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治軍 李薈 李寧馨
摘要:安徽省近年來大力推廣高校龍舟運動,對安徽省高校傳統文化發展產生了積極作用。本文通過探究龍舟文化的發展歷史,分析安徽省為繼承和弘揚高校龍舟文化做出的一系列舉措,論述其對傳統文化繼承與弘揚、大學生教育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加強人們對于龍舟文化和中華傳統文化的關注,希望能為相關人士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高校;龍舟運動;傳統文化;文化強國
引言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面對流行文化和外來文化的不斷沖擊,中華傳統文化地位日漸式微。黨的十九大中提出建設“文化強國”的號召,全社會也掀起了傳統文化復興的浪潮。習總書記曾多次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龍舟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歷史悠久,是我國“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載體。因此,安徽省教育部門近年來大力向全省高校推廣和弘揚龍舟文化,舉辦安徽省高校龍舟公開賽,受到省內各大高校的廣泛支持,大學生群體參與熱情高漲。
一、龍舟文化發展歷史及現狀
賽龍舟,是我國漢族傳統節日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是源于春秋戰國時期,南方居民為紀念投江自盡的楚國著名浪漫主義文學家屈原,而逐漸發展而來的民俗活動。但根據相關資料記載,顯示早在屈子投江以前,吳越地區民間就已經出現了類似活動,相比于浪漫傳說,龍舟更像是我國古代先民對于龍圖騰崇拜的物質載體。經過長期的演變,由賽龍舟活動發展而來的龍舟文化,也逐漸呈現出鮮明的民族性和區域性。盡管同為龍舟競渡,但不同民族不同地區的人們,賦予了其千差萬別的民族與地域特色,因此造就了龍舟文化的多樣性和無限魅力。龍舟活動以其獨特的觀賞性和蘊含的團結協作精神,深受我國各族人民的喜愛,并傳承至今。
龍舟文化當今社會發展特點主要表現為南多北少、東多西少,其中以廣東、福建、浙江等省份最為興盛。這些地區坐落于我國東南部,季風氣候顯著,雨水眾多,河道交錯,水鄉密集,為龍舟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優越的自然地理條件。而隨著官方與民間的大力推廣,龍舟文化開始有向我國北方和西部發展的趨勢,黃河流域的廣闊水域上也開始出現龍舟的身影,反映出龍舟文化在我國各地區都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隨著社會的發展,龍舟運動這一起源于春秋時期的古老活動,具有了更多現代特點。為了規范龍舟運動,龍舟愛好者們聚集在一起,組建了不同級別的龍舟協會,建立了一套嚴格的龍舟競渡標準與規則。全國各地區組織單位也組建不同規模的專業或業余龍舟隊,定期舉辦各種類型的龍舟賽事,其中較知名的有中華龍舟大賽等全國性比賽,使得龍舟活動擺脫了傳統民俗活動的枷鎖,成為更加專業的現代體育賽事。隨著我國對外開放和文化輸出的不斷深入,龍舟文化沖出國門走向世界,廣受其他大洲人民的喜愛。世界其他國家也開始舉辦龍舟賽事,國外中華文化愛好者們希望以龍舟競賽為窗口,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國傳統文化,體驗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龍舟文化也因此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橋梁與紐帶。
二、安徽省高校龍舟文化傳承與弘揚
龍舟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在安徽省大學生群體范圍內一直廣受歡迎。近年來,省內多所高校建立了各具特色的校龍舟隊,并開設了龍舟相關課程,吸引了眾多體育專業和非體育專業大學生參與,大學校園也逐漸成為龍舟文化發展的沃土。
安徽省高校龍舟文化的繼承與弘揚,離不開安徽省高校龍舟公開賽的舉辦。為打造安徽“龍舟嘉年華”,貫徹落實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文件中提出的“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要大力推廣龍舟等傳統體育項目。”精神,大力弘揚傳統龍舟文化,安徽省龍舟協會以高校龍舟運動為切入點,繼續大力發展和推廣安徽省龍舟運動。自2014年成功舉辦首屆安徽省龍舟公開賽(高校組)以來,龍舟項目在省內各高校中逐步推廣開。2015年7月 12日,第二屆安徽省龍舟公開賽(高校組)在合肥舉行,來自合肥師范學院、合肥工業大學等8所院校的12支代表隊參與了此次賽事,標志著這一高校龍舟賽事的嘗試取得成效,安徽省高校龍舟文化發展進入快車道。隨后幾年間,安徽省高校龍舟公開賽在省內高校中的知名度不斷提高,參賽院校數量和參與人數增長迅速,賽事水平提升顯著。
為吸引更多高校學子參與龍舟賽事,感受龍舟文化魅力,在弘揚龍舟文化和提高身體素質目的基礎上,賽事組委對賽制和比賽形式做出了多種創新。在原來的500米和200米直道賽比賽形式中,增加了100米直道賽和女子組比賽,降低大學生的參與門檻。不僅如此,還發展出了龍舟拔河賽等花樣比賽形式,提高了比賽的趣味性和觀賞性。至2019年,該項賽事已舉辦六屆,高校組規模已發展至省內10所高校的16支代表隊,共約200名大學生參與。各大參與高校中,安慶師范學院、合肥師范學院、安徽財經大學等代表隊表現穩定優異,多次取得好成績。多所高校對于龍舟文化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加大了對龍舟隊訓練設備的投入,使得一些近兩年才參與進來的高校代表隊訓練方式更加科學合理,因此成績提升顯著,賽事競爭更加激烈。安徽省高校龍舟公開賽的舉辦,為高校龍舟文化的發展播撒了種子,也為各大高校展示龍舟風采創造了廣闊舞臺,更是安徽省高校龍舟發展水平的重要展現。
