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謙
【摘要】調查資料顯示,我區初中生身體素質持續下降,將對中學生健康發展構成潛在危機。本文基于核心素養下對其全面影響因素做了深入分析,并提出具體的建議。分別從學生觀念、家庭社會觀念、教師自身及課堂教學方法、課后體育訓練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方法,從而改變這一現狀,達到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目的。
【關鍵詞】核心素養 ? 學生身體素質 ? 教學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3.9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28-024-02
一、引言
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明確提出:學校要樹立健康為首位的思想,開足體育與健康課,讓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運動帶來的樂趣、增強身體素質、錘煉意志品質、養成終身體育。與體育課程的“核心素養”的三個維度“體育精神、運動實踐、健康促進”不謀而合,體育教學的目就是培養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近年來,在多次的國標測試中,筆者所任教的廣州市增城區青少年身體素質持續下降,特別是中學生下降更為明。任其發展,不利于學生的健康,基于體育教學發展的需要,本人對其原因進行了深入的分析。
二、影響因素分析
(一)體育課程不受重視
思想上,人們對體育重視程度嚴重不足。學生在思想上也忽視體育鍛煉,把大部分的時間留給文化課的學習,有部分女學生體育課上長期請病假,缺乏苦耐勞精神,導致自身身體素質發育遲緩。學校沒有開足體育課,有個別學校存在課程表另虛作假,初中階段每周3節體育課沒有落實,課程表中會出現體育1與體育2,只有體育1才是真正的體育課,一周只開2節體育課或更小。
(二)體育教師忽視教研學習,教學缺乏總結與反思
2016年9月核心素養的提出,這是基礎教育課程一次偉大的創新與突破,雖然未在初中提出,但其教學理念仍適合初中的體育教學。部分體育教師只注意自己 “授”,而忽視學生 “受”,出現“新瓶裝舊酒”的現象,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得不到培養,學生身體素質更得不到有效提高。在實踐教學中,部分體育教師缺乏對實踐教學的本質深入認識,難以將“以學生為主體,全面發展”的理念真正體現到教學中去。教師對教材挖掘不足,又缺少自身學習,忽視教研學習,導致其授課內容形式千篇一律,體育授課方式就是:教師講解、示范、演示、學習練習千年不變,九年級因有體育中考壓力體育課變成競技式的訓練課。而單一呆板的教學方法,枯燥、單一的教學內容,導致學生早對體育課失去了興趣,甚至產生畏懼厭學。
(三)體育課存在風險,室外課不易掌控
體育課風險大,學生基數多,學生不易掌控。體育課堂紀律散漫自我練習時間學生亂跑或者運動不規范的容易出風險,并且難以控制,促使部分老師不愿意完全按課程標準開足體育課的全部課程內容。例如:實心球教學因存在一定危險度,比較容易出安全事故,教師為了防止給自己給學校帶來不必要的麻煩,老師干脆不教,也一定程度上導致身體素質得不到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學校基礎設施建設不好,體育器材缺失使得其他類型的體育活動難正常開展,也導致學生的身體素質沒有得到太大提高。
三、基于核心素養下關于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建議
(一)激發學生積極學習心態,轉變學生觀念,重新認識體育課
從思想上幫助學生消除畏懼厭學的心理,端正其學習態度和建立學生愛體育更愛體育的觀念。利用室內課生動的講解和名人成長的故事。例如“林瘋狂—林書豪”、“姚明傳等。讓學生懂得體育獨特的魅力,成功與汗水不可分。教師再講解體育課對學習帶來的好處,比如長時間學習 ,不參加體育鍛煉 ,大腦中樞神經系統就容易疲勞、頭昏、眼花。運動后人的中樞神經系統得到有效放松、精神振奮、心情喜悅,更有利于學習。對于體育課堂出現的一些生理機能不舒適的現象,教師的及時解答,可消除學生對運動產生的畏懼心理 ,樹立明確的學習動機和積極的參與意識,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積極鍛煉、積極發展的目標。
(二)學校、家庭、社會重視體育的地位
