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思維品質是初中階段英語教學核心素養當中的重要一環。對于初中生而言,英語知識的學習既不是崇洋媚外也不是抵制外來思想,而是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使學生日益向國際化靠攏。但是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把握好英語課本中所傳達的思想,導致整體的學習效果并不盡如人意。閱讀是英語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思維品質提升的有效途徑。因此文章立足于在英語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探尋提高學生思維品質核心素養的方法,從而促進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
關鍵詞: 初中英語;閱讀課堂;思維品質
步入初中以后,英語知識的學習變得更加系統化,英語學習的難度也會隨之提升。以仁愛版英語這套教材為例,每單元三個話題中,每個話題四個section中有兩個是關于閱讀篇章的。閱讀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一、 閱讀教學與思維品質培養現狀
在傳統的閱讀課上,學生更加執著于文章的逐字翻譯。當教師給予學生自由時間來進行自主探究活動時,很多學生就會翻看后面的單詞表,或者借助工具書,一字一句地梳理翻譯。當學生把整片文章翻譯完畢,就認為自己已經閱讀完整篇文章了,從來不對文章中的內容進行細究,因此學生的閱讀過程死板,閱讀也只是停留在片面文字上,根本沒有對學生的思維品質提升有任何幫助,只是學習了如何查閱工具書,解決生詞問題。
二、 閱讀教學中滲透思維品質的重要性
斯大林曾在《馬克思主義與語言學問題》一書當中提到: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殼,思維是語言的內核。可見語言和思維之間是一種相輔相成互相依賴的狀態。思維品質是初中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思維品質是對學生各種能力培養的突破口。如果不對學生的思維品質進行培養,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很難深入地掌握閱讀的內容,只是將閱讀停留在字面意思,這不僅對學生的綜合發展有所影響,還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但是初中階段的學生很難依靠自身的能力,來進行作者思維的揣摩,所以需要教師在閱讀課當中,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改進教學設計,從而使學生在閱讀課上,能夠站在統籌全文的角度上,對文章的思維進行分析。這樣,學生在英語課堂的學習過程當中,不再是單一地局限在知識學習的層面,而是能夠在知識學習的同時,把握住英語閱讀材料中整體的思想,辯證地分析作者的創作意圖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 閱讀課中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策略
(一)改進教學設計,培養學生思維品質靈活性
想要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核心素養,教師首先要做到就是從教學設計上下功夫,從環環相扣的教學設計,來改變學生死板的閱讀過程,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品質,在更加靈活性的閱讀過程中也變得靈活起來。
1. 設計明確目標,指引閱讀方向
教學目標是整個教學設計當中的重中之重。但是部分教師在進行教學目標的設計過程當中,過于死板。部分教師只是根據教學大綱提出的要求,來進行教學目標的設定。當教育部提出三維目標之后,教師沒有依照核心素養的具體內容,來為學生設計全新的教學目標。因此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能靈活地提升自身的思維品質。
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的改進過程當中,首先明確學生的思維品質學習目標,才能夠提高學生思維品質的靈活性。例如在七年級的英語課本當中有這樣一篇閱讀材料,題目是“Janes Day”。這篇閱讀材料描述珍妮的一天的生活。在這篇閱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根據其中的內容來為學生進行思維品質的目標設定。讓學生根據閱讀材料的內容以及自己一天的生活,促進學生對校園生活的熱愛,從而提高學生的是思維品質靈活性。當教學目標被確立,教師的整體教學設計,都會圍繞著目標而設計。
2. 設計閱讀引入,激發學習動力
學生的思維品質提升,不只是知識的傳授,只要老師講學生聽就可以,而是需要學生主動意識到要主動進行思維品質的提升。這就需要教師從閱讀引入環節著手,給予學生學習的動力,從而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靈活性。同樣是“Janes Day”這篇閱讀材料,教師就可以將整片閱讀材料改變成無聲的動畫片,讓學生根據動畫當中的內容,來猜測原文的內容,從而使學生對所學的內容產生強烈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會放在動畫與閱讀內容之間,從而靈活地將動畫轉變為文字材料,反推閱讀內容。
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改進,將教學目標與思維品質核心素養真實掛鉤,結合趣味性的閱讀引入設計,就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將思維放到整篇文章的角度,來進行英語的學習,從而提高學生思維品質的靈活性。
(二)更新教學環節,培養學生思維品質批判性
批判性思維品質,要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唯上,不唯書。也就是說學生需要就閱讀內容而言,理解與自己不同立場不同思想的作品。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以下的教學環節,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批判性。
