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形勢下,社會多元發展態勢,為與社會組織活動相關的各類事務提出更高需求,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則是與社會發展體系相契合,通過活動組建可為社會服務工作樹立新標桿。基于此,文章對群眾文化工作在社會發展中起到的意義價值進行概述,并對如何做好群眾文化工作進行研究。
關鍵詞:新形勢;群眾文化;工作開展
引言
群眾文化是指除去人們職業工作以外的各類組織活動,然后由活動建立一個具有社會性質的文化氛圍,人們作為群眾活動組建的載體,通過自娛自樂、自我參與的過程,滿足人們精神層面的發展需求。在社會新形勢的到來下,社會主體結構也在進行不斷優化及改變,而人民群體要想快速的融入到社會體系中,必須在工作體系以外的層面來注入新的活力,通過精神的導入提高人們在生活中的內在需求,為社會結構的穩定發展提供基礎保障。為此,新形勢背景下,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迫在眉睫。
一、群眾文化工作的意義
新形勢下,社會呈現出多元發展格局,文化層面、社會層面、人資層面等都在進行逐步完善,經濟產業化、社會多元化的調整則為人們在社會領域中提出更高的定位需求。群眾文化工作的組建,則是建立在人們業務生活基礎之上來實現的,其是符合我國現代化建設方向的,在以經濟導向、文化導向為基準的前提下,令精神文明成為文化導入的切入點,以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從民眾生活狀態來講,隨著經濟體系的逐步完善,人們物質生活得到極大滿足,人們在生活中所呈現出需求也正逐漸向精神層面所轉變。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則與人們現階段的生活需求相迎合,通過活動與深度落實于人們生活層面中,可全方面了解到基層人們的所需、所求,然后通過意見反饋,對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逐步完善,以此來為人們提供更為優質的活動服務,促進社會體系的穩定發展。
二、新形勢下群眾文化工作開展策略研究
(一)加大工作投入力度,為群眾文化工作提供資源保障
新形勢下,國家側重于開展文化事業,只有為人民群眾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價值觀,才可為社會穩定發展提供基礎保障,以實現全面奔赴小康的目標。群眾文化活動的組建,主要是利用人們業余的時間,通過活動來對文化進行科學性、合理性滲透,人們在參與活動時,自身的文化素養、道德素養等也將得到同步提升。為此,地方政府職能部門必須起到主導作用,針對地區人們的思想屬性,正確界定出群眾文化活動類別,保證文化活動的開展與人們需求形成精準對接。與此同時,必須加大相關資源的投入,群眾文化工作可以看成是公共服務的一種,其與體育公共服務在社會體系中所起到價值屬性有很大的類似點。為此,必須加大資源扶持力度,令承接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基礎設施、服務機構等可正確落實到人們群體中,以保證群眾文化工作的持續性運作,為人們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
(二)完善工作隊伍,為群眾文化工作開展提供服務保障
群眾文化工作是圍繞人民群眾進行開展的,而在對各類活動項目進行組建時,則需要通過相關組織人們,結合人們需求與社會可供給資源,對活動本身進行定位的,這對于參與文化工作的崗位人員來講,則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能與職業素養,才可最大限度提高文化工作的實效性。第一,應對承接群眾文化工作開展的管理人員進行理念更新,保證各類工作的開展是建立在服務于人們基礎之上來實現的,同時應依據當前新形式下工作組建需求,將活動開展與文化滲透形成對接,以保證群眾工作服務組織中,真正實現導向的作用,提高人們群眾的參與熱情。、
(三)加強活動創新力度,為群眾文化工作開展提供整合保障
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是全過程服務于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通過對人民群眾業余生活進行豐富,令人們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可加強自身的學習意識,提高藝術素養、精神素養、身體素質等。同時,社區人們在參與活動時,可增強人們之間的凝聚力,為社會發展提供內驅作用。對于此,新形勢背景下,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可開展具有示范性功能的活動項目,且在活動創新時,需從多個角度對項目活動的融合力度進行分析及討論,保證活動工作可精準的呈現出地域文化特色,以此來為出發點,令文化實現縱向延伸。
(四)豐富活動內容,為群眾文化工作開展提供組織保障
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是以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為主體,通過文化滲透作用,令人們在生活狀態下,可精準的解讀出生活本質與現代社會發展的內涵,以提高人們自身的認知度。為此,群眾文化工作必須具備與社會多元發展趨勢相符合的功能屬性,保證文化滲透來源,可精準的呈現出與社會發展相貼合的各類機制,同時應保證文化工作具備生活實踐性,可正確落實到不同年齡階層的群體中,以此來實現文化工作的縱向發展。這樣,人們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通過精神層面遷移默化的作用,可提高團隊的融合力,進而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保障。
三、結語
新形勢下群眾文化工作的合理化、科學化建設,可令文化滲透路徑與基層人們的生活需求、精神需求形成精準對接,通過宏觀調控作用,對人們群眾的思想進行引導,以提高基層群眾的認知度,進一步為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保障。期待在未來發展中,政府機構、社會組織可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在相關制度約束的前提下,令群眾文化活動與人們生活形成自然過渡,以更好的為后續工作開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李靜.信息化時代群眾文化工作的探索與認識關鍵思路分析[J].產業創新研究,2020(12):95-96.
[2]張韻韻.疫情期間“線上化”內容消費給群眾文化工作的啟示[J].新聞傳播,2020(10):117-118.
[3]張星星.淺談新形勢下文化館群眾文化工作的創新發展探討[C].中國環球文化出版社、華教創新(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中國環球文化出版社、華教創新(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華教創新(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2019:1134-1137.
作者簡介:
沈小惠(出生年月:1981年2月),性別:女,民族:漢族,籍貫:浙江桐鄉,學歷:研究生,職稱:群文館員,畢業院校:西南交通大學,畢業專業: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方向:現當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