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音樂作為小學階段眾多科目之一,不管是對學生的藝術修養抑或是審美等能力的提升都有著重要影響。在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中,合唱教學是不可忽視的,其是小學音樂教學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小學音樂教師要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不僅是讓學生學會唱歌,而且要能用合唱的方式將情感表達出來,這對小學音樂教學質量無疑是有巨大幫助的。小學音樂教學應該以學生的發展需求為出發點,通過結合多種教學模式來提高學生的合唱效果,使得學生的音樂素養得以提高。
關鍵詞: 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有效性
不得不提的是,在教學改革開始全面推進的大背景下,音樂學科不僅得到了學校、師生的重視,其在眾多學科中的地位也有所提升。而合唱教學是小學音樂教學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對于學生提高音樂水平和審美等能力都起到了巨大作用。除此之外,合唱還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團隊協作意識,對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也有重要作用。所以,小學音樂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應該以學生的發展需求為出發點,通過合唱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積極主動參與到合唱中,從而使得學生能夠綜合且全面地發展。
一、 教學有效性的相關理論
(一)巴班斯基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
在巴班斯基所提出的“教學過程最優化”的理論中提到可以將教學過程看作是一個系統,其主要由以下三個相互聯系的因素構成:教師、學生、教學條件和多種成分(如教學目的、激發—動機、教學內容、操作—活動、檢查—調整、效果—評價等等)。以上因素都是緊密相連,互相依存的。并且,巴班斯基也曾明確指出:“要想達到教學最優化的目的,就要用辯證的眼光看待教學這個過程,將整個教學過程中的組成因素的內部和外部條件進行有機轉化,并且有意識地去挑選當前情況下最適合教學的內容、形式以及方法。”
(二)建構主義理論
所謂的建構主義,其實就是對學生學習的一種理解,即學生的學習主要是通過將已有知識與現在所學進行有機聯系,從而轉化成為屬于自己的知識。學生選擇其想學的內容,并通過自己的方式方法表達出來,徹底將知識轉變成屬于其知識。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單向傳授者,其轉變成為學生處理轉化知識的角色。當然,教師為了能夠徹底擺脫知識單向傳授者的角色,變得更加重視學生自己的想法,積極與學生進行討論與交流。
二、 小學音樂合唱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就目前的小學音樂教學來說,仍然存在著部分問題,而且對學生的長期發展也會產生極大的影響,而具體的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
小學音樂的合唱教學是極度需要學生配合的,也就是要求學生必須有較高的團隊配合意識,此外,合唱教學對學生聲部的要求也是比較高的。正是因為如此,在實際的小學音樂合唱教學過程中有一定的難度。小學生對于音樂合唱的知識了解微乎其微,容易在合唱中導致各種各樣問題的產生,從而對于學生參與合唱的積極性造成影響,對小學音樂教學的難度也有所提升。剛才提到的合唱教學對學生的配合度要求較高。因此,想要達到良好的合唱教學效果,就需要學生積極配合,反復練習,這對于學生積極性的提高和教學質量的提高都有著消極作用。
(二)教學方式不合理
從小學音樂教學的現狀來看,之所以沒有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與教師沒有采取合理的教學模式有著重要關系。實際的合唱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必然會讓學生進行反復訓練,并沒有對學生進行音調音準指導,也沒有教給學生一定的音樂技巧。而在這種情況下的小學生往往容易對合唱教學產生厭倦,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反復的合唱訓練雖然能夠幫助提升學生之間的默契和合作度,但因為學生本身不具有良好的合唱技巧,即便是一千遍的合唱練習也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從而導致學生的音樂學習效率不高。
(三)對合唱教學不看重
當然,仍有部分小學音樂教師并不重視合唱教學。由于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部分音樂教師在課堂上只知道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忽略了音樂技巧對于學生學習音樂、鑒賞音樂的重要性。此外,小學音樂教師對合唱教學的積極性對學生也有影響,缺乏多樣化的合唱教學活動容易影響學生對于合唱的認識度和參與合唱的積極性,從而無法保證音樂教學質量,進而對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有效性產生影響。
(四)呼吸與發聲訓練不夠科學合理
要知道,中國大部分音樂都具有的特點就是單旋律,從而造成了對縱向立體式和聲音響的了解缺乏的現象。但實際上,縱向立體式和聲音響的體驗感是中國單旋律音響不可比較的。大部分的合唱之所以會有音準問題,都是和聲概念沒有得到明確的關系。如果教師用柯爾文手勢進行呼吸和發聲指導,僅僅運用單聲部旋律是不科學也不合理的。教師應該用柯爾文手勢對學生進行縱向和聲音程練習,以此來達到培養學生的和聲聽覺體驗的目的。
三、 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
(一)豐富教學內容
不同主題、不同曲風的歌曲對于學生學習音樂的影響是不一樣的,歌曲主題與曲風多樣化容易引起學生學習音樂的欲望,積極參與到音樂學習中,從而使課堂變得更加有活力。因此,教師在合唱歌曲的選擇上應該多樣化,不僅能夠拓展學生的音樂視野,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此外,小學音樂教學不管是教學順序、還是教學活動等都應該以創新為基本原則,從而使得課堂變得豐富且有效率。比如說,教師可以將不同主題的合唱歌曲進行專題化教學,“母愛”專題的音樂合唱教學就可以包括《媽媽格桑拉》《世上只有媽媽好》等歌曲,在教學時要提醒學生注意音調平和;“愛國精神”專題音樂合唱教學的歌曲可以為《義勇軍進行曲》《我愛你,祖國》等,在學生進行合唱的時候提醒學生要用高昂的精神和飽和的情感去演唱;“歌頌自然”的專題音樂合唱教學可以有《小燕子》等歌曲,這時候學生就可以用相對歡快的情感去進行合唱。通過不同專題的音樂合唱教學,學生能夠更加容易理解歌曲所表達的情感,從而提高學生的合唱效果。
