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在傳統的應試教育體制影響下,初中物理教學在復習課中往往只是單方面的關注學生學習成績是否有所提升,而忽視了學生的其他方面發展。在核心素養的視域下,對中考物理復習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關注學生物理概念、原理、公式的理解與運用能力以及問題分析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創新意識、思維品質的培養。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目標,需要教師優化物理復習的教學方法,采取科學的復習策略,以此促進核心素養在中考物理復習課中得以落實。
關鍵詞: 中考物理;核心素養;復習;策略
素質教育的實施,要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思維品質以及知識應用能力,核心素養下的中考物理復習教學應滿足素質教育改革的需求,在中考物理復習課中滲透核心素養,不僅關注基礎知識的夯實,還有通過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方式,引領學生在總復習中突破學習難點,構建更加完善的物理知識體系,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強化學生的學習力,升華中考物理復習課的教學效果,讓物理總復習服務于物理核心素養的落實,促進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但是,在核心素養的視域下,如何優化中考物理復習教學,便成了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這也是文章研究的核心與意義所在。
一、 自主復習,框架建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自主復習是學生一輪復習的主要內容,其主要包含了細心而全面地復習基本概念、搭建知識框架兩個層面的內容,其中細心而全面地復習基礎知識是為了“溫故”的效果,要求學生將書本中所有的知識點復習一遍,而搭建知識框架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設計出完善的知識體系,發現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存在的關聯性,以此達到初步的復習效果。
如在“聲現象”這一章節知識復習中,首先,教師鼓勵學生根據自己已經積累的知識點,繪制一個以“聲現象”為主題的思維導圖,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發現,有的學生以知識點的學習順序為主線,用思維導圖先后體現了“聲音的概念”“聲音的形成”“聲音的特征”等等,以“聲音”為核心詞,擴展出多個主線,每一分支又進一步細致分析了聲音的產生、傳播與特征。還有的學生以“振動”為思維導圖構建中的核心詞,由這一詞匯聯想到振動的“快慢”“振幅”“材料”“結構”“規律”等,當學生所構建的思維導圖內容不同時,教師急于指出學生的思維導圖是對還是錯,因為這些知識框架本身沒有對錯之分,只是學生所樹立的知識框架是否更加完善。一般情況下,學生自行樹立的知識框架都會或多或少的出現漏洞,此時教師應抓住時機,組織學生之間相互交流與展示,分享自己的初步復習成果,并引導學生在思維導圖的相互交流、評價中進一步完善知識體系,發現自己學習中存在的知識漏洞,在查缺補漏中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
二、 知識積累,夯實基礎,樹立正確學習觀念
學生的學習觀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方向與學習動機,長久以來受到應試教育思想以及家長的“唯分數論”觀念的熏染,很多初中生對中考復習都存在錯誤的認知,認為中考復習的唯一目的便是提高考試成績,在這種“功利心”的趨勢下,學生開始大量地做練習題,希望可以通過押題等方式考前突擊,獲得更加理想的考試成績。但是,在這種錯誤的學習觀念影響下,學生往往為了追逐考試技巧與答題方法,而忽視了知識的積累與鞏固,從而導致學生的這座學習大廈“地基”不穩,因此教師在中考物理復習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觀念,關注基礎知識的積累。
問題式導學法在中考物理復習教學中的運用,可以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同時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量。首先,引領學生探索物理史,發現無數科學家在物理學探索過程中對自然、社會的研究過程、方法與結果,拓展學生的物理學視野,讓學生不僅掌握了這一物理知識點,同時也了解到了這一知識點的起源以及發現歷程,完善學生對物理科學的認識。伽利略曾說:“科學的真正意義并不存在于積累著厚厚灰塵的書中,而是需要通過實驗或實踐的探索中去尋找理論、發現規律。”因此,教師應主動引導學生去探索物理的發展歷程,讓學生在物理知識的探索中深化拓展學習方向。如在有關“運動和力”的物理知識復習中,教師可以提出引導性的問題,如:(1)有關運動和力的理論有哪些?(2)這些概念或理論從何而來?(3)不同運動方式所產生的力有何不同之處?讓學生帶著問題復習,以此提高學生在物理中考復習中的針對性與具體性,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并在復習中進一步拓展知識范圍,讓學生意識到基礎知識積累才是能力發展的前提,以此培養學生正確的物理學習觀。
三、 科學探究,注重過程,形成科學精神與科學素養
科學探究既是物理核心素養培育的目標之一,同時也是學生物理學習的主要方法,在核心素養下開展中考物理復習教學,需要教師以科學探究為主線,引導學生在科學探究中實現自主探索、合作探究,給學生創造出科學探索的機會,讓學生在親歷的科學探究過程中梳理思維,在猜測、推理與驗證中形成嚴謹的科學觀念,生成優質的科學精神。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師不要“越俎代庖”,不可以教師探究代替學生探究,也不可用“講授探究”代替“親歷探究”,讓學生在物理復習的探究中獲得更好的發展。
