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曉兵
【摘要】隨著高職高考的改革,越來越多中職學生選擇升大。如何提高升大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培養其發現、提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獲得進入更高層次院校學習和將來職業發展所必需的數學知識,傳統的教學模式難以滿足課堂教學改革的要求,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勢在必然。問題導向的教學模式,將問題貫穿教學的各個環節,通過創設情境、小組合作、共同探究、總結歸納、拓展提升等,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從而解決問題,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關鍵詞】問題導向 ? 教學模式 ? 數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28-123-02
中職升大班,是指由參加3+證書類高職高考的學生組成的升大方向的班級。近幾年,我校選擇升大的學生越來越多,2018年,廣東省的部分本科院校開始招收中職學生,第一次為中職學生直通本科打開了一扇門。隨著本科院校的招生,數學作為必考科目和重要的文化基礎課,更加凸顯數學教學的重要性,數學課堂教學改革勢在必然。中職學生的學習基礎和思維能力與普通高中的學生有差距,而中職升大班學生將來要進入高職院校或本科院校繼續學習,對數學知識的要求比就業班學生更高。既要學生掌握高中階段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數學方法,還要提升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能夠在實際情境中發現、提出和解決問題。
然而,中職升大班數學課堂缺乏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比較普遍,學生在被動地接受知識,許多老師把普高的教學模式搬到中職升大班的數學課堂,容易使課堂成為教師的“獨角戲”。學生缺乏思考,教學過程“沒有問題”,“沒有問題”成為了最大的問題。古人云:“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因此在中職升大班數學教學中,探索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知疑、質疑、解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問題導向教學模式的內涵分析
以問題為導向的學習方式(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于1969年由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首次提出,并在醫學教育領域取得較大成功.其核心流程包含:教師提出問題、學生給出解答、教師總結與補充。
本文的問題導向教學模式以“問題為中心”,將問題貫穿教學的各個環節,通過創設情境、小組合作、共同探究、總結歸納、拓展提升等,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從而解決問題,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問題是數學教學的靈魂,也是問題導向教學模式的指向標,在數學活動中占據特別重要的地位,引領著整個教學活動的開展。問題導向教學模式關鍵要做好問題的選擇和設計,不僅要解決數學問題,更要從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深化理解并掌握數學概念、原理和思想方法。
二、問題導向教學模式的實施
(一)課前預習,發現問題
課前利用企業微信推送預習微課,幫助學生預習,并利用雨課堂推送課前小測,小測題的設計應難易度適中,找準“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且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雨課堂平臺的數據統計,能快速反饋學生預習的效果,發現存在的問題。如雙曲線的課前檢測中的判斷題:“在將平面內與兩個定點 F1,F2的距離之差為常數的點的軌跡叫做雙曲線。”正確答案:錯誤.測試后統計反饋準確率僅60%,學生忽略了概念中“絕對值”和“小于F1F2”等條件,不少學生對概念的理解不全面、不透徹。
(二)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情境,是指某一事件發生的背景或環境。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情境是激活學生思維的觸發器,是他們進行數學思維的載體。合理的情境,能提高學生的興趣,有助于學生提出問題。比如在指數函數的教學中,觀看抖音小視頻-《一張足夠大的紙,可以登上月球》,學生被視頻中的問題深深吸引,一張紙怎么可能登上月球?折紙是讓紙的厚度成2的倍數增長嗎?符合指數函數嗎?學生對情境中事物的好奇形成了問題。教師應該充分分析教學內容,創設的情境不僅要有明確的目的性和趣味性,而且要能夠充分啟發學生思維。
