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毅
【摘 要】聲勢律動是音樂教育領域尤為高效的一種教學模式,能極大程度上豐富學生的音樂感知,強化學生的音樂節奏感,為學生音樂素質的培養創造有利條件。將聲勢律動巧妙融入初中音樂教學成為促進音樂教育創新的有效手段,它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更大的想象和創新空間,也讓學生感受到了音樂藝術的獨特魅力。初中音樂教師要正確把握聲勢律動的應用價值,在引領學生音樂學習的過程中,巧妙運用這一策略,吸引學生注意力,塑造學生良好的審美觀,讓學生的音樂學習與實踐活動精彩紛呈。
【關鍵詞】聲勢律動;初中音樂;應用策略
音樂是提高學生藝術素養的一個重要途徑,能幫助學生放松身心,增強學生對美的感知和領悟,并在無形之中提高學生審美素養。初中階段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素養的一個重要階段,而初中音樂教學也是培養學生音樂素質的一個重要平臺,這要求教師靈活運用多樣化的教學策略,為學生呈現豐富的音樂內容,增進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優化學生的音樂知識與能力。聲勢律動的教學形式符合音樂教學規律,也能充分滿足學生的學習和表現需求,對學生學好音樂學科來說意義重大。對此,教師要在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導之下,恰當引入聲勢律動,把握應用原則,優化音樂教學。
一、聲勢律動應用于初中音樂教學的意義
聲勢律動教學是在上個世紀初期誕生的一種教學模式,在教學目標上和初中音樂教學目標高度一致,強調將身體當作樂器,利用姿勢和動作生成的聲響進行音樂表達,并促進情感的交流與表現。將這種獨特的教育模式應用到初中音樂教學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一是能提升學生的節奏感。人生來就帶有節奏感,哪怕是日常的行走和跑跳,生活以及勞作都涉及動作,也都和節奏有非常密切的關系。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在其中融入聲勢律動的方式,挖掘學生的節奏感,增強學生對節奏的敏銳度,并指導學生用自己的動作表現出自己對節奏的理解與感受,促進對節奏訓練的創新。二是有助于發展學生創造力。聲勢律動是一種創新性的音樂教學方法,其本身就包含著諸多創造性要素,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的有效方法。教師可以通過音樂和聲勢律動的結合,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強化學生的表現欲望,讓學生用肢體動作創造性地表達對聲音的理解與感知,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三是有利于促進學生身心平衡發展。正處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很容易出現消極逆反等問題,而在這一時期對他們進行音樂熏陶和指導,尤其是恰當運用聲勢律動教學方法,可以給他們提供一個自由寬松而又愉悅的學習氛圍,使他們在鑒賞音樂和輕松學習的過程中,調整身心狀態,到達身心平衡,從而幫助他們順利度過青春期。
二、聲勢律動應用于初中音樂教學的原則
聲勢律動教學雖然在如今的音樂教育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范圍,也得到了廣大師生的青睞,但教師在實際應用中依舊不能盲目,而是要積極遵照以下幾項原則。一是適度性。所謂適度性原則,就是改變以往音樂教學中濫用聲勢律動教學法,而不考慮教學規律以及學生學習需求的情況。雖然大量的音樂教育實踐表明,聲勢律動教學法在提高學生音樂素質方面有著獨特優勢,但如果盲目應用,其結果只能是音樂教學無法順利推進而導致學生的學習效果下降。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加強指導,把控好時間,對學生的行為進行一定的約束,并設置一定的規則,以免學生長時間沉浸在身體律動情境中而無法跳脫出來。二是針對性。聲勢律動教學法的應用必須具備針對性,因為并非所有課程都適合運用這種教學方法,而不合理的應用只能適得其反。教師需要充分考慮音樂的特征以及對聲勢律動教學的要求,保證聲勢律動教學具有針對性。三是輔助性。聲勢律動是音樂教學的輔助工具,而非是音樂教學的全部。如果舍本逐末和喧賓奪主的話,也無法體現出聲勢律動教學的作用,反而會導致教學過程停滯,影響學生對音樂理論和實踐技能的掌握,更無法夯實學生的音樂學習基礎。
