化,并不是班主任針對性的管理學生,而是學生在達成某種共識后能夠自覺遵守約定,在班級管理規定的約束下能夠嚴謹自身的言行,達到鍛煉學生自我約束和管理能力的目的。這樣不僅強調班級管理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還能夠讓學生體驗全程參與班級管理事務的感受,展現出了對學生主體充分的尊重,也形成了本班級獨特的具有風格的制度。
需要注意的是,班主任需要甄別學生提出的建議或看法,在班上通過投票選舉的方式,看認可學生看法的學生有多少,再根據學生闡述的道理來決定是否將其納入班級管理規定中。最主要的是,考慮到學生所說建議的可行性和靈活性,是否壓抑了學生的天性,是否照顧到了全體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需求等。在不泯滅學生天性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約束才是可行的。
二、健全班級管理機構,實現學生自我管理
小學班級難以管理的主要原因是學生自主意識的形成以及自我監控能力的缺乏,學生有表達自我和展現自我的需求,但學生的自制能力又較差,很難約束自己的行為。班主任要意識到班級管理工作的開展可能會遇到的種種難題,要想凸顯學生的主人翁地位,讓學生具備主人翁意識,就需要讓學生都能夠體驗到作為班級主人的感覺,意識到自己是班集體中不能缺少的一員。在構建班級管理機構時,班主任需要考慮到全體學生的學習特點和管理能力,結合學生的責任心、意志力和學習能力等,為學生安排合理的工作崗位,并根據工作崗位的必要性,以輪換的方式讓所有學生都能夠體驗管理班級事務所需要付出的心力。
班干部隊伍的組建是健全班級管理機構的第一步,班級的核心力量得以確定,那么班級的凝聚力就有望增強。班主任可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和管理能力,在班級內舉辦民主選舉。由班主任組織班委會的開展情況,并向學生說明班干部的具的工作目標和職責范圍。感興趣的學生可以舉手發言,并闡述自己的理由。其余學生負責投票時,班主任是不插手的,而是觀察班上學生的動態,根據學生民主選擇的結果來組建班干部隊伍。同時,在日后的班級管理過程中,不斷觀察和考察班干部這群班級核心人物的工作和管理能力,并根據其他學生的表現隨時鼓勵學生上臺演講,并進行新一輪的投票。讓原本處于核心地位的班干部隨時有危機感,讓其他學生也能夠有參與班級事務的權利。另外,學科的學習涉及學生小組的成立,在與各科教師積極溝通的基礎上,要求教師能夠靈活變換小組組長的人選。讓學生都能夠體驗到學習小組組長的權力,都能夠體會到被管理和管理他人的感覺。
三、積極開展各項綜合實踐活動
樹立良好的班風,積極影響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心態,讓學生在小學階段成為具有活力具有思想的青少年,需要班主任的不斷鍛煉。為了增強學生在班集體內的凝聚力,班主任可積極開展各項班級內的集體活動,讓整個班級充滿生機與活力。因為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強烈的表現欲望,班主任需要為學生搭建相應的平臺。讓學生有機會和時間展示自己的能力與才華,并獲得班主任、任課教師或同學的認可與贊賞,促使學生朝著更加健康和積極的方向發展、
在具體的班級管理過程中,可結合傳統節日或重要紀念日,在班級內開展演講比賽或辯論比賽。學生在推理和分析的過程中,更加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在分析和辯駁的過程中,了解語言文字的表達邏輯。同時,還可以根據學生學習的需要組織學生參與實踐活動。例如,針對五一勞動節,班主任可組織學生以學習小組的形式參與社會活動,以調查問卷的形式調查五一期間仍然在崗位上工作的人。了解不同崗位的特殊需求,體會五一勞動節仍在勞動的人們的內心感受,增強學生對社會生活的了解。在這些實踐活動的過程中,班主任始終扮演著一個導演的角色,不再全權負責學生的實踐活動,而是在充分相信學生能力的基礎上依靠學生,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潛力,讓學生在實踐活動的參與過程中得到鍛煉。
四、發揮班主任示范作用,引導學生自我評價
班主任平常的行為舉止對學生的影響是十分深刻的,因此要想學生具備自我管理和自我評價的能力,班主任就要養成時刻反省自己工作的習慣。在開展班會時,積極反省自身的不足,讓學生了解班主任在管理過程中也會犯錯,從而引申到學生本身。人無完人,學生犯了錯之后,也要學會檢討和自我反思。在班主任的深刻影響下,無聲的熏陶就已經埋在了學生的心中,因此結合班主任在班會或實踐活動中對自我的反省,學生也能夠養成對自己生活和學習的評價與反思習慣。
為了確保學生能夠形成正確的學習和生活態度,班主任還可以根據學生近期的表現組織開展以“反思”為主題的班會,倡導學生在班會上發表自己的意見,通過事實舉例來說明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問題。通過針對具體事件的分析,加強學生對自己學習和生活的信心,并幫助學生分析問題,加強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在不斷評價與反思的過程中,加強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以提高班級管理的效果。除了開展班會以外,還可以結合班級內“評級”“評星”的活動,為學生樹立班級內的學習和模仿榜樣。讓學生在模仿他人、學習他人的過程中,養成自我評價、自我修正、自我教育的習慣。
總之,班主任應擺脫事必躬親、苦口婆心的教育觀念,在管理班級時為學生提供經歷磨難的機會,讓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學會承擔責任。這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集體意識,加強班級的凝聚力,還能夠讓學生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體會班級主人的感受,讓學生產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為學生提供展現自我的舞臺,促進學生真正成為班級的小主人。
參考文獻:
[1]殷志燕. 我是班級小主人——班級常規點滴談[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2(05):250.
[2]韓向忠. 創建和諧班集體 培養集體小主人[J].文學教育(下),2014(08):148-149.
[3]梁娜. 讓學生真正成為班級管理的小主人[J].青海師專學報.教育科學,2006(S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