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丹華
【摘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思考力是小學數學課程的教學主要目標之一。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教師對“問題”學習法有合理的應用,以“核心問題”引領整個課堂教學。小學數學教師在應用核心問題教學策略的時候,需要科學引用數學教材中有關“思考力”訓練的內容,讓學生在實踐與思考中提升數學思考里,使學生的綜合數學素養得到提升。
【關鍵詞】小學數學 核心問題 思考力
在小學數學中,問題設置的技巧與合理性非常重要。適當的問題能夠啟發學生思考,引導他們參與到數學知識的討論與探究中。以核心問題為主導的教學是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深受重視與認可的教學模式之一。數學教師通過設置具有層次性、探究性、整體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促使小學生的數學思考力得到提升。
一、“核心問題”在培養學生數學思考力中的重要作用
數學核心問題是指,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以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整體情況以及教學任務、教學內容作出綜合的考慮,設計出具有數學趣味和思考性的問題,通過問題引導學生通過探究合作完成數學的學習。核心問題具有統領課堂教學的作用,能夠將一些零碎的、淺顯的問題作出整合,使課堂教學的目標和教學重點變得更加清晰、具體。通常在導入新的知識點時,數學教師會設定一兩個核心問題來拋磚引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想法。同時,數學教學中的“核心問題”需要具備一定的層次性,確保能夠使不同學習能力、水平的學生都參與到問題的討論和探究中。一是能夠活躍學習的氛圍,增強課堂教學的互動性;二是在學生思考與討論的過程中,通過對問題的分析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而在更進一步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核心問題”引導學生展開拓展思考,深化的知識的理解。在整個數學課堂的教學中,通過核心問題的合理運用,加深學生的數學思考力。
提升學生的數學思考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核心任務。學生在思考數學知識、理論、問題的過程中對數學產生強烈的好奇,以自主意識參與到數學知識的探究中。培養學生能夠主動發現數學學習過程中的問題,鼓勵其提出問題,通過分析和思考找出答案和解題的思路,這一整個學習過程可以通過“核心問題”貫穿,提升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
二、“核心問題”發展小學生數學思考力的有效策略
1.引導學生自主提出數學問題
學生要收獲知識,首先需要閱讀課本,通過教材中的知識點而獲取。小學數學課本在編寫的時候是根據不同階段學生的學習需求、認知特點結合相應的課程標準而編寫的,其中的知識結構具有較強的層次性,有助于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數學知識結構。可能在以往的教學中,學生們在課前預習、課后復習中對于課本的閱讀和學習都比較淺顯,主要依靠教師深入了解教材中的知識內容,進行整理之后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講解。這種教學方式和學習習慣導致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過為依賴教師,課本閱讀的能力、對知識的理解能力難以得到提升,不利于學生數學思考力的成長。對此,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正確的閱讀教材,在預習中針對教材中的問題展開自主思考,并通過自己的分析、理解解決問題。例如,在進行“百分比”這一部分內容的學習時,教師可以在學生預習之前對學生加以啟示,引導他們去思考“百分比”與人們實際生活的聯系。那么學生在看到這一知識時就會產生問題,如“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百分比”“它和分數之間存在哪些不同”等,學生在產生這些問題之后,就會關注自己的生活,留意生活中數學知識的應用,學會在生活中思考。
數學教師需要將“核心問題”貫穿到整個學習過程中,不僅僅是課堂教學,還包括學生的課前自主學習。在學生課前自主討論之前,教師可以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中進行討論,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對問題加以提煉,進行深入的分析。
例如,在學習長方體體積這部分數學知識后,教師拿出了一塊形狀不規則的彩泥,同時提問,讓學生分組討論用哪些方法可以計算出這塊彩泥的體積。學生在接下來的討論中會提出各種假設和測試過程。如有些學生提出將柔軟、具有可塑性的彩泥捏成一個規則的長方體之后再進行計算;也有的學生提出可以利用量杯、水,將這塊彩泥放到水中測量的方式。接下來,教師不要對學生提出的假設和方法直接給與意見,而是按照學生所提出的方法加以演示、實踐,并引導學生展開進一步的思考。如在將彩泥投入水中之后,教師引導學生說出提出這個方法的理由、原理和具體的測量方式。由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鍛煉他們的數學思考力。
2.為學生創造利于思考的環境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的探究需要結合實踐來進行。因此,數學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思考和實踐的時間。在實踐練習中,教師首先需要對學生的解題思路、方法加以指導,在整個過程中,這種指導與啟發需要做到“點到為止”,為學生流出思考、想象的空間,激發學生的自主性。
例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提出了一道數學思考題:“一只青蛙掉到了一口深有6m的井中,它決定靠自己的能力爬出去。在第一天白天,這只青蛙向上面爬了4m,晚上的時候一不小心又滑下去2m。按照這個速度,這只青蛙需要幾天才能爬出這口井呢?”在學生思考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畫圖,拓展自己的思路,通過自主探究分析整個問題的邏輯,找出破解問題的關鍵。畫圖的方式可以將抽象的數字變得更加直觀、具體,幫助學生更快地解決問題。那么學生通過思考就能夠想出,這只青蛙第一天爬上去4m,回落2m,這樣一加一減等同于它在一天中只向上爬了2m,按照同樣的原理,第二天同樣會向上爬2m,這口井一共有6m深,因此,青蛙一共需要用3天的時間能夠爬出這口井。
在核心問題融入于教學的過程中,讓學根據自己的數學經驗,在思考過程中將問題融會貫通。
3.在交流中深化問題拓展學生的思維
在數學問題探究的過程中,交流是一種有效的方式。小學生正處于活潑、樂于表現的年紀,在與同學討論、交流的過程之中更加喜歡表現自己,勇于闡述自己的想法,通過這種討論深化學生對問題的理解,獲得新的靈感。因此,在應用“核心問題”時,教師需要注意問題自身所具有的思考性和探究性,確保這些問題與學生以往的數學經驗、認知有一定的差異性,引發學生的討論與思考。在互動中促使問題的探究更加深入,完成對知識重點的歸納和整理。在問題探究與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教會學生結合一些圖表、樹狀圖、結構圖等思維工具,便于學生在問題的思考與討論中理順自己的思路,拓展思維,提升整體的學習效率。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生數學思考力的發展,對其未來的學習有著重要的意義。教師在整體的教學過程中,需要將數學“核心問題”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促進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討論中加深對問題和數學知識的思考,促使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林淑燕.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思考力”訓練策略探究[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9,(06) :89.
[2]李白露.基于“核心素養”,培育學生數學思考力[J].數學教學通訊,2018,(25) :8.
[3]陸慶.淺析學生思考力的影響因素與對策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10) :125.
[4]黃雪麗.提升學生的數學思考力例談[J].小學數學教育,2015,(23) :14.
[5]陳亞梅.用好思考題,提升學生數學思考力[J].教學與管理,2014,(02) :46.
[6]許克城.“問題”是提升數學思考力的金鑰匙[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3,(03)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