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寶晶

摘 ?要:日本禮儀教育主要通過課內的課程《道德》和《國語》以及課外生活中的自我學習相結合,共同提升學生禮儀和道德水平。以日本平成28年光村版語文一年級的教材為對象,從禮節教育、尊重教育和感恩教育三方面出發對日本小學禮儀教育進行探究。通過對日本小學語文禮儀教育的探討,希望對我國小學低年級禮儀教育啟到一些啟示與借鑒作用,提高學生的禮儀意識。
關鍵詞:日本小學;語文教材;禮儀教育
日本小學生一至六年級主要通過名為《道德》的課程接受各種禮儀和道德知識并帶領學生進行反復訓練。此外,日本小學低年級語文課程也融匯了低年級學生應具備的相關禮儀教育知識,是日本小學禮儀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日本光村版小學語文教材由讀解、聽說、寫作、傳統語言文化和國語特征四個部分組成。因一年級教材內容不涉及傳統語言文化和國語特征,現將光村版一年級語文教材內容的讀解、聽說、寫作三個部分分別涉及到的禮節教育、尊重教育、感恩教育的課程進行總結制成表1。
光村版小學國語教材一年級共68課,表1可以看出,課程中涉及到禮節教育、尊重教育、感恩教育的共有23課,約占所有課程總數的34%。可見光村版小學國語一年級教材非常重視對三類教育的培養。
一、禮節教育
光村版小學國語一年級教材從兒童的角度出發設計教材,以學校為場景,通過插圖這種易于接受又淺顯易懂的方式將禮節教育融匯到教材,通過介紹如何與他人相處的禮儀標準來對學生進行禮節教育。
(一)與他人交往禮節
在與他人交往禮節上,《小學學習指導要領》(2017年版)提到“要時時提醒自己使用令人舒服的問候語、措辭和動作,熱情的與他人交往”。光村版教材內容主要以學校為主要場景,向學生們介紹了與師生相處的禮節、如何自我介紹、在不同的場合怎樣控制說話音量等內容。教材第一課《那么,開始吧》通過六幅插圖描述了小學生在學校一天需要遵守的禮儀。此外,在課文《請多指教》中又以插圖的形式介紹了怎樣和初次見面的人介紹自己,這些基本的禮節的學習,對學生之后的禮儀教育具有奠定基礎的作用。
(二)自身禮節
在自身禮節上,《小學學習指導要領解說》(國語編)提出了“在想表達事情和回應對方時,要考慮聲音的大小和語速”“互相關心、接受對方說話的內容并接住話題”等目標。在《怎么控制聲音的大小》一文中,通過幾幅插圖的內容分別為:在多個人面前講話時應大聲發言,讓所有人都聽到;在公共場所只有兩個人交流時,應該用較小的聲音只讓對方聽到或者到不會打擾到他人的場所交流;當與他人游戲、對他人應援時,應主動熱情,用洪亮的聲音感染對方。《鯨云》一文描述了當老師帶領孩子們乘坐著天上像鯨的云朵游玩一番回到學校后,老師和孩子們一起朝著鯨云有禮貌地招手并說“再見”。課文通過學生易于理解的方式教給學生最基本的與他人相處的禮節,使剛入學的學生在行為上有了相應的行為標準,同時也能夠為學生學習各種禮節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尊重教育
光村版語文教材非常重視培養學生的尊重意識,這種尊重是面向所有人和事物無差別、平等的尊重。《小學學習指導要領》(2017年版)提出“要親切地、溫暖地用心對待身邊的人”“要親近身邊的自然,用溫柔的心對待動植物”“要親近并留戀我們的國家和鄉土文化”等目標。
(一)尊重他人
