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英語教師應樹立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意識,通過有效策略,全面培養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學習能力。同時,還要藝術地處理好教與學的辯證關系,為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奠定基礎。
關鍵詞:初中英語;核心素養;策略
時代的發展對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語學科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如何使得學生具有出色的英語水平,具備較高的英語素質,成為未來合格人才,成了擺在英語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在具體的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要求初中英語教師具有自主的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教學意識,從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學習能力等具體方面,著手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同時,在英語教學實踐中,還要藝術地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由此為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素養奠定較好基礎。
在明確了初中英語核心素養構成要素的基礎上,就要根據教學需要、學生實際,采取扎實有效的策略,明確英語核心素養培養的基礎、關鍵、提升、突破的著力點,心中有數,有的放矢,全面提升學生英語核心素養。
一、 語言能力是英語核心素養的基礎,讓學生開口“說”
語言能力相當于英語核心素養的“工具性”構成。沒有語言能力作為基礎,其余三個要素基本“形同虛設”,如同空中樓閣,沒有基礎,無從談起。在明確語言能力是基礎的前提下,反觀日常英語課堂,就會發現,年級越高的學生,在英語課堂上表現得越沉默,課堂越來越沉悶,學生基本處于集體“失語”的狀態。形成這樣的局面,與課業任務越來越重、教師的教法有很大關系。要打破學生的“失語”狀態,教師就要根據教學目標,精心設計和組織大量的專項或綜合的語言實踐活動,為學生的“開口說”構建情境,搭建橋梁,鼓勵學生大膽張開嘴,使用英語、操練英語,構建具體情境是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的重要途徑。
具體教學實踐中,可以根據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設置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予以討論。筆者閱讀過這樣的教學案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值得英語教師學習、借鑒。即在講授“Teenage problems”一課時,教師就根據教學需要,在講解主要句型“Do you have any problems in your daily life?”(在日常生活中,你有什么問題么?)的基礎上,與學生展開對話,鼓勵學生大膽用英語說出自己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傾聽了學生的心聲;同時又循循善誘,鼓勵學生找到減壓舒緩的方式。在這樣的情境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生積極回答問題,營造了較好的語言學習具體環境,為后續的英語課堂教學奠定了基礎。教師還可以為學生設計輕松的英語游戲活動,讓學生參與進來,使用英語。可以說,一定要鼓勵學生開口講英語,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提高學生的英語整體素養。
要做到創設情境合理、有效,教師應該構建起良好的師生關系,對每一位學生都不放棄,用教師的真心和熱情,激發起學生學會英語、學好英語的信心。
二、 學習能力是英語核心素養的關鍵,讓學生愿意學
學習能力是提升初中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關鍵所在,具有了一定的學習能力,就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根據筆者的經驗來看,當學生對一門學科有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之后,接下來的學習過程將會相對輕松、學習效果也會事半功倍。要相信主觀能動性對學習的促進作用,并加以好好利用,使學生好學、善學、樂學。
要著手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首先要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鬃釉趦汕Ф嗄昵熬驼f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足見學習興趣的培養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培養和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途徑多種多樣,教師要充分挖掘教學資源,促進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養成。“親其師,信其道”,教師應從自身做起,用自己的教學水平和人格魅力吸引學生,然處于成長階段的初中生,對教師有信任感和依賴感,從情感上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打破學生對英語學科的畏難情緒。實踐證明,學生在初中階段,情緒化傾向明顯,如果其對科任教師有信賴感,就會加大該學科的學習投入力度,也會對該學科有興趣,形成良性循環。