1. 生活化教學環節
在初中階段的英語課本選材過程當中,很多內容都是選自英語國家的一些刊物。因此很多閱讀材料本身就帶有濃厚的西方色彩。對于中國的初中生而言,并不是每個學生都能到西方國家,親身體驗一番閱讀材料當中的生活。因此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并不理解其中的內容。所以教師可以讓學生立足于自身的基礎上,從自己的現實生活入手,用自己的現實生活與西方國家的生活進行一定的對比,通過對比得知,很多西方國家所擁有的,學生是不具備的。但同樣,中國的特色也是西方國家所沒有的。從而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批判性。
例如在八年級“Unit 7 Food festival”這一單元,可以看到西方國家與中國的不同飲食習慣。在中國,人們喜歡吃熟的食物,喜歡吃米飯、饅頭等。但是在西方,在吃牛排的時候,往往會因為在意口感,而不要全熟。在中國人們更喜歡和燒開的水,但是在西方往往喝冰水。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們的飲食自然也會呈現出不同。因此通過生活化的對比,學生就能夠批判地對待西方文化。學生從一篇閱讀的學習,接納文化與思想上的差異,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品質批判性得到提升。
2. 游戲化教學環節
在初中階段,學生不喜歡枯燥單一的課堂,他們更加喜歡多元化趣味性的課堂。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為學生設計游戲化的教學環節。在課堂當中設計游戲,首先,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當中。其次,在游戲參與的過程中學生需要遵循一定的游戲規則,這樣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就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對閱讀內容產生批判性的思維,從而提高自身的思維品質。
同樣是八年級“Unit 7 Food festival”這一單元的閱讀內容。教師就可以準備一些發帶,在發帶上粘貼上一些有關于中西方的食物,讓學生將發帶帶到頭上。當提到那一種食物后,帶有該發帶的學生就站出來進行分類。最后,通過兩組不同的隊伍,學生就能夠更加直觀地看到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從而更加正確地對待,中西方思想上以及文化上的差異,從而促成學生思維品質的批判性。
(三)拓展閱讀途徑,培養學生思維品質創新性
傳統的閱讀課堂,更多的是局限在學校當中的閱讀課。但是隨著現代信息化的不斷發展,學生能夠接觸到越來越多的途徑,可以進行英語閱讀。所以初中階段的閱讀課也可以從傳統的校園課堂當中跳脫出來,面向校外,面向生活,面向信息化。通過新奇的閱讀形式與閱讀途徑,促進學生對于英語閱讀的興趣,通過多元化的閱讀資源,使學生能夠接觸到各種各樣的相關內容,接觸到不同的積極思想,從而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創新性。
現階段有很多幫助學生進行閱讀的工具,例如“燈塔閱讀”。燈塔閱讀當中包含了大量的世界各地的閱讀內容,同樣也包含著眾多的西方文獻。所以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在課下開展閱讀課。學生不必拘泥于閱讀某一本書或某一篇閱讀材料,教師只需要給予學生一個大的話題,讓學生自行選擇英文的閱讀材料。比如教師將主題定義為“服飾”。那么學生就可以在燈塔閱讀的搜索欄當中,搜索“clothes”。這樣燈塔閱讀中就會匹配出很多與之相關的閱讀內容。學生就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進行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隨時進行閱讀筆記的記錄。教師也可以在燈塔閱讀中,創建小組,將班級中的每位學生都拉進小組當中。這樣學生在閱讀的過程當中,能夠將自己的讀書筆記和讀后感分享出來,通過這些讀書筆記,表達出來的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閱讀的感悟,也是學生思維品質的一種創新性表達。
同時燈塔閱讀不像市面當中的一些閱讀軟件,需要加納大量的會員費用,其費用較低,圖書類型較為全面,且不用下載軟件,學生只要有一個微信,就能夠通過微信小程序打開燈塔閱讀。并且只要有網絡,隨時隨地就能夠展開閱讀課程。通過這種全新的閱讀途徑,不僅能夠增加學生的閱讀時間,還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并且使學生自身的思維品質核心素養得到有效的提高。
四、 結語
核心素養的培養是現階段初中教育的重心,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潛移默化地將核心素養的培養融合進去。思維品質是一種十分抽象的核心素養。因此更需要教師引起重視。閱讀在初中教學的過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經閱讀教學與思維品質核心素養進行融合,能夠強強聯手,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教師可以從教學設計、教學環節、閱讀途徑等多個方面入手,從思維品質的靈活性、批判性和創新性等多個角度來對學生進行培養。
參考文獻:
[1]錢俊峰.初中英語閱讀課堂中學生思維品質提高的路徑探究:以Superkids heroes閱讀課為例[J].知識經濟,2020(18):98+100.
[2]于玲玲. 指向英語學習活動觀,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閱讀教學實踐[J].學周刊,2020(18):101-102.
[3]黃順英.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實踐探究[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0,21(5):64-65.
作者簡介:
鄭君君,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