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巾嵐 陳麗堅


【摘要】本文基于行動研究探究思維導圖在英語寫作中的應用效果,提出以讀促寫、實例模仿、作文構思、導圖反思等思維導圖教學策略,認為在初中英語寫作中運用思維導圖能提高學生列提綱的能力,解決學生寫作結構不清晰、回憶不起相關詞匯、缺乏寫作素材等問題,激活學生獲取信息能力。
【關鍵詞】思維導圖 英語寫作 行動研究法 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33-0040-03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提出了語言技能培養目標,涵蓋聽、說、讀、寫這四個基本要素。寫作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語言技能,應當引起我們的重視。然而初中生英語寫作仍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為詞匯聯想不佳、文章結構不清晰、素材匱乏等。思維導圖具有將知識系統化、促進主題聯想的功能,它的結構特點符合人類大腦思考的特點,能夠促進人們思維的發散和想象力的培養。在英語寫作教學中恰當運用思維導圖,能夠有效解決初中生在英語寫作中存在的問題。筆者以某校八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探究思維導圖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效果以及如何在課堂中有效地將思維導圖引入英語寫作教學中,主要運用行動研究法,以寫作能力測試題、學生的寫作文本和思維導圖任務單的方式收集數據并進行分析。
一、思維導圖教學策略
我們在正式實施教學干預前研究文獻,基于腦科學理論、有意義學習理論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構建了初步的基于思維導圖的初中生英語寫作教學策略。
(一)以讀促寫策略
語言輸入是語言輸出的基礎。閱讀輸入是一條解決學生回憶不起相關詞匯、語法知識掌握不牢靠等問題的有效途徑。教師引導學生閱讀并以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歸納和梳理相關的寫作素材,既可以讓學生掌握繪制思維導圖的技能,又可以促進學生寫作素材的積累,使其能夠選擇合適的材料進行寫作。在課前,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相關的課外閱讀材料讓學生進行閱讀,同時發布學習任務單,介紹閱讀的步驟。
(二)實例模仿策略
寫作能力的培養也可以通過仿寫進行。將思維導圖有效運用在寫作教學中,可以解決學生文章結構不清晰的問題,有效鍛煉學生列提綱的能力。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之前提供的閱讀材料,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設計一個包含原文結構的思維導圖提綱,然后讓學生模仿教師設計的思維導圖提綱繪制結構相同、主題不同的思維導圖,運用關鍵詞完善思維導圖,這樣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建構寫作框架,為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作文構思策略
這個策略是建立在學生掌握了思維導圖繪制技巧的基礎上進行的。通過“典范輸入—實例模仿”訓練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的技能有了一定的提升,教師給學生布置寫作任務,提供思維導圖任務單,主要是提供第一分支及其關鍵詞和部分二級分支,以此作為教學支架,要求學生在這個基礎之上自主構思寫作主題,在構思完成之后進行寫作。
(四)導圖反思策略
學生在進行寫作的時候,教師要通過語言提示學生:依據思維導圖任務單中的思維導圖進行創作的同時,還要反思思維導圖的具體分支的內容是否與主題相關,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的作文。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寫作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組內互評,學生在發現他人作文問題的同時,一定程度上促進自身對時態、詞匯、句型等的掌握,從而提升反思能力。
二、第一次行動研究
第一次教學,筆者采用以讀促寫策略、實例模仿策略、作文構思策略、導圖反思策略,要求學生運用“思維導圖”組織寫作素材,并參考范文寫一篇主題為“我的發明”的小短文,教學過程主要包括三個階段:寫前準備階段、寫作階段和修改階段。
在寫前準備階段,筆者讓學生在課前以“神奇的鞋子”為主題,給這雙鞋子添上各種功能,使其成為一個小發明,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展示其外觀、特點以及操作方式等。在此過程中,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單詞可以上網查找。隨后,教師讓學生在課上閱讀范文,并總結相關知識點:時態、詞匯表達和句型等。教師運用思維導圖總結范文的段落主題并進行擴展,完善段落的具體內容。在學生寫作階段,教師讓學生根據他們自己繪制的思維導圖進行寫作,并在這個過程中進行不斷的擴展和優化。在修改階段,教師隨機抽取兩名學生的作文并通過投影儀展示出來,帶領全班學生一起修改這兩篇作文。
從學生的“思維導圖任務單”和寫作文本中,我們發現學生在寫作前不繪制思維導圖的現象普遍、用于補充段落主題的素材較為欠缺、沒有養成自主思考的習慣、句子中主謂不一致,學生受到思維導圖任務單的影響,沒能發揮出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針對以讀促寫、實例模仿以及導圖反思策略的應用,筆者進行了如下反思。
教師運用以讀促寫策略,在課前讓學生閱讀與寫作主題相關的材料,運用思維導圖總結歸納相應主題和詞匯,并完成導學案中的預學案。該策略初步見效,可繼續保留、反復加強。在學生正式開始書寫之前,教師提供相應的范文讓學生進行閱讀,并運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分析其結構和大意,讓學生參照教師所繪制的范圖進行個人思維導圖的繪制和仿寫練習,采用的是實例模仿策略。這樣教學初顯成效,但是需要教師改變思維導圖任務單的呈現形式,給學生更多的空間進行聯想和構思;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和修改各自的思維導圖任務單。教師讓學生在正式寫作之前通過繪制思維導圖梳理寫作結構和主要內容,再根據自己手繪的思維導圖提綱進行寫作。教師開展這樣的教學需要讓學生輸入更多相關的知識,讓學生學會根據自己手繪的思維導圖進行反思,不斷完善自己的作文。