2019年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意見》中提出“五育并舉,全面發展素質教育”。其中特別提出“強化體育”,并要求健康第一,實施學校體育固本行動,嚴格執行學生體質教育合格標準,健全國家監測質度。由此可見,國家對體育鍛煉的重視,及對學生體質的重視。隨著健康觀念的深入人心,從家庭到社會,人們也逐漸認識體育對健康的重要性,這對學生認識到體育鍛煉在其中的重要作用,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此外教育經費加大對學校體育設施的投入,改善體育場地和設備;社會加強宣傳,使教師愛崗敬業,學生對自己充滿信心。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方的管理制度,對提高學生身體素質至關重要。
(三)教師要應基于核心素養下轉變教學觀念
教師要主動提高自身的素質,科研意識和教學熱情,進一步促進教學科研能力,要有淵博的知識和多種技能。教師應在教學中深入理解核心素養理念,重新構建課堂教學,讓體育教師成為研究者,強化體育課堂在初中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形成“以學生為主體,全面發展”的核心真正體現到教學中。教師主動地構建知識,形成方法與技能,對教學教學內容、教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方法進行研究與不斷改善。體育教師在核心素養導下轉變思想,嘗試用多種方法和手段來進行體育教學,可以取用同一教學目標不同教學方法和同一內容不同教法,實現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和形成終身體育思想。
(四)提出教師“興教”、學生“趣學”的教學方法
核心素養的理念就是構建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課堂。體育教學應該從此出發著重于教學方式的多樣性,教學法內容的豐富性,培養學生興趣課程,以教師“興教”、學生“趣學”為方向改進教學方法,達到體育教學高效率,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要以“強身育人,野蠻其體魄”為目標,尊重學生個性發展,提高身體鍛煉能力。課堂上合理安排教學,以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為主制定有效的教學計劃,把有身體素質內容的教學與學生有興趣的教材進行合理搭配。如:力量類:引體向上與實心球素質練習相結合;耐力類:籃球與耐力跑素質相結合等。認真開展好體育課程,開展各種校園比賽和體質拓展活動(例如綜藝節目《跑男》、《這!就是灌籃》、《我要打籃球》)。
(五)建立學生體能卡和體育作業卡
學校為學生健康負責定期進行體能測試,為學生創建體能卡和體育作業卡。體育教師要對學生體質進行跟蹤,課后作業已經不是文化科的專利,課后因人而異地布置課后作業。體育作業卡上,教師明確每次課后作業的目標、內容、方法、練習時間、練習密度、練習強度,家長做好監督工,每次練習后家長必須簽名后學生才交還體育教師。體育教師表揚獎勵做得好的同學,樹立榜樣。不能把身體素質提升當作一日之功,要做到細水長流。體能測試哪怕學生有微小的進步,教師都隨時加以肯定,公開進行表揚。
(六)堅持 “天天練”和“課課練” 相結合,教學內容和素質練習相結合
在完成規定的體育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堅持每天的“天天練”和每周的“課課練”。“天天練”是每天的常規的2-3分鐘身體練習,它以速度耐力、核心力量、彈跳為主的素質練習,如:400m、臺階跑、仰臥起坐、平板支撐、立定跳遠、蛙跳、引體向上等。“課課練”是每節體育課都抽出5-10分鐘來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它存在互補性質,例如這節課內容是發展下肢力量,“課課練”的練習內容就以練習上肢力量為主;“課課練”、“天天練”要做到有計劃性、堅持不懈、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學內容和素質練習相結合,趣味練習同時應加入素質練習。例如籃球迎面接力運球中可以在加插登山跑,正常我們的籃球迎面接力運球是運到對方后排隊等待下一輪練習的,換種方式我們可以在運球運到隊列后做先做3個登山跑再歸隊。
四、結語
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無疑是國家與民族發展的希望,唯有基于核心素養理念,構建新型教學課堂,不斷改進教學模式,提高初中生身體素質擺上重要日程,精心謀劃,狠抓落實,才能讓他們成為國家的真正棟梁。
【注:本文系廣東教育學會教育科研規劃小課題“提高初中生身體素質的課堂教學實踐研究”成果。(課題編號:GDXKT23628)】
【參考文獻】
[1]吳斯尼.初中體育教學活動的有效性[J].中學課程輔導,2016(1).
[2] 姚蕾.中國城市學校體育現狀與思考[J].體育科學,2011,24(12):68-73.
[3] 張玉 . 淺談高中體育教學中快樂教 學法的應用 [J]. 學周刊,201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