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敏
摘 ?要:高中地理教學因為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豐富多樣的教學內容、解決實際問題的特點受到人們越來越多地關注,正在擺脫邊緣化的地位,發揮出了其應有的價值。但是在現實教學中,因為師生對學科教學態度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尤其是部分教齡較長的教師還是習慣使用舊的教學理念,單一的教學模式,阻礙了地理學科教學工作進度,與新課改教學理念相違背。基于此,本文以高中地理學科為例,總結了幾點成功的教學經驗,供教師同仁們學習借鑒。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經驗;教學困境
教育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當踏上教育這條漫漫長途時,就意味著教師將自己一生都奉獻給了教育事業,要肩負的是無數家庭的希望,承載著學生的未來,在這樣的壓力下,教師更應該迎難而上,主動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手段,在調動學生學習興致的同時實現高效教學。筆者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感肩上責任的重大,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努力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用新的理念和形式武裝自己,做好教書育人的本職工作,具體如下所示。
一、調動學生情緒,營造活躍氛圍
教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雙向互動過程,是情感的溝通、思維的碰撞、知識的傳遞過程,是教學環節的關鍵。因此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制定教學計劃的時候都要考慮到學生的情緒,注意他們的課堂反應與學習狀態,盡可能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維持學生愉快的心情,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
如,在學習《水循環》這一課內容時,筆者不僅做好了課前準備工作,制定了教學計劃、設計了教學活動,包括實驗教學、學生自學、師生探究等活動,形式新穎,種類繁多,給同學們帶來了新鮮感;同時注意自己授課的語言,盡量做到簡潔明了,趣味橫生,且避免知識點的重復;隨時隨地提問且重視技巧,一來是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二來是為了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隨時調整教學進度。此外,一旦發現學生露出了疲憊的神情,會暫停教學活動或開個小玩笑,既能緩解學生的疲憊感,又能提升教師的控場能力,有一舉兩得的效果,值得肯定。
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以生為本,重視學生的情緒變化、學習狀態,且利用教學活動,施展語言魅力,巧用提問技巧等手段來達到自己的教學目的,最終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情緒,值得肯定。
二、鼓勵聽課評課,提升教學水平
在教學實踐活動中,不同的教師有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富有特色且較為穩定,有的甚至一用就是好多年,不愿作出改變。這樣做的結果就是讓教師沉溺于過去的成績中,讓思想和行為受到束縛,教學水平止步不前,落后于時代的發展,為此,筆者提出了自己的教學建議:教師要擔得起教育者的職責,無論是思想還是行為都要跟上時代的發展,讓教學活動充滿新鮮感與豐富性,這樣教出來的學生才能適應時代發展需求。而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借助外在的力量,邀請同事們前來聽課,自己也要去積極聽課,彼此提建議,談想法,博采眾長、融會貫通,提升教學水平。
如,在學習《地球的圈層結構》這一課內容時,筆者就邀請了同事們前來聽課。也許是有“專家”的觀察,筆者竟然有點緊張,但不妨礙教學水平正常發揮,最后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贏得了同事們的肯定。當然,他們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議,認為筆者說話語速過快,與學生互動性少。聽到這樣的意見后,筆者回顧了自己的教學過程,發現確實如此,于是欣然地接受了同事們的意見并盡量改正。除此之外,筆者還利用沒課的時間,主動去旁聽其他教師的教學活動,以期能從中獲得一些教學經驗,實現自身的成長。
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認識到肩上的重任并邀請同事們前來聽課,從他們口中獲得中肯的建議,此外,教師還主動去聽課,學習其他教師的教學優點,提升自身教學水平。
三、做到一視同仁,加強差生輔導
一個班有尖子生,自然也會有差生,這些差生通常呈現出以下特征:愛動、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常不能按時完成作業。差生數量不多,但會影響整體教學質量,亟待改善。基于此,筆者將差生轉化工作作為了教學任務之一并采取了合適方式來完成轉化工作。
差生與其他學生一樣,期待被肯定,渴望被表揚,教師能做的就是滿足學生們這一心理需求,用鼓勵代替批評,用肯定代替否定,重燃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其次,在與差生交談時,教師要理解其處境,尊重其想法,在批評學生之前先反思自己,檢查自己工作上的不足,這樣才有資格成為學生效仿的對象,精神的榜樣。更為重要的是,教師要利用課內外時間加強學生的輔導,把成績提上去才有是王道,為此筆者不僅會在課上認真觀察學生的表情變化,分析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的程度和接受能力,對差生有了清楚地認知,還會利用課下時間開“小灶”,加班加點輔導差生,不讓其落后于大隊伍。
綜上所述,高中地理學科的成績關系著高考成績,且學科可以培育學生科學嚴謹的態度,勇于實踐探索的精神、樹立可持續發展意識,影響學生的一生。基于此,筆者提出了上述幾條建議,以期能為教師同仁們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邵志豪.高中地理課程中活動的設計與教學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
[2]湯玉梅,李晴.我國地理教學模式研究20年回顧與反思[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