(三)自主探究,分析問題
學生在自主探究,分析問題的過程中,會明確問題的給定條件和求解目標。如在《橢圓的定義與標準方程》教學中,橢圓的定義:“到兩定點的距離之和等于定長(大于兩定點間的距離)的點的軌跡叫做橢圓。”教師提出問題,我們可以怎么畫出一個橢圓?在前面學習了圓的定義,學生知道可以用一枚釘子和一根細繩畫圓。有學生提出,可以用兩枚圖釘和一根細繩來畫圖。通過動手操作探究,把圖釘固定在硬紙板上,將繩子兩端系在圖釘上,用筆尖繃緊細繩慢慢轉動,畫出了一個漂亮的橢圓,通過學生的自主實驗探究,加深了對橢圓定義的理解。
(四)互助合作,解決問題
問題導向教學模式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提高小組合作解決問題的成效,需要對小組成員進行合理的搭配,小組內應有不同學習基礎的成員,并使各組成員的整體實力均衡。小組管理要立規矩,明確責任分工,需要教師進行合理的調節。小組學習的形式,發揮小組成員團隊合作的力量,共同解決問題。如前面文中提到的學生動手探究畫橢圓教學中,也是通過小組合作來組織。各小組完成后展示交流,可以發現,有些小組的橢圓“圓”一點,有些“扁”一點,有個別小組的橢圓曲線不平滑,這些又是為什么呢?誰能來解釋?小組之間開始爭相搶答,相同繩長,如果釘子之間的距離長一點,橢圓就變得“扁”,相反就會變“圓”,曲線不平滑,是因為畫圖的過程沒有繃緊細繩,導致繩長在畫圖過程改變了。小組進行互動,通過組內合作、組間競爭,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活躍堂氣氛,學生更容易投入問題的解決。讓學生在活動中,建構知識,加深理解。
(五)拓展總結,反思問題
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反思習慣,通過反思問題,學生形成對所探究問題的初步認識。通過教師的組織引導,將這些知識更進一步拓展提升,形成對知識的更深層次的學習,完成對知識的建構。并進行多角度的總結,將零散的知識系統化。
三、幾點思考
(一)問題導向教學模式需要師生共同參與
問題導向教學模式,把教與學的活動有效地結合起來,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鼓勵學生多提問,并引導學生學會思考,教學中的問題不僅指向學生,也指向教師。需要教師轉變教育理念,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將課堂還給學生,鼓勵師生交流互動,相信學生潛力;學生也要轉變學習觀念,做好課堂內外的學習,化被動為主動。使問題導向教學模式更具活力,更吸引學生。
(二)問題導向教學模式應借力信息技術手段
現在的學生都是00后,學生的知識來源不再局限于課堂,借助互聯網和各種學習平臺,可以讓學生實現多元化學習。單一的教學平臺可能存在一定的缺陷,所以綜合運用多種教學平臺和教學軟件,能起到更好的教學效果。筆者使用雨課堂作為教學和測試的平臺,通過企業微信推送微課、視頻等學習資源,用GeoGebra軟件進行動態演示。這些信息技術手段,能幫助教師發現問題,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三)問題導向教學模式應注重教學評價
美國著名的教育評價專家斯塔弗爾比姆說“評價最重要的意圖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改進”。在問題導向教學模式實施的過程中,注重多元化的評價,多角度、全方位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發現問題及時改進,以此診斷教學成效,以評促學,以評促教。
四、結語
筆者通過對問題導向教學模式的實踐應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學生參加廣東省高職高考成績大幅提高,所教班的學生吳居輝、劉佳玥分獲2018和2019年廣東省高職高考數學滿分,班級的平均分、合格率和優秀率等也在各個平行班中名列前茅。
當然,問題導向教學模式在實施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個別小組成員課堂參與不夠積極,學習過程缺乏思考,提不出有質量的問題等。需要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改進,繼續完善和提高。
【注:本文系廣東教育學會教育科研規劃小課題“‘新高考背景下中職升大班數學教學策略的實踐與研究”成果(課題編號:GDXKT17621)】
【參考文獻】
[1] 秦靜,畢漁民 .引領中職數學學科發展的課程標準研究——《中等職業學校數學課程標準》解讀[J] .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20),5-8 .
[2] 孟華,羅榮,楊曉偉 .以問題為導向的復變函數教學與實踐[J] .大學數學,2020(3),40-44 .
[3] 孔幫新,劉春新 .基于核心素養的數學課堂情境創設策略[J]. 中學數學月刊,2020(5),5-6 .
[4] 佟曉麗,劉 紅,李紀周 .問題導向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 .科教導刊,2019(3)41-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