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虎 楊秋艷 朱佳榮 劉秀明 張紅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對肺結節病患者在治療中應用糖皮質激素治療取得的效果展開探究。方法:研究的對象為本院2016年6月-2019年1月收治結節病患者(例數=50),在診療期間接受糖皮質激素治療,對取得的治療效果展開組間的分析。結果:50例肺結節患者的治療中均應用糖皮質激素進行治療,患者CT復查病灶顯示好轉,生命體征趨于平穩,治療效果佳,均順利康復出院。結論:糖皮質激素治療應用在結節病患者,患者療效佳,并未出現任何嚴重不良反應,在臨床中需按照患者實際狀況進行糖皮質激素應用的調整。
【關鍵詞】結節病;治療效果;糖皮質激素;預后
【中圖分類號】R97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5-0293-02
肺結節病以胸內受累為特征,在超過90%的患者中結節病可影響任何器官。結節病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從無癥狀、偶發到器官衰竭不等。診斷需要存在非腫瘤性肉芽腫,排除其他可確定的原因后出現相容性表現。自然緩解常發生,因此除非疾病有癥狀或導致進行性器官損傷/功能障礙,否則不一定要進行治療。糖皮質激素是治療結節病的基石。對于那些對糖皮質激素沒有反應或有嚴重不良反應的患者,糖皮質激素保護劑和生物制劑通常被用作二線和三線治療[1]。本次主要對肺結節病患者在治療中應用糖皮質激素治療取得的效果展開探究,研究如下文:
1 研究資料
1.1患者資料
研究的對象為本院2016年6月-2019年1月接受治療的肺結節病患者(例數=50),男女為32:1:8,年齡范圍21-77歲,平均年齡為(36.08±3.74)歲。患者因在體檢中發現胸部X線報告異常,出現咳嗽、發熱以及咳痰等癥狀,部分患者伴有淋巴結腫大。
1.2方法
結節病的確診不能僅僅依靠臨床和放射學檢查,活檢中存在的非癌性肉芽腫不是結節病的病理診斷,因為其他幾種疾病掃描引起相似的組織病理學改變。結節病的診斷依賴于以下因素:(1)組織病理學檢查中存在的非癌性肉芽腫,(2)相容的臨床表現,(3)排除肉芽腫病的其他原因。組織病理學要求的唯一例外是I期肺單結節病,對于這種病,排除其他可能的原因后,通常認為只有雙側肺門腺病的存在才有助于診斷,而Lófgren綜合征(即雙側肺門腺病伴結節性紅斑、發熱和關節炎。生物組織病理學確認是確定大多數患者結節病的診斷所必需的,然而,需要對每個受影響的器官進行組織活檢,因為在至少一個器官中存在非腫瘤性肉芽腫通常被認為是最適合診斷的。如果結節病的癥狀、診斷和治療符合,則通常認為其他器官有肉瘤樣病變癥狀是一致的。因此,容易接近的病變,包括皮疹、結膜結節、擴大的特淺淋巴結和擴大的淚腺,通常是首選的活檢部位。如果這些病變不存在或活檢結果不具診斷價值,胸內淋巴結和/或肺實質通常是下一個首選的生物檢查方法,因為它們涉及95%以上的患者,而且與其他內臟器官(如肝臟和腎臟)相比,這些病變通常更容易發生并發癥。如癥狀、放射學改變和PFT結果穩定或改善,在逐漸減量前,開始劑量為20至40 mg/d強的松(或等效物)1-3個月。將每日劑量每1天減少5-10 mg進行連續3個月,直到維持5-10毫克/天的劑量,持續1年的糖皮質激素治療。
1.3統計學研究
基于2組數據在軟件SPSS22.0所獲取的數據,結果在進行分組計數分析時將(n%)作為結果的表達形式,在結果進行組別間計量資料分析時將()作為結果的表達形式,如結果2組數據對比之后P值范圍小于0.05,對比具有統計意義。
2 結果
50例肺結節患者的治療中均應用糖皮質激素進行治療,患者CT復查病灶顯示好轉,生命體征趨于平穩,治療效果佳,均順利康復出院。
3 討論
結節病是一種多系統疾病,其特征是存在非結節病性肉芽腫、巨噬細胞群、上皮樣細胞、單核細胞、外周區CD4?T細胞和CD8?T細胞。肺結節病最常見的影響器官是肺和胸內淋巴結(90%以上的患者),常見癥狀包括惡心、呼吸困難和胸悶。然而,幾乎一半的肺結節病患者是無癥狀的,尤其是Ⅰ期疾病。肺結節病的總體預后是好的,高達80%的I期患者的影像學異常有反應性的消退,10年內少于5%的患者的慢性呼吸功能損害的發生率非常低。但晚期患者預后較差,III期和IV期疾病患者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風險比I期患者高5倍。結節病的病因盡管經過幾十年臨床研究,目前仍無法完全確定。臨床普遍認為,遺傳易感部位和環境因素在其發病機制中都起著重要作用。由于其異質性表現和治療效果的相對滯后性,對結節病患者的管理往往是臨床醫生面臨的挑戰[2-3]。血清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或溶菌酶水平升高,雙側肺門淋巴結腫大的胸部x線表現,肝生化檢測結果異常(至少升高以下2種:堿性磷酸酶、g-谷氨酰轉移酶、丙氨酸轉氨酶、天冬氨酸轉氨酶、乳酸脫氫酶)。
對結節病的治療有兩個基本的影響因素:第一,結節病經常發生海綿樣退行性改變,而不會對受影響的器官造成永久性損害;第1678秒,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結節病的角石,與一些嚴重的副作用有關。因此,只有當交感神經功能喪失或肉芽腫持續發展,導致危及生命或器官的疾病時,才需要治療。最常用的生物制劑是腫瘤壞死因子a(TNF-a)抑制劑,糖皮質激素是治療肺結節病的首選藥物,生物制劑被認為是治療對糖皮質激素無反應的難治性疾病的第三線療法。復發的治療是隨著糖皮質激素劑量的增加而增加的,復發治療中大多數專家也會推薦疾病改良抗風濕藥物(DMARDs)來保留皮質類固醇,因為這些患者往往依賴皮質類固醇,并且有更高的風險發生糖皮質激素毒性。在本次數據研究之中,50例肺結節患者的治療中均應用糖皮質激素進行治療,患者CT復查病灶顯示好轉,生命體征趨于平穩,治療效果佳,均順利康復出院。概而言之,糖皮質激素治療應用在結節病患者,患者療效佳,并未出現任何嚴重不良反應,在臨床中需按照患者實際狀況進行糖皮質激素應用的調整。
參考文獻
[1] 李慧,馮皓月,常丹陽,劉天一,張曉晴,岳仁宋.從小柴胡湯與糖皮質激素相關性論述治療中期亞甲炎[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43):60-61.
[2] 吳疆.不同停藥方式糖皮質激素治療亞急性甲狀腺炎的臨床療效對比分析[J].中外醫療,2018,37(06):112-113+116.
[3] 高懿卓,郭曉雪,范晶晶,葉蕊,趙立.糖皮質激素治療嗜酸細胞肉芽腫性多血管炎的近期與遠期療效分析[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7,33(10):88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