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雁
摘 要:積極心理學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它從積極的角度研究傳統心理學。積極心理學的理念貫穿于小學生的整個道德教育過程中,這不僅關乎小學生的行為協調發展,還可以提高小學生的幸福指數,從而提高小學生的整體素質。隨著社會發展,教育體制改革,積極心理學將作為小學德育管理的重要理論依據。我們必須重視德育管理的科學性和藝術性,加強小學德育管理,不斷提高德育水平,這是促進德育管理正確發展方向的前提,也是實現標準化、系列化、特殊化、制度化的小學德育的重要保證。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德育管理;小學生
隨著德育體制改革,小學生的道德成長顯得尤為重要。小學生正處于成長期的關鍵階段,可以展現出自己的良好個性。積極的健康教育可以促進行為教育,這時的孩子就像一張白紙一樣,所看到的一切,都是父母帶領他們的重要時刻。學校應從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出發,培養學生逐漸適應當代社會的發展。而關于德育教育課程已成為當前教育的重點,即心理健康是學術學習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從積極心理學的背景下探討小學德育教育的管理,明確基礎教育的重要性。
一、概念
(一)德育
德育具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從狹義上講,德育專門指道德教育。從廣義上講,德育包括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律教育、勞動教育、心理咨詢等。詹萬生等人尊重廣泛的道德教育,檀傳寶教授則傾向德育,認為德育是適合道德目標成長的價值環境,促進了德育、情感和道德教育活動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因此,德育的核心和基礎應歸于道德教育,而政治、思想、法律、學科和心理教育是為了更好地促進道德教育的發展。
(二)學校德育
學校德育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選定的文化傳統進行對學生教育,尤其是倫理、政治意識以及學習、社會實踐、日常生活和溝通的實踐與學習。家庭、社區和學校創建了一個動態的教育體系。而小學、高中和大學縱向向兩端延伸至幼兒園以及研究生,從而建立了積極的完整的德育體系。學校德育涉及道德教育、生活和社會價值領域中的感受、判斷和經驗,良好的心理對基礎教育行為起著促進作用。
(三)積極心理學
積極心理學與傳統心理學有關,傳統心理學側重于研究“各種心理障礙”的消極心理模型以及從“壞”到“好”的心理范圍。而積極心理學反映出對正念、善良的積極態度,并幫助“普通人”養成從“好”到“更好”的積極心理習慣。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內容分為三類:積極的主體經驗,積極的人格特質和積極的社會組織。
二、積極心理學與德育之間的關系
(一)兩者最終目的關系
以初期的積極心理學和道德教育的客觀角度來看,積極心理學的目的是讓人們幸福并使社會更加和諧。積極心理學積極地詮釋人類的心理現象,幫助人們稱贊和贊美別人,并獲得更高的幸福感。在積極心理學和道德教育中,描繪生活經歷和理想生活是積極心理學研究的重要資源。通過實現美好的生活來證明人們對幸福的追求,使生活成為可能是德育的生活目標。人們夢寐以求的理想生活是可以被感知的生活。
(二)兩者的目標實現途徑的關系
初等道德教育價值觀是知識、情感和實踐的結合,學校應當加強道德教育。積極心理學的重點是接受關于心理學的積極知識,并幫助人們通過科學的方法和積極的情感體驗獲得美德。建構主義者指出,個人新知識結構的形成需要同化過程或適應點的進化。德育的形成要求兒童在其行動和活動過程中具有經驗,思想和實踐。因此,學校的道德教育必須遵循知識,情感和行為統一的原則。
(三)兩者研究內容的關系
在研究資料的基礎上,我們通過協作研究來培養人們積極心理學和道德教育。小學德育是積極心理學研究和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務,建立學生道德也是德育教育的重點。積極心理學之父塞利格曼總結了美德六個普遍特征,包括智慧、勇氣、同情心、正義、謙卑、知識。而德育的目標不是獲得知識,是對生活的態度,它教老師如何引導學生,促進道德品格的持續發展,然后促進學生良好的品格的養成。這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助于社會協調發展。
三、積極心理學在小學德育管理中的作用
(一)有助于學生建立積極的幸福觀
積極心理學的“主觀幸福感”可以幫助小學生形成正確的幸福概念。小學的道德教育體系包括“合理的需求”,道德教育的目標和概念不包括學生的幸福感,建設體系吸收了對幸福的積極心理學研究。學校的道德教育對孩子有所幫助,以經驗科學方法促進小學生的道德教育。不僅可以讓你開心,還可以提高創造幸福的能力。
(二)有助于學生養成樂觀的心態
幫助學生在學習積極心理學基礎上養成積極樂觀的心態。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將他的解釋風格分為三個維度:韌性、普遍性和保密性。樂觀主義者在“我”的領導下看到了美好事情的永久性和普遍性。壞事被認為是暫時的和私人的,它們之所以發生是因為它們沒有身份。由于悲觀主義者相信通過接受教育可以實現樂觀的心態,因此教師使用積極的心理方法來幫助學生建構和解釋樂觀心理,從而形成積極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此外,塞利格曼還發現,態度積極孩子的表現更好。
(三)有助于學生正確的看待德育
積極心理學的科學和經驗特征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品德教育的等級。小學教育,即更好的融入生活中的道德教育,強調道德教育應鼓勵人們熱愛生活,并在現實生活中培養道德。德育過程是使人重返社會生活的過程,了解兒童的生活對教導兒童熱愛生活和獲取知識非常重要。因此,必須正確的看待德育價值觀并處理好人與人之間以及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積極心理學可以幫助學生發現自己,改善自己并幫助學生對世界的行為和事物產生積極的了解并幫助他們調整自己的人生,讓生活變得更好。
四、積極心理學對小學德育的啟示
(一)重視小學積極心理學課程
德育教育可以激發人格,當然,隨著學生在課堂上的發展,健康教育成為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將積極的心理結果應用于基礎德育的建設,將有助于優化基礎德育的內容和德育建設的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幫助學生從小就建立學術技能和行為,并獲得更好的生活質量。但是,短期心理健康教育計劃不會對學生產生積極影響,許多學校以此為借口跳過了心理健康教育計劃,最終導致了心理健康系統出現故障。例如: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的研究小組使用預防措施來兒教授兒童的積極心理學課程,以增強他們在美國學校中的積極情緒并了解他們的某些積極特質(例如智力,智慧,安全性和力量)。經研究發現,這不會延遲兒童學習科學和文化知識。相反,心理健康的孩子學業成績較高。這是值得我們參考和借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