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正圖
摘 要:在本文的論述中,小學數學有效教學注重從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真正讓學生成為數學學習主人的角度入手,開展日常的數學教學工作。在實際的有效教學實踐中,小學數學教師注重從多媒體教學、實驗教學以及錯題集三個角度進行探究,并在此基礎上,構建具有自主性的學習課堂,真正讓學生在此過程中,充分運用多種感官,構建數學問題與相應條件之間的連接,并在此基礎上,為學生打造具有自主性的學習環境,真正促進他們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最終達到增強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教學;教學策略
在小學數學高年級的教學過程中,部分數學教師迫于升學壓力和分數本位觀念的雙重作用,將教學的重點集中在提升學生的數學做題效率方面,并不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情感,也不注重讓學生掌握相應的數學學習方法,從而導致學生缺乏數學學習成就感,而增強數學教學的有效性便成為空談了。針對這種狀況,小學數學教師應注重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并創設具有自主性、形象性以及探究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動性,提升他們的數學學習能力,獲得良好的數學教學效果。
一、運用多媒體教學法,降低學生學習坡度
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法,為學生營造生動形象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真正將數學知識以形象化的方式展示,構建抽象知識與學生形象思維之間的連接,真正降低學生的數學學習坡度,提升他們的數學學習興趣度,獲得良好的多媒體教學效果。
例如,在講授“圓的認識”這部分內容時,教師運用多媒體授課,并在此過程中,將抽象的數學知識。以生動形象的圖片方式展示,降低學生的數學學習坡度,提升多媒體教學質量。在具體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從以下幾點入手:第一點,設置問題。教師設置如下的問題:你們如何推導圓面積的公式?第二點,展示情境。教師運用多媒體,對圓進行切割,并將其轉化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與此同時,教師對學生說:“你們可以觀察視頻中由圓到長方形的不變量,從而思考圓面積的公式。”第三點,展示成果。在大部分學生思考結束后,教師邀請學生分享成果。小洛積極地舉手說:“通過觀察,我發現轉化后的長方形的面積為長與寬的乘積,而長方形的長則為圓的周長;長方形的寬即為圓的半徑。長方形的面積則為圓周長與半徑的乘積,即書中的公式。”
二、使用實驗方式授課,增強學習的獲得感
在小學數學高年級的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牢牢把握課堂的主動權,并不重注重為學生提供獨立的思考空間,導致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被嚴重消磨。針對這種狀況,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運用實驗的方式,開展此部分內容的授課,并在此過程中,真正讓學生真實踐、真思考、真分析,讓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真正增強數學學習的獲得感,提升實驗教學的質量。
例如,在講授“圓柱”這部分內容時,教師運用實踐教學法,讓學生真正懂得圓柱體積的推導過程,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獲得感。在具體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讓學生制作圓柱、切割圓柱的方式,分析圓柱體積的特點。為了讓學生的實踐教學更具有針對性,教師運用多媒體,簡要播放具體的實踐過程,并積極地與學生進行互動,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針對性引導。在此之后,教師引導學生模仿視頻的情境,制作圓柱體,并對其進行操作。更為重要的是: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圓柱體在向近似長方體轉化的過程中的不變量。通過運用實踐教學的方式,教師看到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之后的欣喜,讓他們真正獲得數學學習成就感。
三、讓學生使用錯題集,提升學生學習能力
錯誤是進步的開始。學生通過犯錯,才能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習能力的提升。與此同時,教師應注意到對于錯題的分析,以及在此基礎上,制定相應的策略,才是真正從錯誤學習中獲益的關鍵。為此,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從錯題分析的角度,開展錯題集的整理學習,從而達到提升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目的。
在具體的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從以下幾點開展此部分內容的授課:首先,整理錯題。學生可以根據不同的錯誤類型,進行相應的錯題分類。其次,分析錯題。教師可以讓學生獨立分析錯題原因。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和學生進行交流,針對學生的分析思路,進行針對性引導,讓學生在掌握解題思路的同時,提升他們的分析水平,促進學生知識掌握能力的提升。最后,運用錯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某種錯誤類型為著眼點,進行突擊練習;可以針對某種錯題,構建相應的錯題知識思維導圖,即構建數學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的連接,真正讓學生運用錯題集,構建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促進他們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
總而言之,在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從學生的角度著力,并在此過程中,適時地構建數學知識與學生認知以及生活的連接點,拉近學生與數學之間的心理距離;注重構建自主性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讓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增強。
參考文獻:
[1]計浩淵.試論如何提高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效率[J].華夏教師.2016(24)
[2]丁萬興.如何提高小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作文教學研究.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