三、第二次行動研究
第二次教學是對第一次教學的改進,我們沿用在第一次教學中效果不錯的以讀促寫策略,對實例模仿策略、作文構思策略和導圖反思策略進行調整,要求學生運用思維導圖組織寫作素材,并參考范文寫一篇主題為“An exchange visit”的小短文。教學主要包括三個階段:寫前準備階段、寫作階段和修改階段。
在寫前準備階段,教師通過學習平臺讓學生閱讀相關的材料并使用思維導圖梳理文章的大意,朗讀文本并上傳錄音,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動手繪制思維導圖。學生在課前組成學習小組,在小組內分享自己最想去的國家,積累相關的詞匯,如景點、食物等,完成導學案中的第一頁——繪制以“My exchange visit”為主題的思維導圖,以此作為接下來寫作的提綱。在寫作階段,教師運用思維導圖呈現范文的大致結構并進行擴展,為學生之后的寫作提供思路,讓學生進行仿寫。在修改階段,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互評量表互相批改作文,盡量用不同顏色的筆進行修改或者圈出錯誤處,再寫修改意見。
從學生的“思維導圖任務單”和寫作文本中,我們發現學生繪制的思維導圖中,雖然用于補充段落主題的素材的構思較為完善,但是段落結構不完整,學生出現很多時態方面的錯誤。通過本次行動研究,學生的成績都有了明顯的提高。
在正式寫作之前,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組內交流相關閱讀材料和寫作主題,然后繪制思維導圖,做到了以讀促寫,為下一步的寫作做好準備。教師強調寫前所繪的思維導圖的重要性,讓學生不斷發散思維,然后在寫作時結合自己所繪制的思維導圖寫句子。這些做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應當繼續保留。教師在第一輪教學的基礎上改變了第二輪的教學支架,簡化了導學案的內容,不再提供中心主題以及學習要求之外的內容,鼓勵學生從多個方面思考并討論,發散學生思維。列出段落的關鍵詞的策略初步有效,但是在段落結構的規劃上仍有待改進。教師在下一輪的教學中,可以在思維導圖任務單中提供中心主題的同時,補充2~3條發散線,以幫助學生養成規劃作文結構的習慣。
四、第三次行動研究
第三輪行動研究是在第二輪行動研究結束后,對教學的進一步完善。我們沿用第二輪取得實效的以讀促寫策略、實例模仿策略、導圖反思策略,調整作文構思策略,以進一步完善教學。我們要求學生運用思維導圖組織寫作素材,并參考范文寫一篇主題為“A person with a tradition skill”的小短文。教學仍然包括三個階段:寫前準備階段、寫作階段和修改階段。
在寫前準備階段,教師運用PPT講解表示人物特征的詞匯和詞組等,隨機抽幾名學生上臺,讓他們嘗試描述自己的特征,隨后讓學生閱讀范文,積累相關詞匯和表達方式。在學生寫作階段,教師讓學生閱讀課本的范文之后,結合課本相關提示以思維導圖的形式歸納出文章的結構,教師在這個過程中通過提問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教師發布寫作要求,學生在思維導圖任務單上繪制思維導圖,再根據思維導圖進行寫作。教師強調寫前所繪制的思維導圖的重要性,學生不斷發散思維,在寫作時結合自己所繪的思維導圖寫句子。在修改階段,教師讓學生根據自我檢查標準從頭到尾反思并修改自己的作文,并在自我檢查標準的相應部分做好標記,有需要的學生可以寫二稿。
從學生的“思維導圖任務單”和寫作文本中,我們發現學生繪制的思維導圖在結構和內容上都較為完整,學生成文速度和質量都有所提升。
修改后的思維導圖任務單,能使學生更加快速地進入到運用思維導圖構思寫作框架和內容的教學活動中。我們認為,教師可以針對學生對時態掌握存在的問題,在教學中多加訓練,如創設出不同的情境讓學生練習,鼓勵學生在情境中交流,注意時態使用是否正確。
五、研究前后學生成績對比
為了解“基于思維導圖的初中英語寫作教學策略”的實施效果,筆者在本研究實施教學干預前,發放了“初中生英語寫作能力測驗”前測試題,在實施教學干預后,筆者又給該班學生發放同樣的測試題,并進行分析統計。前、后測測試題數量均為81份,發放的間隔時間為4個月。
從表1中可以看出教學干預后,學生在列出文章的段落結構和列出段落內容的關鍵詞上都有進步,其中在列出文章段落結構中,后測均值比前測均值高了2.27,在列出段落內容關鍵詞上,后測均值比前測均值高了6.2;學生在選擇合適的素材上,相比教學干預前,教學干預后的均值有所下降,下降值為0.31,下降幅度并不大,在回憶相關知識上,后測均值比前測均值高了1.03。
從本研究可以發現,思維導圖在英語寫作中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筆者通過三輪行動研究發現,利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學生的列提綱能力得到了提升,有助于解決寫作教學中學生寫作結構不清晰的問題;學生激活相關信息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有助于解決寫作教學中學生存在的寫作時回憶不起相關詞匯、內容(素材)匱乏等問題。
【參考文獻】
[1]陳茜.高中英語寫作課堂教學現狀和對策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8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趙國慶,陸志堅.“概念圖”與“思維導圖”辨析[J].中國電化教育,2004(8)
注:本文系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2018年校級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項目編號:GXYZJG2018Y16)的階段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羅巾嵐(1993— ),女,瑤族,廣西南寧人,助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學習科學與技術、信息化教學;陳麗堅(1986— ),女,廣西北海人,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信息化教學設計、數字資源開發。
(責編 劉小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