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為我國輸送了大量教師人才,為了提升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質量,確保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擁有較高的應用能力,本文首先從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意義展開探討,而后提出了現今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培養應用型人才顯現的不足,最后圍繞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可行性舉措進行討論,提出合理安排課程;增設趣味教學活動;積極改革教育課程體系;完善學前教育考核制度的建議。
關鍵詞:高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應用人才
我國教育領域對學前教育專業提出了最新要求,即在培養學前教育應用型人才時,高職學校要加強學前專業師資隊伍的建設,改變傳統教學方式,采用創新型的教學模式開展學前教育專業教學工作,積極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及運用能力,從而為學前教育培養更多應用型人才。在學前教育領域中,應用型人才是推進教育發展的必要因素,它既能夠解決師資短缺問題,又能夠提高師資隊伍整體素養。唯有提升學前教育專業的實踐性、創新性,才能夠推動幼兒教育更好地發展下去。
1 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意義
在我國教育領域中,學前教育專業是最為基礎的一項。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居民經濟水平較以往有了顯著改善,進而在幼兒教育方面投入的精力日益增多。從近年來高校專業發展的潛力與趨勢來看,學前教育專業已逐漸成為高校熱門專業之一,在這種情形下,學前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方式便變得尤為重要。以下簡要探討培養應用型人才對于學前教育領域發展的意義。
1.1應用型人才是學前教育發展的必要基礎
由于幼兒教育的培養對象較為特殊,故在開展教育工作時,往往對師資隊伍有更獨特、更加特殊的要求。在學前教育領域,幼師角色的最主要目的是作為幼兒學習及生活活動中的引導人、支持者。為了提升幼兒教師教育水平,達成培養幼兒這一神圣又重要的目標,在開展學前教育工作時,教育工作者要圍繞德、智、體、美、勞五個方向培養綜合性的學前專業人才,促使學生在高職階段掌握基礎的科學內涵及教育知識,從而在實際投身工作崗位后,能夠從藝術、生活、健康及科學等層面培養幼兒能力、掌握必要技能,進而促使學前教育專業更好的發展下去。
1.2應用型人才是社會發展的必要人才
從我國當前整個教育體系的發展形式來看,幼兒教育仍是相對落后的一個教育分支。在人們愈發重視孩童教育的過程中,學前教育已成為許多家庭的剛性需求,而學前教育專業存在的資源不足問題也正在不斷顯現。幼兒教師在學前教育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然而,在部分幼兒教育機構中,幼師專業素養及知識結構與家長要求不契合的問題十分顯著,故在高職學校培養學前教育應用型人才是社會發展的必要措施。
1.3應用型人才能夠促使幼兒綜合發展
在幼兒教育領域中,幼師對幼兒的學習及成長具有重要影響。若能夠在高職階段培養學前教育領域的應用型人才,便能夠促使幼兒在學習理論內容的同時,掌握實踐、動手操作的經驗及能力。人類在幼兒時期感知事物、體驗事物的重要途徑便是動手實踐,若幼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無法為幼兒提供實踐、動手的機會,那么幼兒的實際需求便無法被完全滿足,進而便無法獲得全面、綜合性的發展。由此可見,培養應用型人才對于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而言已成為必然。
2 培養應用型人才顯現的不足
2.1教師教學形式不夠多元化
由于幼兒群體的特殊性,幼兒教育領域對教師的專業素養要求較高。教師若不能具備多樣、靈活的教學方法,便很難全面地將知識內容傳授給幼兒,更難以提升幼兒的實踐能力。諸如多媒體等信息技術便能夠幫助教師更好的傳授信息,同時還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課堂的互動性及趣味性。若教師對此類教學形式缺乏了解及掌握,便很難在實際工作中展開運用。
2.2優質教師教學參與度較低
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主要人才培養方式往往是學習理論內容,長期學習理論知識能夠幫助院校學生了解幼兒教育的情況,但卻無法充分學習實踐知識,缺少實際教育背景,這個問題可能會導致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實踐講述時脫離實際,無法有效控制課堂,無法依照實踐經驗展開教學。一線優質幼師往往具有長期教學經驗,他們能夠在結合理論的前提下進行實踐教學,倘若能夠聯合托幼機構的一線教師為院校學生授課,那么授課效果將會得到良好改善,然而,從目前形式來看,一線教師往往會出于學歷等限制性因素而無緣進入高校授課。
3 應用型人才培養舉措
3.1合理安排課程
在開展學前教育教學工作時,幼師要以培養學生應用能力、操作能力為目標。在高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中,實踐能力應成為培養人才的重要模塊,在開展教學課程時,學院應安排好公共課與專業課,促使學生能夠及時接觸到專業課程,及時了解專業性知識,進而培養學生盡早了解專業知識。在開展實踐教學期間,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教學能力,學院可組織學生在大一期間開展認崗見習,大二期間組織跟崗實習,大三最后一學期開展頂崗實習,進而幫助學生了解幼兒教育的具體內容及實際需要。在學生到往幼兒園見實習時,教師可將理論教學與實踐相結合,進而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在系統化的教學課程中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以滿足未來幼兒園實際教學工作的需求。
3.2增設趣味教學活動
高職院校的目的就是為社會培養出一批技術型人才,而這批人才的首要特點就是動手能力強,職業能力強。學前教育專業日后的培養對象基本上是幼兒、孩子,那么此時在培養專業型人才時便要依照具體需求開展教學活動,教師在設計教學流程時可適度增加靈活性,盡可能生動一些。教師可以依照學生學前教育專業為主線,以此來貫穿學前專業的教學活動,如彈、唱、畫、跳、講、做等等技能課內容,又如開設幼兒園常見特色活動的設計與實踐課程等等,這樣不僅為學生傳授了學前教育專業理論知識,又能夠培養學生對學前專業的興趣,進而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鞏固專業內容,獲得實踐教學的能力。
3.3積極改革教育課程體系
高職學校的學前教育專業培養計劃主要圍繞應用、實踐能力所展開。為了更好地培養應用型人才,教師應積極調整教育體系,在貼合理論與實踐的模式下培養學生綜合素養,采用理論聯系實踐,從實踐中培養素養的教育體系,幫助學生打下良好基礎,提升職業素養。
3.4完善考核制度
在高職學校的學前教育培養工作中,課程安排及體系改革是十分重要的,而考核制度便是學前教育專業必要的輔助教學模式。為了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高職院校可在閉卷考核的同時增設口語測試、實踐技能測試等靈活性較高的考核。另外,在考核期間,教師可將學生參加的實踐活動分數按照一定比例加入到學生的綜合成績中,諸如專業成績、競賽成績、幼兒園實踐活動成績等等。從而在考核過程中真實考查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幼兒教育領域培養更多應用型人才。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作為未來幼兒教育工作崗位的重要力量,提升實踐及應用能力是十分重要的。為了提升學生的實踐教學能力,學校可聯合幼兒教育機構,為學生提供良好實踐場所及實踐機會。其次,教師應積極完善教育制度,創造良好教育體系,為學生增設趣味性的教學活動,促使學生在高職期間提升自身專業能力。在高職院校多方努力下,相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能夠不斷提高實踐應用能力,進而以更好的狀態投入到工作中。
參考文獻:
[1] 杜志敏,李智.高職學前教育專業應用型人才創業能力的培養與研究[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7(10):61-62.
[2] 康園園.高職專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優化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17(99):181-182.
作者簡介:
張婷(1977.3—),女,漢族,本科,河南省開封市人,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