作為安徽省高校龍舟公開賽參賽隊伍之一,安徽財經大學龍舟文化發展迅速,龍舟賽事參與活躍,成績穩定,可以作為安徽省高校龍舟文化發展的縮影進行考察研究。2015年,為響應國家號召,在學校體育教學部支持下,由統計與應用數學學院牽頭,建立了安徽財經大學龍舟隊。經過教練員和隊員們的不斷摸索和艱苦訓練,順利參加了2016年舉辦的第三屆安徽省高校龍舟公開賽并取得優異成績。由于校區濱臨蚌埠市龍子湖,訓練場地得天獨厚,學校也不斷加大投入,安徽財經大學龍舟隊規模發展迅速。第一期龍舟隊僅16名成員,而發展至今已保留有48名現役成員,擁有14人小龍舟兩艘,22人大龍舟一艘,基本滿足訓練和比賽需求。安徽財經大學龍舟隊是安徽財經大學龍舟文化發展的標志,它的創建使校園內幾代學子初識并了解龍舟文化,參與龍舟運動。愛好龍舟文化的學生組織龍舟協會等社團,向同學講述龍舟歷史,分享龍舟知識,弘揚龍舟精神,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龍舟運動中,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校龍舟隊在省內賽事的優異表現,使得更多人關注龍舟運動,欣賞龍舟賽事。學校還開設了多節龍舟選修課,由校隊專業龍舟教練授課,供有興趣的學生選擇,滿足學生對龍舟文化的好奇。龍舟文化的快速發展也掀起了校園內中華傳統文化傳播的浪潮,鼓舞了學生對其他傳統文化研究的熱情。
三、高校龍舟文化發展的意義
大學,是我國未來建設者的搖籃,也是傳統文化繼承的前沿陣地。而龍舟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以其蘊含的自強不息的中華民族精神,在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
高校龍舟文化的弘揚,直接推動了高校龍舟運動的普及,將更多高校學子從電子屏幕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參與到龍舟運動中,提高了當代大學生的身體素質,改善了大學生的精神面貌,同時也響應了全民健身的號召。而龍舟運動作為集體項目,需要團結協作的配合,這無疑對培養大學生集體主義和合作觀念具有積極意義。通過開展多彩的龍舟文化主題校園活動,豐富了大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營造出良好的高校校園文化氛圍,在潛移默化中塑造大學生的性格品質。越來越多的高校認同龍舟文化的積極作用,通過開設龍舟課等中華傳統文化課程,加強了大學生中華傳統文化知識學習和愛國主義教育,增強了大學生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提高了大學生的民族使命感和自豪感,從而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身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高校龍舟文化的發展,也將促進社會范圍內龍舟文化的繼承與弘揚,提高人們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保護的意識,增加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研究,使中華傳統文化不再封存于古老的歷史典籍中,而是以充滿現代感科技感的方式,展示中華民族祖先創造出來的文化瑰寶。龍舟賽事的普及,也將加強對龍舟運動的理論研究,提高龍舟運動的專業化程度。更加規范的組織機構和賽事規則,高素質的龍舟教練與運動員,共同促進了龍舟賽事觀賞性和競技性的提升。
四、結語
高校龍舟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所帶來的影響是深遠而持久的,它既是古老精神圖騰的呼喚,也是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高校龍舟文化所代表的先進校園文化,引領著我國未來社會文化的前進方向,而它所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塑造了中華民族數千年的精神品質,曾引導中國人民走出苦難,也將在新時代帶領我們走向復興與繁榮。
參考文獻:
[1] 李兵.高校龍舟運動的開展對傳承龍舟文化的影響研究[J].時代文學.2010.06.
[2] 許志娟.龍舟運動對高校校園文化的影響[J].湖北體育科技.2011.05.
[3]廖一銘;管佩文;張鵬.龍舟運動對高校龍舟文化傳承的影響[J].現代交際.2018.12.
[4] 羅磊.龍舟文化傳承過程中高校龍舟運動起到的作用分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育研究.2016.03.
[5] 于樓成.高校開展龍舟運動的價值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20.02.
[6] 尹進.高校龍舟運動開展現狀及其發展路徑研究[J].福建茶葉.2019.05.
本文屬于安徽財經大學2019年度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中創新訓練項目《在建設“文化強國”背景下對安徽省高校龍舟文化傳承與弘揚的研究》(項目編號:201910378196)階段性研究成果,指導老師:趙秋延。
作者簡介:
朱治軍(1999—)男,漢族,安徽滁州人,單位:安徽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本科三年級在讀;
李薈(2000—)女,漢族,安徽銅陵人,單位:安徽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本科二年級在讀;
李寧馨(2000—)女,漢族,安徽宣城人,單位:安徽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本科二年級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