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勝鋒
【摘要】德育主要是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德育對于小學生的綜合發展是有重要意義的。小學生更像是一張白紙,此時是學生建立思想觀念的基礎階段,是對學生進行德育的最佳時期,老師應充分認識到德育的重要性,加強德育在小學教學中的落實,立足德育目標探索合適的教學方法,實現以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助力學生健康成長以及品質方面的有效建設。
【關鍵詞】小學教育;德育;重要性
小學德育是學生全面發展最關鍵的因素。時代的進步帶來了德育方法及內涵的改變,和傳統的德育相對更加符合現代小學生的成長需求。老師作為對學生進行德育的主要力量,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和專業水平,以德育為基礎,充分發揮自身在德育領域的職能優勢,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加強與學生的平等交流,并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讓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全面發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成長為社會發展所需要的高素質創新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落實德育,完善學生的思想觀念
小學生正處于青春叛逆的時期,往往缺乏對自我認知,對自己的行為把控能力和約束能力弱,在沒有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之前老師的德育工作是極其重要的。小學階段落實德育工作對促進學生思想啟蒙、素質培育均具有積極的影響,關乎學生思想觀念的塑造,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有利于對學生綜合教育的順利開展。
例如:在教學中,老師可以結合實際生活讓學生談一談老人在馬路上摔倒應不應該扶?這一問題是現今社會熱點,老師可以利用實際生活例子滲透德育,讓同學進行思考和討論。老師作為學生的指引者,應為學生樹立起道德榜樣,正確引導學生完善自身的道德品質,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與熏陶之下培養學生品德、意志,促進學生健全人格與優秀思想道德品質的形成。
二、落實德育,有利于班級管理順利進行
在傳統的教育理念中,升學率作為教學任務的重點,大多數老師一味地向學生灌輸應試成績,沒有過多的精力去重視德育的滲透,忽視了對學生的德育,導致無法及時引導其正確的心理建設。在小學教學中老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以德育作為小學教育工作重點,完善班級管理制度,促進班級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例如,班級管理的開展、德育工作的推進均需要有一套安全完善的教育、管理制度做保障和引領。現如今在教育部門的新課程改革中,以德教人是老師幫助學生建立人格和品德的基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老師可以通過民主的方式選舉學習委員,滲透德育,能夠讓班內學生理解和支持。這樣不僅可以加強德育的效果,還可以幫助學生在接受管理的過程中實現全面發展。
三、落實德育,促進家庭教育的有效性
由于現今社會思想的影響,大多數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家長都對學生特別溺愛,導致學生常常以自我為中心,形成不好的思維方式。老師在開展德育工作時,缺少與家長之間的溝通交流,導致無法對學生生活狀態深入了解。小學生在這個階段的成長容易受到社會環境和家庭環境的影響,落實德育在家庭中的開展是十分必要的,培養學生的素質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例如,在教學中老師可以適當地開展家長會、家庭教育講座、德育主題活動等,推動與家長之間的聯系。在活動中,老師可以讓學生與家長進行互動游戲,有效加深學生與家長之間的情感,讓家長認識到如何正確對學生進行教育,讓學生認識到如何正確樹立對家長的態度。
四、落實德育,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當前在小學教學中,大多數老師選擇德育滲透的途徑單一,通過設計教學的內容來進行德育的滲透,但因為教學工作量大等相關原因德育教育滲透的不是很理想,從而導致了德育工作無法順利進行,課堂教學效率不高。課堂教學使德育的主陣地,老師要加強落實德育在課堂教學中的滲透,從而豐富課堂教學的手段與形式,提升德育滲透的效果。
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教材中所有的內容都是編者精挑細選出來的,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內涵,都是德育的滲透載體。在素質教育的基礎上,老師應當深入到教材內容的鉆研中,將德育元素挖掘出來。文章中蘊含著一些禮儀道德方面的內容,也蘊含著關愛他人方面的內容,時時刻刻都蘊含著人性美。在小學教學中,落實德育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促進學生的思想認識,加強了課堂教學的高效構建。
總而言之,小學階段是學生形成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的特殊時期,作為老師應時刻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把德育放到工作的重心,通過多方面的努力來完成德育的重任,在探索中學習更多有效的教學方法,以自身為榜樣并在和諧的師生關系下,同時注重語言表達方式,在教學和生活中尊重、關心、愛護學生,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為學生構建出良好的德育環境,從基礎階段正確啟蒙并指引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參考文獻:
[1]蘇文花.小學教育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思考[J].花炮科技與市場,2019(04):271-272.
[2]李潔,夏淑.有效加強小學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J].科普童話,2019(14):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