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進勝

【摘要】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的培養目標是進一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發展核心素養。校本課程作為學校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的重大作用。針對新高考改革在生物教學方面的變化,以“的演化與適應”為例,探討如何通過校本課程培養學生的生物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 ? 校本課程 ? 新高考改革
【中圖分類號】G633.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28-022-01
新高考改革開始后對高中生物教學帶來了較大影響,也對如何提升學生生物學科核心素養帶來了新的要求。就課程結構和課程內容而言,2017年版課程標準設置了必修課程和選擇性必修課程以及選修課程。必修課程全體學生必須學習,包含2個模塊,分別為“分子與細胞”、“遺傳與進化”。選擇性必修課程融合了實驗稿課程標準中必修3與選修1、選修3的內容,分別為“穩態與調節”、“生物與環境”、“生物技術與工程”,并在此基礎上新增了前沿科技,選考生物的學生需要學習全部內容。不選考生物學科的學生可以不學。選修課程包含“現實生活應用”、“職業規劃前瞻”、“學業發展基礎”,選修課程旨在幫助學生更好的生活、就業,但是因為不安排考試評價,在實際教學中一般學校不會開設。
這種方案對于選考生物的學生來說,學習內容增加,學業質量要求也提高了。但對于不選考生物的學生來說,相對原來文理分科時的文科生生物學科學習時間減少(學考時間由高二下學期改為高一下學期,提前了一年),學習內容減少(由原必修一、二、三改為新必修一、二)。這樣會導致非選考生物學生學習的生物知識減少,對提高生物科學素養帶來不利影響。
同時多數高中只能提供有限的選考組合,很多學生對生物感興趣但是沒有合適的組合而放棄選考生物。這部分學生仍有較強的學生生物的意愿,但是沒有合適的學習途徑。這是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出現的新現象和問題。為防止非選考生物學生的生物學素養水平下降,滿足學生繼續學生生物的意愿,根據實際情況和教師的經驗,編著并實施校本課程是最有效的方式。
本課程針對非選考生物沒有學習的部分內容,特別是宇宙誕生、生命起源、生命進化、人體穩態調節、健康生活方式、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部分知識,根據《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和學生知識掌握水平,對這部分知識重新編排,并加以多種授課方式,編著了此課程。
1.課程目標
根據《普通高中課程綱要》(2017年版)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2001年)的指導,以生物學科核心素養作為宗旨,結合學校和學生的特點,確定了以下課程目標:
1)知道宇宙、地球、生命誕生的基本知識,了解生命進化的基本知識和實例,學會基本的人體生命活動穩態調節機制知識,概述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應用,開闊學生視野,認識生命現象、理解生命的物質觀,提高學生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
2)通過小組合作,學會科學探究的思路和方法,能夠查找、分析和篩選資料提出生物學議題,運用歸納與概括等方法,并進行闡述和討論。
3)提高生物學的興趣,能辨別迷信和偽科學,了解并學會健康生活方式,正確認識和評價轉基因技術,能向他人宣傳正確的生命觀和健康生活方式。
2.課程內容
此校本課程是面向高二學生開設的,在課程內容上對高一學習過但了解不夠全面和深入的內容進行補充和完善。例如為更好的讓學生理解生命的物質觀,課程設置了關于宇宙和地球誕生的知識,并詳細介紹了生命的誕生過程。同時針對非選考生物學生,課程把“穩態與調節”、“生物與環境”、“生物技術與工程”三本教材內容根據學生的興趣和接受程度重新進行了整合,特別強調健康生活方式相關內容。
3.課程實施
本課程共36個學時,分兩學期進行,按照每兩周上一次課,每次兩課時。授課對象是高二學生,主要是非選考生物學生,選課人數在30左右。
授課教師根據課程方案和教材進行設計、組織、主持課堂。教師根據課程目標和學生的學情出發,課前進行學生分組、準備教學材料,課上關注學生行為表現并進行及時評價,課后批閱學生作業 ,確保課程不斷得到完善與發展 。因課時有限,教師在授課時對信息量較大的章節多采用講座的方式,對內容較簡單的章節多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組織學生搜集分析資料并進行小組討論和辯論,對適合實地調查研究的校園植物采用室外實地教學。
4.課程評價
本門課程的考核內容包括考勤(缺勤4次以上為C,1-3次為B,全勤為A)、課堂表現和小論文(調查報告)撰寫情況(得一次A獲得分值5分,B得3分,C得1分),分兩學期評價,每一學期學生得分45分及以上考核優秀,35-44分考核良好,25-34分合格,25分以下不合格,合格的學生每學期授予1個學分。
5.總結
校本課程作為國家課程的重要補充,是探索落實核心素養目標于課堂教學的重要方式了,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能發揮更重要作用。本課程的開展將有助于學生尤其是非選考生物學生全面的了解生命的本質和演化,掌握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礎知識,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生物學科核心素養,使學生在未來的生產與生活中受益 。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 年版).北 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