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超
摘 要:應用問題導向式的教學方式,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問題串的探究,學生積極的配合教師思考回答問題,學生發自內心的想去學習,成為課堂的主體。簡單來說教師提出問題、啟發誘導,學生嘗試運用獨立學習的方式配合合作討論等學習方法,在學生原有的知識層次上研究問題,挖掘問題,從而為學生創造探究問題,質疑問題的機會。學生通過小組活動,自主探究,將已有知識歸納總結以用于解決復雜問題的教學方式,從而培養學生勤于動腦動手的核心素養能力。
關鍵詞:核心素養能力;問題導向;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培養學生勤于動手動腦的核心素養和敢于創新創造是課堂教學改革的重心任務,問題導向教學模式因此應運而生。這種方式是教師用典型且核心的問題做向導,應用一問一答,預設鋪墊,層層遞進,不斷引發學生的思維風暴。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滲透新知識的學習,這樣獲取的新知識印象會更加深刻。
一、理論依據
1.明確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中的地位,注重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
在新課改要求下,我們要讓學生完成“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而不是簡簡單單的記記背背。這種方式成功與否的關鍵性因素在于教師提出的問題是否合理,是否有價值。所以我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深刻把握教學重點,并在這基礎上設計出合理的”問題串”從而引發學生的思考,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承擔引導者,啟發者,共同參與者的身份。
2.正確把握知識與能力之間的關系,建設以培養學生能力為重心的教育理念。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學的第一要義是培養學生品德,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核心素養,而不是一味地傳授給學生知識,我們要將知識的學習過程設計成學生能力培養的過程,在做中學,在思考的過程中學習新知識,為問題導向教學模式的實施奠定基礎。
二、教學模式
問題導向模式要求教師在新課導入環節中用適當的方法,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提出核心問題,解釋問題,帶著學生一起探究問題,引導大家進行思考,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一人一個想法,一個班級就是幾十個想法,要引導學生充分的思考,把要學生學習變成學生要學習,只有這樣,學生的學習效率才會有巨大的提升。若在此過程中學生遇到困難,此時我們應科學的加以提示,加以引導,用問題引導問題,采用啟發式追問,意圖理順學生的思路,進而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
1.創設情境,適時提問,引發學生揣摩思考,剖析問題。
疑問是思維的起點,疑問是學習的明燈。提出有層次的問題串,進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創設情景,激發求知欲,在學生原有的基礎上組織整理思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發現原有知識無法解決新問題,引發了新舊知識的矛盾,讓知識產生沖突,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會發自內心的想要學習,于是學生會按照我們設計好的問題,一步步領會新知識。問題導向式教學的核心是設置合適的問題串,問題的設置不能太難又不能太簡單,要做到學生踮起腳來夠得到,一步步進行引導,問題的提出要有價值,這就需要我們老師深思熟慮,讓學生帶著好奇心去思考問題,帶著 好奇心去完成相關實驗,這一步設計的如何,會直接影響到整堂課的好與壞。好的問題可以逐步引導學生,循循善誘,引起學生的興趣,學生也愿意學。問題導向式教學模式中到底應該提出什么樣的問題?我們要怎么思考,以什么思路來提出這樣的問題串呢?首先、問題的提出要先引出重點概念原理,最好讓學生自己歸納總結出重點概念。疑問設置時需要注意,問題的難度要在學生的基礎之上 ,高于基礎而又不能高很多,讓學生踮起腳尖可以夠到為宜,總而言之就是不要太難也不要太簡單。其次、設置問題要讓學生感興趣,發自內心的想去學習,想去思考才可以。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入手,提出問題,明確問題回答的思路,循循善誘。什么是好問題的標準呢,問題解決后要讓學生有收獲,有愉悅感,并為下一個問題的提出作出鋪墊。一個問題挨著一個問題,形成有機的整體,形成一個問題串。最后、問題的選擇要考慮好受眾學生的水平,要考慮眾多的影響因素,比如本節課的重難點是什么,學生目前的水平如何等等,從而提出恰當的典型問題。
2.注重資料收集,預設學生回答并設計好指導思路。
資料收集和預設問答,一堂課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看這兩步是否做得完善,我們要做的是幫助學生,輔助學生,必要時可以幫助學生擬定計劃,并提示學生可以運用什么方法。與此同時,教師也要提供各方面獲取的相關資料,或者提供相關實驗的環境。學生親手做實驗,親自猜想,并驗證假設。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作用是組織學生進行方向正確的探究活動,規范學生的探究步驟。在整個探究過程中,將學生分成小組,可以提高回答問題的效率以及提升正確率,并可以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終于,在經過了有趣的探究過后,學生有了初步的結論和解釋,此時小組討論發揮了作用,即不同組的同學就同一問題提出不同的見解或者看法。大家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有效討論,分析不同看法的原因。
3.信息匯總,小組辯論,在教師的引導下分析解決問題。
學生自主的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為了提高效率,教師應該及時撥正思維出現偏差的同學或小組,及時引導,避免閉門造車走許多沒有必要的彎路。
在應用此方式教學時,教師需要預設問題并猜想學生可能做出什么樣的回答,這樣提前設計好問答,有助于問題導向式教學模式的順利進行。而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占主體地位,其主要任務是通過自己的探究或小組的合作得出答案。教師在此過程中需要與學生多進行互動,形成師生間有效的交流與溝通,及時調整學生的思維,引領學生思考,完善學生的結論。因此,把握問題的分寸,把握學生討論問題的時間,既不能放任不管又不可以太多的干涉。
在實際上課時,應該多多的讓學生交流,在有效的溝通過程中,促使每位同學的思維有效碰撞,進而迸發出創造的火花。當然,溝通不僅僅局限于小組內,小組之間也可進行有效溝通,可以找幾個比較活躍的學生當眾發言等。例如,讓每個小組代表發言,最后由課代表進行整理,最終得出正確結論。若在此過程中有不同的意見,教師應及時給與評價,讓出現錯誤的學生回到正軌。在同學們交換思維過程中理解新知識,運用新知識。此種教學方法突出優點就是將傳統講授與新課改要求的小組討論合二為一,將單一思維整合。最終教師進行歸納概括。并給與回答正確的同學以鼓勵,從而激發更多的同學參與進來。
4.教師輔助學生總結歸納知識。
每節課最后幾分鐘,學生進行總結知識點,談談感想,總結收獲,并幫助其他同學整理知識點,觸類旁通。及時獎勵鼓勵總結的好的同學,樹立榜樣,讓更多的同學參與進來。
問題導向式教學,加強了學生自主學習效果,用問題串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自信心并且恰到好處的協調處理好師生之間的關系。在教師循循善誘的過程中,學生運用自主學習的能力,運用舊知識回答新的問題,從而引發學生的思考,從而獲得新知識,在這整個過程中,提出有效問題串是關鍵,科學的引導是基礎,問題不能出的太深,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同時要激發學生學生的興趣,爭取讓絕大部分人真正真實參與進來,在掌握新知識的過程中理解新知識,并學會新知識的運用,從而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效率。問題導向式教學方式有眾多的優點,我們可以慢慢的從教學中滲透問題導向式教學思想,先讓學生逐步適應,然后使用問題導向式教學方式會取的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