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基于長期以來形成的“就教材,教教材”的現狀,提出利用主題閱讀教學“三提煉”把教材內容向課外篇目拓展,通過提煉、比較教材、篇目的異同點來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學鑒賞能力的教學建議,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主題閱讀“三提煉” 備課 課外閱讀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33-0046-03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在閱讀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閱讀教學要重視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基于長期以來形成的“就教材,教教材”的現狀,要想真正實現學生課外閱讀量的增加、閱讀能力的培養與語文素養的提升,主題閱讀教學是一條有效的途徑。結合我校開展的“書潤鳳翔 謙謙君子”的課題研究工作,筆者試圖通過主題閱讀教學促進語文“悅讀”活動的實施。
主題閱讀教學主要是師生圍繞一定的主題,重視個體經驗,通過與多個文本的碰撞交融,在重過程的生成性理解中,實現課程主題意義構建的一種開放式教學。它的最大優勢是閱讀容量大,密度高,效果好,在擴大學生閱讀量的同時,關注學生的閱讀質量,教給學生閱讀表達的方法,指向學生閱讀素養的形成。在運用主題閱讀優勢的基礎上,我校總結了主題閱讀教學“三提煉”方法,以通過閱讀拓展,把學生課內學習和掌握的方法向課外拓展遷移,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學鑒賞能力,最終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提煉主題,整合備課
提煉主題,整合備課,就是從課內教材和課外篇目中提煉出一個主題,把“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聽說讀寫的訓練”等綜合起來,進行單元整合備課。教師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個體經驗,通過一篇帶多篇,引導學生與多個文本交流對話,從中掌握閱讀與寫作的方法,在增加閱讀量的同時,關注閱讀質量,提高閱讀技能。這對于一線教師而言是打破以往教學慣性的一個挑戰。為此,我校設計了《南寧市鳳翔路小學語文“主題教學”單元課程整合備課綱要》,從學情分析、課程簡介、課程目標等方面指導教師做好主題閱讀的備課工作。下面,筆者以我校李偉英老師的二年級下冊語文第七單元備課為范例,做詳細介紹(見下頁表一)。
本備課綱主要是引導教師以單元為一個整體,結合課內教材,深入解讀和挖掘教材,揣摩作者思想以及文本內涵,提煉一個教學主題。閱讀主題必須緊密結合學科素養和年段目標,突出學生前后知識的連接點和發展點。然后確定單元課程目標,細化人文性主題和工具性主題,梳理主題教學課內外教材、篇目的教學整合思路,研究設計主題閱讀教學實施的課型和整合實施策略。《南寧市鳳翔路小學語文“主題閱讀教學”單元課程整合備課綱要》為教師順利實施主題閱讀教學提供了抓手,使教學實踐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提煉方法,遷移運用
閱讀、思考、表達能力是語文教學需要培養的核心能力。在主題閱讀教學中提煉方法、遷移運用,指向的就是這三個核心能力的培養,即充分發揮課內教材的“范例”作用,引導學生發現語言文字的規律、發現表達的秘密、交流言意融合的巧妙;學習閱讀方法、思維方法和表達方法,并把習得的方法在拓展的課外篇目中遷移運用,在語言實踐中提升語文綜合能力。
提煉閱讀表達方法并遷移運用,在教學實踐中用得最多的有兩種:閱讀方法的提煉與運用;“閱讀+表達方法”的提煉與運用。
(一)閱讀方法的提煉與運用
在主題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研讀教材,提煉出單元核心訓練點,指導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并向學生推薦類似的課外閱讀篇目或材料,讓學生運用同樣或相似的閱讀方法進行拓展訓練,舉一反三,逐步提升。
例如,何璐莎老師在教學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課時,以“俊杰”為主題,依據本單元的訓練目標“了解故事情節,簡要復述課文”,先引導學生學會借助注釋、聯系上下文、聯想意會等閱讀方法理解文言文并讀懂故事,再通過創設情境、想象補白、借助連環畫等方法引導學生簡要復述課文,揭示“善于觀察、思考,才能得出正確結論”的哲理。在學生驚嘆于王戎的聰慧之時,何老師借機出示文言文《王戎觀虎》,引導學生遷移運用文言文閱讀的方法和復述故事的方法學習理解并復述,領會其中的哲理,進一步感受王戎聰慧的人物形象,突出主題。最后,何老師再向學生推薦原著《世說新語》,讓他們用同樣的方法閱讀、復述,領會哲理,感受“俊杰”的人物形象。何老師根據教學主題和單元訓練目標,巧妙地抓住教材與課外篇目、書籍的聯系,遷移拓展,讓閱讀課堂充滿了魅力。
