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是國家教育現代化和民族未來的希望,也是青年人思想培育的重要時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至關重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時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三個問題,塑造高校學生正確的“三觀”,在《土木工程施工》課程中開展課程思政,對學生職業素養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探索《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思政的教學改革與實踐,以期對土木工程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有所借鑒。
關鍵詞:課程思政;土木工程施工;教學改革;立德樹人;工匠精神
一、“課程思政”的實施背景
教育興則人才興,教育強則國家強。2016年 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對高校人才培養高度重視,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1]三個高校人才培養的根本問題,并在講話中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1]。國家對高校課程思政高度關注,《土木工程施工》課程作為培養工程師的土木工程專業的核心課程,融入思政教育,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責任擔當是十分必要的。
二、《土木工程施工》課程的思政教育目標
土木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質、職業道德與文化素養,掌握力學、結構設計、工程施工等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具備結構設計能力、工程施工能力,能在土木工程及相關領域從事結構設計,施工技術和施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具有社會責任感和人文素養的高素質應用型創新人才。《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是土木工程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也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專業課程。將“思政教育”融入《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才能真正實現高等教育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實現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結合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土木工程施工》課程的特點,將《土木工程施工》課程的思政教育目標設定為以下幾個方面:
1.??? 激發愛國情感。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的意識,培育集體主義精神和團隊協作能力;
2.??? 塑造工程思維。培養學生的土木工程思維和施工的安全意識,鼓勵學生運用工匠精神進行土木工程施工,運用創新思維進行實踐。
3.??? 培育職業精神。樹立學生“愛崗敬業、責任擔當”的職業精神,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法律意識。
三、《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實踐的實施路徑
1《.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教學目標的價值引導
首先,《土木工程施工》進行課程思政需要按照土木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同時結合課程思政的要求,進行《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教學目標設計時不僅要將土木工程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培養進行傳授,也要講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責任感有機結合,將專業技能與思想教育有效結合于課程的學習中[2];其次,在課程學習的同時要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關心國家大事,有主人翁精神,堅定社會主義信念,做新時代有責任有擔當的大學生;最后,在《土木工程施工》課程的理論和實踐教學中都要進行職業素養教育,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
2《.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教學內容的價值貫穿
在《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教學內容設計和安排上,要注意每一章知識的講解和案例都可以將專業理論與課程思政內容進行有效銜接。比如對于課程總體介紹時可以從歷史角度介紹我國土木工程的發展歷程,讓學生了解成績我國土木工程事業成就的先輩和工程師,同時為我國現在土木工程的新面貌而自豪;在介紹土方工程、地基與基建工程、砌體工程、混凝土經構工程、結構安裝工程、裝飾裝修工程、路面工程施工、橋梁結構工程施工等具體章節知識理論和施工技術時,可以結合我國著名的建筑或橋梁作為案例來進行介紹,同時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了解我國著名項目工程的施工標準,學習工程師的工匠精神,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注入土木工程學生潛心研究和創新學習的源動力。
3《.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教學方法思維的思政融合
在《土木工程施工》課程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工程性和實踐性特征,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方法可以結合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學科思維,融專業思維和思政思維為一體的新型教學方法,在專業教育的同時進行思想引導[3]?? 。目前在《土木工程施工》課程可以實施的教學手段有傳統理論課堂、慕課、微課、多媒體視頻等,在教學中可以有效利用互聯網+ 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教學方法,同時,嵌入正向的價值觀引導和道德倫理。不管是在教室上課還是在實驗室技能操作,還是工程施工項目實習,教師們都可以運用專業理論知識和思政教育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來提升教書育人的效果。
4《.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教學案例的思政嵌入
《土木工程施工》課程可以選用我國土木工程行業的著名優秀工程作為課程思政的教學案例,提升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同時增強學生的專業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比如都江堰、港珠澳大橋、膠州灣大橋、海底隧道、三峽工程等著名的項目,向學生講解施工的理論、實踐和觀看視頻資料,展示技術進展,讓學生了解工程的施工過程,分析科學原理和工程,感受學科的博大精深和魅力,體會大國制造的工匠精神的同時掌握專業理論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專業自豪感,初步建立工程思維和創新意識;另一方面,也在課堂選用一些工程項目事故案例,比如塔科馬大橋的倒塌、上海軌道交通4 號線事故、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二期工程中的事故等事故案例,作為警示給學生看,了解劣質工程對人民生命和財產的重大危害,介紹給分學生事故發生的原因,思考事故帶來的啟示,要求學生提高職業責任意識,重視工程質量的重要性。
5《.土木工程施工》課程實踐工匠精神的榜樣力量
在土木工程行業有許多具有卓越精神、拼搏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杰出愛國工程師,在《土木工程施工》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程中分享這些榜樣人物的人生故事和工匠精神。比如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不僅因為他設計出了“豎井開鑿法”和“‘人字形線路”,反映了他的創新精神和聰明才智,還因為他敢于在危險之際接受任務,頂住各方面的壓力和嘲諷,通過自己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完成了京張鐵路的修建,增長了中國人的志氣。通過榜樣人物的力量,來促進學生對職業精神和工匠精神的理解,更激勵他們形成強烈的愛國情感和塑造正確的職業道德素養,這對他們以后從事土木工程事業具有重要的價值影響。
四、結束語
《土木工程施工》課程結合思政教育的教學改革實踐,給課程的課堂增添了專業思想的內涵和職業素養及價值的引導,在教學中做到了“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有機統一,在《土木工程施工》課程實現了土木工程專業教書育人和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在以后工作中樹立正確的“三觀”和形成優秀的職業品格,也是教育強國理念對高校學生人才培養中的重要體現。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2]?? 彭亞萍,胡大柱,茍小泉,張小懿.土木工程概論課程思政教育改革與實踐[J].高教學刊,2019,(02):128-129+132.
[3]?? 羅曉琴,李娜.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9(13):192-193.
作者簡介:
李雪薇,女,1990年 11月出生,漢族,山東煙臺人,研究生,青島工學院建筑工程學院,研究方向:結構工程設計與理論研究.
(項目課題:青島工學院—“建筑工程學院專業課程體系整體優化和教學內容改革”,項目編號:2018JY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