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娜
◆摘? 要:輕松愉快的生活化教學氛圍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為課堂注入新活力,同時也是促進師生之間互動交流的有效手段,當下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存在一定的不足,教學手段也比較傳統,所以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該要及時轉變教學模式,更新教學理念,在課堂中融入新的生活化內容,用新穎的方式來活化教學氛圍,將教學情景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法治知識的實用性。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法;道德與法治;應用策略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初中道德與法治提出了更多要求,法治教師不僅只授予學生課本上的知識,更應該及時更新教學理念,積極采取多種教學手段、扭轉師生之間的關系,在教學中更多的融入生活化實例,通過情景模擬、素材導入以及課外實踐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將知識轉化為實踐,進而全面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然而就當下的情況來看,道德與法治課堂生活化教學還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教師及時挖掘出生活化教學的優勢,全面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一、初中道德與法制生活化教學的優勢
道德與法治教學教材的眾多內容都源于生活實例,生活教學的關鍵在于讓學生感受到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實際應用,進而達到激發學生興趣,促進教學效率的目的,并通過設計生活化教學情景,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轉變教學內容和體系,具體而言,生活化教學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在政治課堂實踐中,教師的教學素材通常來源于學生的實際生活,是一種對學生生活情景的再現,能夠讓學生更好的投入到課堂學習中,意識到知識來源于生活,讓學生在生活化教學中獲得啟迪和升華。其次,生活情景能夠為學生創建一個輕松的學習氛圍,活化整體教學氣氛,一改傳統教學的枯燥和沉悶,學生主觀能動性大大提升,師生之間的交互再度增強,進而極大的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二、生活化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
1.添加生活化教學內容,提升學生的學習趣味。道德與法治教材是教師教學的主要依據,教師在根據教材備課時還需要參照相關的資料,但是由于道德與法治的理論知識較多,如果按部就班的按照教材教學就會顯得十分枯燥,因此,老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的對教學內容進行創新,利用生活化素材導入新課程。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在上課前添加一些實例,用聲情并茂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再和現實生活中的法律實例相結合,對道德與法治進行深刻、全面的教育。例如在“友誼與成長同行”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上課前將自身的成長經歷制作成幻燈片的方式在全班進行展示,讓學生回憶自己童年生活的快樂時光,讓學生具備一定的“主人翁”意識和課程參與意識,將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課堂中,并認為道德法治學習是和自己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不再認為法治課程是一門單調且枯燥的學科,極大的提升其學習興趣。
2.利用信息手段創建生活化情景,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當下的教學方法改革中,信息化技術改革一直是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信息化教學技術的應用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調動他們在課程中的積極性,通過在課堂上播放道德與法治相關視頻的方式給學生創建生活化交流情景,將學生全身心投入到課堂中來,讓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彩,讓教學環節更加貼近于學生的日常生活。具體而言,老師可以在課堂上利用視頻構建出一個濃厚的學習氛圍,讓學生之間進行適當的交流,這樣既能幫助學生加深對于知識的理解,還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比如在“讓友誼之樹常青”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或者鼓勵學生將自己的交友經歷自編自導成為一場生活情景劇,將其在日常生活交際中存在的問題和過程進行表演,并借助于信息手段給學生播放多種生活交際視頻,如此一來,學生的課堂參與性將會大大提升,在后續的課程教學中也會認真聽講,讓學生在課堂和課外都能獲益。
3.開展生活化課堂活動,注重知識的實踐應用。道德與法治教學從來都是具有雙向性的,如果仍停留在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填鴨式”教學中,教師就成為了課堂教學中唯一的演講者,學生也只會覺得枯燥無味,課堂毫無吸引力,甚至還會感到厭煩,在初中法治課程教學氛圍普遍低迷的情況下,教師應該在課堂中添加一些趣味性的課堂活動,通過教學和課堂表演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提升學習興趣,主動投入到課堂中來。此外,還需要理論聯系實際,將理論知識和生活相結合。列寧曾指出: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實踐。要想道德與法治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真正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覺悟,需要老師從學生周邊的實際生活情況和社會發展實際出發,讓枯燥無味的教學內容變得更加充滿趣味性,比如利用具體實例來進行課堂講解,在“成長的不僅僅是身體”,為了讓學生初步了解青春期身體和思維的發展變化,教師鼓勵學生開展關于討論青春的課堂活動,青春期對于初中學生而言無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并且和自身的生活息息相關,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就會積極討論,讓學生在討論過程中激發起創造性和主觀能動性,全身心融入到課程學習中。
三、總結
綜上,為全面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實效性,需要教師正確面對生活化教學中存在的不足,積極采用生活化等新穎的教學方式,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學以致用,實踐夯實理論,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且教師要適應初中法治課程教育常態,在教學過程中不斷轉變教學模式和更新教學理念,在課堂中放開手腳,多引入生活實例開展情景模擬教學,將枯燥化為有趣,將苦學變為樂學,全面提升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高放.生活化教學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J].教書育人,2020(13):23.
[2]馬吉琴.生活化教學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6):234.
[3]胡婷婷.生活化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J].法制博覽,2020(24):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