(二)“閱讀+表達方法”的提煉與運用
主題閱讀教學要求教師依據學段目標和單元教學目標,立足于教材文本的特點,圍繞語言形式、寫作特點、文本體裁等方面,尋找語言表達的訓練點和語言發展的生長點,指導學生在課外拓展閱讀篇目后,學習其表達特點和方法,并遷移運用,從而內化成自己的表達。
如在教學《臨死前的嚴監生》一文時,單元的主題是“感受古典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學習作者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抓住動作、神態等細節描寫學習作者是如何通過“漫畫式的夸張”寫作手法刻畫人物形象,突出嚴監生“吝嗇”這一人物特點的;接著,拓展閱讀《胖子和瘦子》《草房子》和《西游記》豬八戒吃人參果節選片段,讓學生多角度深入感受“漫畫式夸張”的夸大、夸小和變形等語言形式和描寫方法,體會人物特點。學生不僅驚嘆于這種寫作手法刻畫了幽默詼諧的人物形象,準確突出了人物特點的巧妙,還躍躍欲試,想自己嘗試說一說、寫一寫……教師可以順勢播放一段視頻,讓學生仔細觀察,抓住人物特點,運用“漫畫式夸張”的寫作方法,刻畫人物形象,達到詼諧幽默、忍俊不禁的效果。最后,向學生推薦原著《儒林外史》,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課外名著感受“漫畫式夸張”這種寫作方法的表達效果,感受吳敬梓塑造的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這樣教學,學生通過課內閱讀,學習寫作方法;通過課外閱讀,感受寫作效果;通過聯系實際,練習寫作表達,使主題閱讀教學的效果最大化。
三、提煉異同,思辨鑒賞
思維發展與提升是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維度。因此,在主題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在課內教材和課外篇目中提煉出異同,即文學作品中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引導學生在多篇文本的閱讀碰撞中,學會思考、學會辨析、學會鑒賞,從而使思辨鑒賞能力在閱讀中生根發芽。
例如,我校張世茂老師在教學古詩《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時,以辛棄疾的人生經歷和創造風格為主題,在教學中引入辛棄疾人生各階段的經典詩詞《清平樂·村居》《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等,通過“這幾首古詩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嗎”“從詩中,你讀懂了作者怎樣的愛國情懷”“為什么同樣的情懷,表達的風格卻差別如此之大”“你還能找出詩人不同階段的代表詩詞來談談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嗎”等問題,引發學生閱讀、思辨。學生結合詩詞的創作背景和詩人的人生經歷進行分析探究,體會詩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不同的心境下不同的創作風格,并在“愛國”這一主題情懷下,開展閱讀鑒賞辛棄疾主題詩詞的實踐活動,賞析辛棄疾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的詩詞風格。在主題閱讀教學中,教師通過主題群文閱讀的方式,引導學生閱讀探究、提煉異同、思辨賞析,使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和文學底蘊得以提升。
主題閱讀教學“三提煉”以單元主題為主線,以單元訓練目標為導向,拓展了學生的閱讀量,培養了學生的思辨能力和鑒賞文學能力,有助于學生人文素養和綜合能力的提升。
注:本文系2017年度南寧市教科所“十三五”規劃立項課題“書潤鳳翔 謙謙君子——用悅讀浸潤學校君子文化建設的研究”(課題編號:2017B083)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阮健(1978— ),女,廣東羅定人,大學本科學歷,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語文教學。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