(二)科學進行發聲訓練
發聲訓練是合唱中較為有難度的,因為要考慮學生的音樂基礎、學習和領悟能力。小學階段的學生在這幾方面都是比較薄弱的,因此教師要改變自己的教學模式,在把握重難點的基礎上,讓學生能夠通過相對容易的方式去掌握正確的發聲方法。打個比方,在進行一些為人熟知的兒歌演唱時,就可以讓學生將語速放慢,并對每一個字的音節做一個拉長練習,還可以在個別字詞上加上高音,所加的高音要與語調相符合;或者可以開展母音訓練,特別是音準和音域,學生在能夠唱準自然音域音準的基礎上,再讓他進行其他音域的拓展訓練。除了對高音進行一定的拓展訓練外,也不能忽略了低音的練習,要做到兩個音域能夠協調并進地發展。教師應該合理開展教學,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還容易造成學生對合唱學習的排斥心理。此外,還要進行合理的發聲狀態練習。部分教師在合唱教學中特別強調學生的發聲狀態,雖然出發點是為了糾正學生不良的唱歌習慣,但如果過分強調,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等方面的發展都是極其不利的。就拿《歌唱祖國》的合唱教學來說,第一樂段和第三樂段是相同的,其都是節奏相對有力且平穩的,主要是表現祖國越來越繁華的贊美,因此在演唱的時候就要用相對樂觀奔放且熱情自豪的心態;而第二樂段的節奏與第一、第三樂段有著本質的差別,其更偏向于舒展,旋律是優美的,在演唱的時候應該是平和且堅定的。通過不同的發聲狀態練習,對于學生提高歌曲共鳴和展現合唱狀態之美有著一定的提高作用。
(三)注重對樂器的利用
能稱得上成功的合唱,往往離不開反復的訓練。這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是非常具有難度的,反復的練習極易造成他們對合唱學習的厭倦。因此,為了能夠讓學生對于合唱保有新鮮感,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妨引入一些樂器的合奏,以此來吸引學生,一定程度上提高合唱訓練的新鮮感。另外,學生在合唱的時候由于樂器的加入,還要配合樂器的節奏旋律等等,還會對演唱的節奏和音色產生一定影響,對于小學生而言也可以稱得上是一種變相的訓練方式了,其對于學生專業水平的提高有所助益。當然,合唱作為一種團體活動,樂器演奏的加入,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在整個過程中,學生收獲的不僅僅是團隊意識的增強,更是一種探究能力的提升,他們將學會為了共同的目標去付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努力。
比如說《愛我中華》的合唱教學中,筆者就講鋼琴演奏加入合唱中,鋼琴演奏不僅可以讓歌曲變得更加有力量,在此前提下,節奏會變得更加歡快,而學生的演唱水平也會有所提高。而在《乘著歌聲的翅膀》教學過程中,筆者就會借助豎笛進行教學。由于歌曲本身相對簡單,就選擇了“分聲部自學”的教學模式,將學生進行分小組自學。剛開始的小組自學中只是讓學生小聲哼唱,但是在分組指導的時候卻發現學生普遍存在走音的情況。因此,后面就讓每個小組選派一名學生用豎笛輔助自學,所起到的效果比較好。樂器使用時能夠讓學生對合唱學習保有新鮮感的,而且對于學生熟悉旋律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培養學生的合唱積極性
教師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要采取合理、科學且有趣的教學模式以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切實提高小學音樂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在合唱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其中,這樣學生才能夠感受合唱真實的魅力,并且在合唱的練習中不斷提高自身的音樂歌唱能力,從而讓音樂合唱教學效果得以提高。教師應該以學生發展需求為出發點,調動學生的學習參與性,從而使得學生能夠通過自主學習將音樂素養提升。在合唱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先讓學生單獨演唱,再開始合唱的方式,這樣更有利于加深學生對于歌曲的理解,也有助于學生通過合唱來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此外,音樂教師可以給表現較好的同學一定的獎勵。此種教學方式是與小學生特點最緊密結合的,而且有獎勵的鼓舞,更加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主動性,從而讓更多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合唱學習中。
四、 總結
綜上所述,要想提高小學生的合唱能力和審美能力,就要對音樂合唱將教學引起重視。此外,適當的音樂教學對于學生情操的陶冶和身心的健康發展都有著積極作用。當然,現如今的小學音樂教學仍然存在不少的問題,對于學生的發展也有限制性。因此,小學音樂教師應該以學生發展的需求為出發點,用合理有效的方式進行音樂合唱教學,創建良好的音樂學習氛圍,以達到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主動性和提升教學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蕾.基于教學改革背景下的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分析[J].教育界:基礎教育研究,2018(8):120-121.
[2]張丹.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J].黃河之聲,2018(23):102.
[3]徐倩琛.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J].北方音樂,2018(17):219.
[4]張春紅.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中國農村教育,2018(18):163.
作者簡介:
李茜琦,江蘇省南京市,南京市棲霞區棲霞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