如在考查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時,教師可以聯系生活,創設探究情境,“冉冉在河邊玩耍,看見兩位年輕的女士從河邊經過,一位女士穿著高跟鞋,另一位女士穿的是普通的運動鞋,二人看起來體重與身高都相差不多,但是,當兩位女士從冉冉的身邊經過時,冉冉細心地觀察到穿高跟鞋的女士在河邊濕地上留下的鞋印窄而深,穿運動鞋的女士留下的鞋印則寬而淺,冉冉對這種情況表示疑惑。”請同學們幫冉冉想一想這種情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該題要求學生在題干內容的閱讀中主動發現問題,在經過信息的篩選與思考之后,將題目中的內容轉化為具體的物理問題,達到考察與鍛煉學生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的目的。
又如,在中考物理復習教學中,教師想要培養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應給學生提供一些具備較多信息或數據的習題。譬如,某物理學習興趣小組的學生在探究物體所受重力與質量之間存在的關系,經過相關的數據收集之后,制作出如下表格(如表1所示)。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經歷了證據的收集過程,并通過實驗數據的合理分析及實驗現象的科學處理,一步步推進學生發現物理規律,總結出實驗現象的本質,使學生掌握信息處理的科學方法。
四、 理論結合,培養應用意識,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在中考的物理復習教學中,需要注重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引領學生在面對物理問題時能夠從生活經驗的角度思考,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物理知識運用意識,有助于學生靈活地運用物理,實現有意義的學習,這也是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新一輪課程改革要求,幫助初中生更好地備戰中考。
如在復習“熱傳導”的內容時,教師可以選擇再現物理實驗的教學方法,在復習課中準備好實驗所需的酒精燈、鉛筆頭,將酒精燈點燃,鉛筆頭置于酒精燈上,一段時間后學生會發現只有筆芯的一端會發熱,請學生根據已學知識解答這一物理現象。接下來,教師繼續提問“古時候,人們經常用火把照亮,那么,他們在舉著火把的時候會不會感覺到握著的一端發熱呢?”讓學生從該問題的思考中深入探究優良導體與不良導體的差別,增加學生對熱傳導知識的理解程度,讓學生學會利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五、 方法總結,思想感悟,提升物理關鍵學科能力
學科素養是核心素養得到具體落實的必要途徑,因此在以核心素養培育為導向的背景下開展中考物理復習課教學,需要教師關注學科素養的培養,通過物理復習課滲透學科思想與學科思維,促進學生在物理復習中的知識與能力再構建,思想與情感的再提升,方法與技巧的領悟,素質與素養的并進,從而升華物理復習教學效果,讓核心素養在中考復習課中落地生根。對此,教師在物理復習課的教學中應鎖定好每節課中的方法、思想,并以其中包含的思想與方法為切入點,精心選擇經典例題,讓學生可以得到真切的訓練,獲得更加深刻的思想再悟,總結出更加符合自己學習特點的學習方法。
仍以“聲現象”的復習為例,教師給學生出示以下兩個習題。
【例1】? ?車間機床工作時,發出的響度達到 110? ? ? 的聲音,Here One降噪耳機能阻止特定的頻率的聲音進入人耳,同時允許其他頻率的聲音進入人耳,那么,工人在使用Here One降噪耳機時,需要將其頻率值設置為? ? ? Hz即可。
此題啟發了學生對圖像與聲波關系的方法運用意識,有助于學生對問題解決方法的再總結與再思考。
【例2】? ?某位學生在音叉的一旁用實驗用的懸掛裝置懸掛了一個乒乓球,當乒乓球解除到正在發音的音叉時,請學生觀察乒乓球有何變化?這個實驗說明了什么原理?請同學們利用這一物理原理再設計一個實驗。
這道題看起來簡單,但是其中蘊含著轉換法思想,解決這一問題不僅需要學生充分掌握物理基礎知識,還需要具備靈活的思維能力,通過轉換法思想在問題解決中的應用,使學生的思想與思維共同發展。
六、 結語
總之,在以核心素養培育為目標的背景下,中考物理復習教學應轉變教學方法,更新教育理念,關注學生的多方面能力培養,促進學生興趣、思想、觀念、情感、思維、方法、技巧等方面的再升級,不僅提高學生的中考考試成績,同時也滿足了學生全方面發展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周新林.基于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初中物理實驗復習的實施方案[J].中學理科園地,2016(4):57-58.
[2]蔣新.章節復習中要敢于“破”和“立”:初中物理中考一輪復習的案例分析[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6(2):69-71.
[3]黃海勇.應用微課提高初中物理復習效率的策略與實踐:以人教版“浮力復習”為例[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9(20):102-103.
[4]葉曉,梁旭.立足學生視角設計提高實驗復習效率:以“力學實驗復習”教學為例[J].物理教師,2020(2):77-78.
[5]馬淑萍.中考物理復習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西部素質教育,2019(15):14-15.
作者簡介:
陳榮清,福建省福清市,福建省福清高山育才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