在人與人方面,光村版教材主要通過教育學生與身邊的人友好相處來培養學生的尊重意識。《嘗試著問問朋友吧》一文通過讓小學生去詢問身邊同學的愛好并在大家面前進行敘述來教育學生與人相處時要學會傾聽、學會在意別人的感受與喜好,使對方覺得自己被尊重。另一方面,教材主人公既有騎著掃把在天上飛的阿姨,也有正在鍛煉身體的年邁的老奶奶,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從隱性角度向學生們傳遞了對周圍人的不分性別與年齡的尊重意識。在《但是、但是的老奶奶》一文通過貓幫助老奶奶克服年齡的固有觀念并找回自信,傳遞給學生要尊重并且幫助他人的觀念。文章對于正在成長中的學生形成尊重觀念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二)尊重自然
在人與自然方面,光村版教材將自然界中的動植物賦予人的情感與行為呈現在教材中,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去接納、去尊重自然。《七星瓢蟲》一文寫到“即使只有一只也是七星瓢蟲,即使很小也和擁有和大象一樣的生命。”文章告訴小學生們不論大小的動物都是一條生命,都值得被尊重。另一方面,教材中很多在我們潛意識中覺得寓意不好的動物在教材中并沒有被賦予特定的貶義形象。《使用は和へ吧》塑造出了一個愛干凈又勤奮的鱷魚形象,這與我們意識中鱷魚的兇狠形象大相徑庭。課文《晚霞》中可愛又俏皮的小狐貍也與我們平時印象中的狡猾奸詐的狐貍形象也形成了對比。
三、感恩教育
《小學學習指導要領》(2017年版)提出“要感謝家人等日常生活中給了自己幫助的人”“敬愛老師,親近學校的同學,快樂地度過學年和學校生活”的目標,光村版語文教材感恩教育相關內容主要培養學生的感恩心理和感恩行為。
(一)感恩意識
在感恩意識上,光村版教材使學生意識到身邊的人和事物與自己的關系,激發自身感恩意識。《說一說自己的寶物吧》一文插圖中小男孩分享給身邊的同學自己的寶物貝殼,理由為貝殼是小男孩的爺爺在海里為自己找到的。課文通過向其他同學分享寶物的方式讓同學們回憶并關注身邊值得感謝的人。《書是我們的朋友》一文通過描述圖書館中的圖書種類非常繁多、插圖豐富,學生通過讀書獲得了很多快樂的場景,傳遞給學生圖書也是人類的好朋友的意識,使學生自然地對書充滿崇敬和感恩。可見,日本的感恩教育傳遞給學生的是一種觀念,讓學生去接受、去看到身邊人或事物的閃光點,從而以一種感恩的心態去對待身邊的人和事物。
(二)感恩行為
在感恩行為上,光村版教材通過童話故事中人物的感恩行為來感染學生,為學生做出良好示范,使學生意識到在接受了對方的幫助后應用行為感恩對方。教材下冊《貍的紡車》一文講述了樵夫太太在紡織時發現家里潛入了兩只貍,當貍被網子纏住的時候樵夫太太馬上放走了貍。冬天,樵夫和太太從老家回到山上的時候發現貍紡織了一屋子紡織好的線的故事。文章一方面教育學生做人要善良,要樂于助人。另一方面教育學生應該學會感恩,在接受了別人的幫助后應該主動回饋對方,與對方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
光村版教材整體以兒童為視角,從學生熟悉的身邊的事物著手對學生學生進行禮儀教育,在內容選擇上更偏向基礎價值觀層面,易于學生理解的同時便于學生學習和模仿。目前,我國小學語文教材總的來看在禮儀方面的內容相對較少,關注度較低。我們應立足本國實際,結合我國本土禮儀規范,將我國古今禮儀教育深入教材內容,從小培養學生禮儀意識,推動我國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
參考文獻:
[1]文部科學省.小學校學習指導要領(平成29年告示).東洋館出版社,2019.
[2]文部科學省.こくご.一·上.[M]光村図書出版株式會社,2017.
[3]文部科學省.小學校學習指導要領(平成29年告示)解説(國語編).東洋館出版社,2019.
[4]文部科學省.こくご.一·下.[M]光村図書出版株式會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