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永惠
【摘要】隨著教育行業改革的不斷深化,人們越來越重視小學音樂教學。作為音樂教學的基礎環節,節奏訓練至關重要,它可以保證音樂教學課堂順利進行。本文通過分析節奏訓練方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應用的意義,詳細闡述了節奏訓練方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方法,希望給相關人士提供借鑒。
【關鍵詞】節奏訓練方法;小學音樂教學;應用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485(2020)26-0140-02
我國的小學音樂教學具有緩解壓力、愉悅身心、調節情緒等作用,小學音樂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小學音樂教學的核心發展方向在于音樂節奏培養,這是當前小學音樂教學的目標,也是重要任務,有利于加深學生對音樂的理解,激發其學習興趣,豐富音樂教學課堂。節奏訓練方法對學生培養音樂審美和音樂技巧具有重要意義。
一、節奏訓練方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傳統的應試教育觀點是學生應該更加重視成績的獲得,對于音樂鑒賞不需要投入過多的興趣。這就導致在小學教學中,學生不了解音樂,沒有系統的音樂節奏訓練,對音樂鑒賞沒有興趣,極大地打壓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導致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差,所以小學音樂教學工作面臨著很大的困難。訓練學生的節奏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讀譜能力和激發學生的樂感,學生可以通過自學的方式學習小學音樂,獨立培養自我的興趣。音樂節奏本身具有其獨特的律動感和趣味性,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將自己大量的時間、精力耗費在主要科目課程上,剩余的精力不足以進行音樂鑒賞。節奏教學方式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小學生面對一首歌曲時,僅僅思考歌曲表面的信息,不能深度分析歌曲的內涵和譜曲特點,也沒有能力對音樂進行鑒賞。對于教師來說,教師在日常授課過程中忽視了音樂節奏的教學,上課的模式為板書和口述,學生經常在音樂教學時間完成其他學科的學習任務,教師和學生都不重視音樂教學活動,這不利于培養學生的音樂節奏感和音樂素養。節奏訓練法主要培養學生的音樂技能,培養學生識譜、讀譜的能力,為演唱歌曲環節打好基礎。音樂節奏訓練還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創作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和音樂思維方式。在節奏中創作歌曲,是表達情感的最好方式,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所以,音樂節奏訓練需要引起家長、教師、學生的共同重視。
二、節奏訓練方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應用的方法
(一)建立師生平等的節奏訓練方法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課堂教學的主人公,學生只是知識的接受者,并沒有很多機會發表自己的意見。節奏訓練教學方法重點在于實踐,僅僅憑借教師的理論知識見解遠遠不夠,只有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才能讓學生真正學到新知識,培養學生的節奏感。新式的小學教學模式應該轉變舊式模式,建立師生平等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與教師進行平等溝通,充分展現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教師起的作用主要是引導和支持,幫助學生進行節奏訓練。例如在學習小學音樂必學的知識《音階歌》時,教師要先介紹這首樂曲的創作背景和創作目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學習基礎的樂理知識。《音階歌》是一曲節奏感很強的樂曲,在學習過程中,教師結合節奏訓練方法鼓勵學生參與節奏訓練。采用拍手的方法,每唱一個音階拍一次手,音階需要唱得準確,拍手也要卡住節拍。接下來,教師鼓勵學生有節奏地朗讀歌詞,例如“哆哆西拉索”,教師先朗誦一遍,學生再模仿跟讀一遍。在朗誦的過程中,增加節奏訓練。在音樂賞析過程中,教師邀請學生對自己當下的感受進行交流表述,通過廣泛的發言環節,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幫助學生培養音樂鑒賞能力。最后,每一位想發言的學生結束發言后,教師完成課堂總結發言。建立師生平等的教學模式,可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二)在生活中體驗音樂節奏