三、聲勢律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應用的策略
(一)基于朗誦感知音樂節奏
聲勢律動作為音樂教學中科學高效的教學方式,融合了朗誦、舞蹈、動作等一系列的行為,其中朗誦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教學突破口,在學生的音樂學習中占據重要地位。音樂和文學存在著非常密切的關聯。古代的詩是以歌的形式呈現的,彼此間存在很多相似點。教師可以借助這樣的關系,指導學生朗誦歌詞。歌詞是音樂語言,是傳情達意的有效載體。朗誦歌詞能促使學生迅速領悟歌詞包含的思想情感,也能讓學生在這樣的聲勢律動活動中迅速進入音樂學習狀態,保證音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例如,在學習《我是中國人》時,教師可以用詩歌朗誦的方法導入課程:詩人舒婷在面對祖國脫離苦難、預備騰飛的情境下,用富含深情的筆觸寫下了現代詩《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請大家認真聆聽,細細感受,體會舒婷的愛國之心。教師可以先用示范朗讀的方式,用聲情并茂的朗誦把學生帶入到良好的情境中,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朗誦欲望。接下來,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主動朗誦,并在這一過程中激活其思維,利用這樣的聲勢律動活動,增進學生對歌曲情感的了解。縱觀整個教學過程,音樂教師不僅對音樂課程進行了合理安排,還推動了其他學科與音樂學科的整合,在培養學生綜合素養方面意義重大。
(二)基于節奏律動夯實基礎
聲勢律動教學法能體現出音樂課程的實踐性特征,同時也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綜合表現的平臺,促使學生在音樂實踐中充分地發揮以及表現。節奏律動法是聲勢律動的一個重要形式,在提高學生音樂知識以及技能方面有著獨特優勢,可以讓學生在律動活動中順利掌握音樂知識和技能,而不必教師耗費過多的時間進行知識技巧的講授。教師要積極樹立創新觀念,改變理論和技巧灌輸的模式,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及實踐情況,運用自然節奏和律動,在音樂聆聽與演唱的不同環節補充音樂知識和技巧,讓聲勢律動教學在培養學生節奏能力方面的優勢得到有效體現。例如,在引導學生鑒賞作品《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時,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利用踏步或跺腳等動作來增進對音樂節奏的了解,使其掌握這一類音樂作品的鑒賞技巧與方法。再如,在教學《桑塔露琪亞》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利用拍手與拍肩膀的聲勢律動活動,對音樂作品三拍子的節奏特征進行分析,通過律動把握音樂的強弱規律。
(三)基于表演內化音樂情感
聲勢律動是一種綜合性的音樂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真切感受,提升認知層次,并在無形之中升華情感。表演活動是特別受初中生歡迎的學習活動,也能增加師生和生生之間的互動,讓聲勢律動在音樂教學中順利落實。教師可以在音樂表演活動中巧妙加入聲勢律動要素,把學生帶入音樂作品所營造的情境,通過提高學生的參與感以及互動熱情,確保音樂教學順利實施。例如,在教授《陽光三疊》時,教師可以用俞伯牙和鐘子期的故事導入課程,讓學生邊聽故事,邊聆聽這部音樂作品,感知友人送別的情感。之后,教師可以設置一個音樂情景劇表演的任務,指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創編送友人的音樂情景劇,精心設計角色動作劇情等,讓其伴隨著音樂進行表演,從而讓學生在創造性的聲勢律動表達中內化音樂情感,實現情感層次的升華。
音樂與舞蹈擁有差異化的表現形式,但都是抒發情感的直接方法。將音樂和舞蹈進行深度交融的聲勢律動活動可以增強學生的節奏感,提高學生的音樂理解與創造能力,也能促使學生主動參與音樂活動,推動音樂教學創新實施。音樂教師要把握教學時機,巧妙融入聲勢律動,帶領學生多角度品味音樂藝術的魅力,彰顯聲勢律動教學的獨特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