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苗
【摘 ?要】傳統的早期閱讀以識字、聽故事講故事為主,在培養幼兒早期閱讀的核心經驗方面存在諸多不足。新時期,幼兒早期閱讀教育更加重視閱讀興趣與閱讀習慣的培養,更注重幼兒閱讀能力的發展。早期閱讀有利于幼兒語言與思維的發展,并為他們打開了一扇認識世界的窗戶,對于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拓寬他們的視野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我們應該重視早期閱讀教育。本文將簡單闡述新時期中班幼兒早期閱讀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新時期;幼兒園;早期閱讀;教學策略
幼兒早期閱讀教育是幼兒園課程的重要組成。新時期開展幼兒早期閱讀教育重點應該放在培養幼兒的閱讀能力,即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其掌握閱讀的方法,促進其思維不斷發展。為此,我們需要營造良好的閱讀教育環境,恰當選擇適宜的閱讀材料,教給幼兒有益的閱讀方法等,從而讓幼兒逐步喜歡上閱讀,進而感受到閱讀的魅力。本文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提出有效培養中班幼兒早期閱讀能力、促進幼兒發展的早期閱讀教學策略。
一、符合中班幼兒閱讀水平,使用多種形式的閱讀材料
在開展中班幼兒早期閱讀活動之前,我們首先應該研究他們的閱讀水平與興趣特點。第一,中班幼兒識字量有限;第二,中班幼兒的思維處在具處形象階段。因此在選擇閱讀材料時,應該從圖畫書入手,由于這些閱讀材料語言簡潔、故事性強、插圖生動直觀、富有童趣等,因此符合中班幼兒的閱讀水平與閱讀興趣。而且圖畫書大都以兒歌、故事、童詩為體裁,讀起來節奏感強,朗朗上口,易于幼兒接受,便于記誦。在選擇圖畫書時還要注意中班幼兒的專注力不強,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因此圖書的篇幅宜短不宜長。尤其是一些繪本讀物,不但可以滿足幼兒的上述閱讀需求,還有效彌補了他們識字不多的不足,形象直觀的插圖、多處“留白”的創作,也為幼兒發揮想象力創造了條件,有利于培養幼兒的創新思維。當然,我們還要拓寬閱讀的形式。比如除了紙質書籍的閱讀外,還可以讓幼兒接觸一些音像讀物,他們不識字,通過音像讀物學習寓言故事、成語故事是一條有效的途徑。當然,無論使用哪種閱讀形式,我們都要關注中班幼兒的閱讀需求,并選擇那些思想積極健康的書籍,從而在激發中班幼兒閱讀興趣的同時,為培養他們正確的價值觀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閱讀要有章法,重點培養“讀圖”能力
(一)指導幼兒有章法地閱讀
在閱讀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中班幼兒在自主閱讀時,由于識字量少,對插圖的內容不理解,因此常常亂翻一氣,然后扔到一邊,或者等待教師講故事。針對幼兒表現出來的毫無章法的閱讀現狀,需要我們進行有效的閱讀方法指導,以幫助幼兒學會如何閱讀繪本,幫助他們全面理解畫面內容。為此,我們嘗試引導幼兒按照一定的順序閱讀,根據繪本的特點進行閱讀。如教師發給幼兒繪本后,要求他們不要直接翻開讀后面的內容,而是先引導他們閱讀繪本封面,接下來欣賞繪本的環襯、扉頁和封底等多個繪本元素,從整體上對繪本有個大致的了解;接下來才是閱讀故事正文。當然,幼兒有閱讀整個故事的權利,也有閱讀精彩片段的權利。而為了讓幼兒真正理解繪本故事,我們有必要利用一些活動培養幼兒一幅幅連貫地閱讀的習慣,同時在閱讀的過程中引導他們勇敢地說出自己的想法與理解。如此一來,既可以培養幼兒的觀察理解能力,還能使他們的閱讀更加有章法,進而促使他們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引導幼兒學會“讀圖”
中班時期,幼兒的識字量有限,他們依然需要依靠“讀圖”來理解故事內容。這個時期,我們需要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插圖來理解繪本的內容,并幫助他們積累詞匯和簡單的句子。所以,每一位幼兒教師都應該抓住中班幼兒識字少這一特點,把重點放在觀察畫面上來,以此來提高幼兒的“讀圖”能力,這是培養中班幼兒閱讀理解能力的關鍵。“讀圖”讀什么呢?讀圖要讀出故事的主要角色是誰;讀圖應該通過觀察分析了解插圖的主要內容;讀圖應該學會判斷插圖之間的聯系,等等。為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在閱讀繪本故事時圍繞主人公進行觀察、理解,如通過主人公的動作、表情等理解故事情節,并做出合理的判斷,在此基礎上對接下來發生的故事進行推理、想象,此時還可以用認讀文字輔助幼兒讀圖,最終來幫助他們正確理解故事的內容,不至于使他們做出離主題較遠的解讀,甚至是錯誤的解讀。
此外,在幼兒園中班早期閱讀教學中,我們不但要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與閱讀習慣,幫助他們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還要培養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促進他們思維發展。因為繪本是幼兒最喜歡的讀物之一,因此有利于激發他們語言表達的興趣,有利于培養他們想說、敢說、能說、會說的品質;而繪本故事中有大量的“空白”,我們可以讓幼兒通過發揮想象來“填補空白”,或者給故事創編不一樣的結尾,或者給故事起一個不同的名字等,以此來促進他們創新思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雪蓮.幼兒早期閱讀興趣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7(03).
[2]戴薇.幼兒早期閱讀興趣的激發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