音樂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有藝術家在創作樂曲時都是基于生活的,沒有生活就沒有藝術創作。好的創作作品往往是在生活不如意時創作出來的,藝術家們為了表達心中的憤懣與不平,就通過樂曲這一出口進行宣泄。情感和音樂節奏可以融合在一起,此類作品數不勝數,例如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就是在法國革命最為艱難的時期寫成的,成了貝多芬最為膾炙人口的曲目之一。欣賞歌曲的節奏,可以感受到貝多芬對藝術的熱情和向往自由的情感。教師在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把音樂節奏訓練與生活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找到音樂的節奏,學會用音樂表達生活中看到的事物或者聽到的聲音。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結合實踐教學的思維,讓理論知識與實際實踐相結合,在生活中進行音樂節奏訓練的形式有很多,例如音樂會、演奏會等。例如在學習小學音樂《音樂節拍》這一作品時,教師結合節拍相關的樂理知識進行教學,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肢體語言,演繹出節拍的節奏指揮圖,指揮簡單的節拍,例如三四拍、二四拍等,在肢體節奏訓練中感受音樂節拍的韻律。本堂課的教學重點在于教師應該讓學生了解節拍對于音樂節奏的作用,節奏的基礎就是節拍構成的,理不清節拍的韻律,就很難捉住準確的節奏感。在課后組織相關內容的指揮表演,分配角色,分配表演內容,討論表演節奏,在表演中體會音樂樂符之間的關系,強化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音樂節奏的魅力。
(三)利用節奏訓練的方法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
在小學教學中,學生由于不了解音樂,導致對音樂學習沒有興趣,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差,從而導致小學音樂鑒賞能力提高面臨著很大的困難。為了解決這個困難,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應該先從興趣下手,將節奏訓練結合學生感興趣的流行音樂進行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具體的途徑有幾類,一是教師改編歌曲,將教學歌曲的詞融合進流行歌曲的節奏;二是教師邀請學生感興趣的節奏大師或者節奏方面的專家,進行輔助學習,提高學生的節奏學習專注度和認真度;三是教師采取節奏模仿訓練的方法,模仿在大自然中出現的聲音,這些聲音有其獨特的節奏,這些節奏的產生并不是偶發的,是一種逐漸形成的自然規律。例如,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節奏訓練時,可以鼓勵學生先觀察大自然,傾聽大自然的聲音,然后再進行模仿,模仿小鳥的叫聲、樹葉被風吹過的聲音、太陽下知了的鳴叫聲等。領悟其中的發聲節奏,對于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具有重要作用。節奏模仿不能僅僅看到聲音節奏的表現信息,還要理解它的內涵和產生原因,表達出他的思想情感和發聲需求。為了表達出節奏獨特的內在情感,在節奏模仿環節可以結合肢體動作和面部表情,必要時可以結合舞蹈動作或者其他輔助語言聲音等。
(四)采取多媒體的教學策略,培養學生的節奏感
對于教學策略來說,傳統的教學方法主要是采取教師板書教學,這種方法的教學效率低,學生不能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歌曲的節奏和音色,不利于學生學習和提高興趣。隨著現代化技術的高速發展,優化教學策略主要依靠多媒體技術,采取圖片、視頻、音頻等多媒體因素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增強節奏訓練。多媒體的教學方法好處在于變文字信息為聲音和視頻,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更直觀地感受到藝術作品的內涵。聲音信息直接表達出歌曲節奏,可以加強節奏訓練,使學習新知識更加簡單和方便,加深學習時的思考環節,提高音樂鑒賞能力。
三、結語
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主要是以提升學生音樂素養為前提的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教學方式的創新,采用節奏訓練的方法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習效率。結合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環境的優化,旨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結合實踐教學的思維,讓理論知識與實際實踐相結合,同時,注重教學模式的創新,建立起師生平等的教學地位,重視對學生節奏感的培養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這些都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綜上,節奏訓練方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需要引起師生的共同關注。
參考文獻:
[1]鄭蘇星.柯達伊音樂教學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52).
(責編 張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