在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還可利用英語語言本身的美感,例如英語詩句、英文歌曲賞析等,既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也培育了文化意識,還提高了學習興趣,一舉多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給予學生更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學會“放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把學生置于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由教師為中心向學生為中心轉變。在學生學習能力之內的知識點,要充分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放手讓學生自主去學,超出學生學習能力范圍的,教師及時“出手”,做好引導和點撥。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也要多給予學生鼓勵,善于欣賞學生,點燃孩子學習英語的內驅動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注意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養成。合作與分享符合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合作學習可以助推學生的學習能力,是培養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上述學習能力的培養,符合英語學科核心素養養成的需要,應注意推廣利用。
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為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可以創設趣味性教學情境。通過創設趣味性情境,強化學生的有意注意,形成主動探究知識的欲望和意識,加深對英語知識的理解;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增強英語課堂的“視覺效果”,提升課堂的活潑度,促使學生主動探究新知識,融會貫通,提高自身的英語能力。
三、 思維品質是英語核心素養的提升,讓學生逐漸養成
學生的思維品質是英語核心素養的提升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逐漸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的有效途徑是加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培養。
在閱讀教學中,在正確理解原文含義的基礎上,還要引導學生對文本知識進行創新和遷移,進一步深挖文本內涵,啟發學生形成對文本的獨特見解。教師應巧設問題,牽引學生思維,通過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回答、發表見解,達成學習目標,并且有效鍛煉學生思維的敏捷性、發散性、靈活性和創新性。
寫作是語言運用的書面表達,是思維表達的“外化”。教師要參與到課堂活動之中,鼓勵學生完成由說道寫,完成英語的學習過程,實現學習的“閉環”;鼓勵學生敢下筆去寫,從最簡單的句子寫起,找到英語寫作的“手感”。體會英語思維與母語思維的不同之處,逐漸形成用英語思考、寫作的思維品質。
在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思維品質的邏輯性、創新性、批判性等有所掌握,要求學生在學習英語語言和文化的過程中,對英語文化的、語言的現象進行分類概括、辨析接受。教師在抓好閱讀和寫作提升思維品質的途徑的同時,還要根據學生的思維品質的特點,設計出符合學生思維模式和接受水平的教學模式。在課文導入、文章細節等方面,均可以做文章,精心設計問題、以問題為導向,引領學生思維發展,逐步培養起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理解探究能力,從而全面提高其思維品質。
四、 文化品格是英語核心素養的突破,讓學生學有所悟
英語課本身就具有介紹異國文化的使命和特質。目前廣大英語教師也通常用文化導入來實現文化教學,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一般都是先讓學生了解、熟悉單元的話題,了解相關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知識。但這種背景知識的介紹和接觸,對學生而言,是零散的、破碎的。更多的文化知識附著在字里行間、句子篇章之中,這就要求教師要潤物無聲、見縫插針地對學生進行文化品格的滲透。在此基礎上,教師還要讓文化的交際、交流“動起來”,通過文化體驗、文化交流等多種渠道,使學生了解異國文化,體驗和感受跨文化交際交流的魅力,對外國文化有自己的感悟。具體可以通過討論、演講、閱讀、欣賞影片等教學方式實現跨文化的交流。
歸結起來,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養成文化品格的有效途徑還有:養成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逐步吸收原汁原味的英語文化;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通過大量閱讀,提升學生對西方文化習俗、風土人情的了解,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提高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還要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形成良好的教學氛圍,促進英語學習的提高。具體來說,在教學方面,要注意抓好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是初中生獲取英語知識的“主陣地”??梢酝ㄟ^聽、說、讀、寫等系列教學活動,夯實學生英語基礎,培養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不斷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在教學方面,還要注意給學生樹立信心,讓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享受到學習一門語言的實用性、成就感;在學的方面,教師要充分做好學法的指導工作。幫助學生養成較好的預習、聽課、作業、復習等學習習慣,不斷鞏固所學英語知識。教師還要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動力,幫助學生不斷克服英語學習過程中的種種困難,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觀能動性,形成學習興趣,對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樹立學生終身學習的理念,都是大有裨益的。
總之,英語核心素養的四個層面相互依存、互相配合,初中英語教師要結合實際,藝術設計課堂教學,為全面提升初中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做出新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陳翠娥.初中英語閱讀課教學與學科核心素養培養[J].新課程,2019(2).
[2]姚飛.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策略[J].英語教師,2017(6):129-131.
作者簡介:林楠,吉林省通化市,吉林省通化縣東寶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