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春花 黃鷙 曲波 趙陳心
[摘要]穩就業就是穩民生,中央提出“六穩”,第一位就是穩就業。高校畢業生群體一直是政府、高校、社會、家庭高度關注的焦點,高校就業工作一直處于高校教育工作的首要目標,更是高校“一把手”工程。2020年874萬名高校應屆畢業生、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加之公共危機事件的發生導致的高校畢業生失業群體及就業存量與就業增量嚴重不足等諸多因素,2020年的“最難就業年”已經實至名歸。高校就業工作一直在探索與人社合力,與用工行業合力,與家長合力、與畢業生合力是高校就業工作機制走向成熟的標志,也是高校走產教融合的外在表現。2020年,形成合力,抓實、抓細、抓穩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將成為公共危機事件下就業工作的終極目標。
[關鍵詞]高校;就業工作;合力
[中圖分類號] G647.38
[文獻標識碼]A
1 高校就業工作形成合力的必要性
公共危機事件的沖擊是短期的,總體是可控的,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我國就業局勢總體穩定的基本面也沒有改變。在穩就業“目標不變,進度不減”的要求下,“空中宣講”“空中雙選”“空中簽約”“空中課堂”“空中就業手續的辦理”等非線上形式變成了疫情以來主要的就業工作推進方式。公共危機事件下的高校就業工作要達到預期目標,國家地方政策合力、行業信息合力、技術平臺合力、國家一學校一用人單位一家庭一畢業生合力、高校內部合力等多方聯動已經是形勢所趨,勢在必行。
2 高校就業工作形成合力的舉措
2.1 形成國家地方政策合力
從中央到地方,一系列穩就業政策密集出臺,以確保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公共危機事件下,國務院鼓勵地方綜合運用社保等資金加大援企穩崗力度,防止大規模裁員,穩住就業存量,硬核復工攻略力促就業增量。吉林大學中國國有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政建議: “政府部門加強監測研判,客觀客觀理性評估疫情對畢業生就業的影響,增強就業工作的主動性和預見性。”教育部組織22個在線課程平臺免費開放在線課程2.4萬余門,覆蓋了本科12個學科門類、專科高職18個專業大類。教育部副部長翁鐵慧表示要擴大碩士研究生招生和專升本規模,增加基層醫療、社會服務等崗位招募;人社部門發力組織系列網絡招聘及困難幫扶,團中央積極組織系列“空中課堂”為畢業生就業指導,高校及時調整就業工作方案多措并舉全力實施“互聯網+就業”“院系二級就業工作管理”“一生一策”“個性化指導”等工作模式,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行業等也逐步實施公益計劃加入到了“暖春行動”“國聘行動”等,為公共危機事件下畢業生就業工作行業化、專業化、特色化、集中化、強針對性助力。
2.2 形成行業信息合力
公共危機事件下各行業協會精準發力,進行行業聯合招聘,如互聯網+、汽車制造、三醫行業等集中招聘會。行業協會自發集成行業最新統計數據。行業協會一般會對本行業的基本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并發布結果。各高校有相同的專業,如果每個高校均對所開辦專業的所屬行業用人單位進行調研,必然會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高校就業工作一直在探索與人社合力、與用工行業合力、與家長合力、與畢業生合力是高校就業工作機制走向成熟的標志,也是高校走產教融合的外在表現。行業協會信息集成,對于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部門開展畢業生就業工作提供了有效參考,因為行業已經整合的資源與高校共享,可以減少高校資源浪費,并精準研判市場走向,有利于高校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向。大數據時代,可以集成全行業資源助力高校畢業生就業,高校與行業協調配合方能使人才更好地適應市場所需。
2.3 形成技術平臺合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穩就業還需要融入先進科技手段。線下受影響,線上來幫忙。各級部門要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5G通信等技術手段,遠程招聘、共享辦公等。一方面各部門應加快就業工作技術平臺建設和完善;另一方面各技術平臺紛紛因公共危機事件將平臺技術分享給各高校、各政府部門、各用人單位,以方便溝通,這將是未來高校就業工作一大趨勢。同時,這種合力的形成可以為用人單位、高校、畢業生、畢業生家庭節約成本的多贏模式,也必將在以后成為主流方式,促成“互聯網+教育”與“互聯網+就業”無縫連接。
2.4 形成國家—,學校一用人單位一庭家一畢業生合力
國家、學校引導畢業生基層就業,先就業再擇業,就業觀念的轉變,應對就業的結構性矛盾是國家和學校近年來就業工作的關鍵環節。“大眾教育”視閾下,用人單位方面希望招聘到崗位匹配度高的畢業生,畢業生家庭和畢業生則依然懷有“精英教育”的情結,希望自己和自己的孩子都能夠成為“二八定律”中的少數精英。畢業生“高不成低不就”“內動力不足”“等、靠、要”的同時,用人單位出現了“用工荒”“有崗招不到人”的現象,就業結構性矛盾突出。“行行可建功,處處可立業,勞動最光榮”早已經耳熟能詳,然畢業生及家庭卻充耳不聞。高校就業指導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部分畢業生已經懷揣“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報效祖國,然畢業生的就業事關整個家庭的利益,家長觀念還停留在“以最少的付出獲得最大的收獲”的功利層面上,而未考慮到畢業生長遠的職業生涯發展。即使現實骨感,他們依然會一葉障目敦促畢業生追求“精英”目標,從而導致畢業生就業工作受阻,這是一個復雜的偽命題,就好比心理咨詢工作的既定事實,患者和患者家屬均罹患心理頑疾,患者或患者家屬單方面求醫,而另一方卻不自覺,而高校則充當著心理咨詢的咨詢師或者機構或者醫院,反復隔靴搔癢,始終不能藥到病除。公共危機事件下,國家有關部門及高校應加強利用線上課堂、家長微信、家長QQ群、視頻會議等方式與家長探討畢業生科學求職觀,形成畢業生、家庭、學校、用人單位、國家良性互動合力機制。
2.5 形成學校內部合力
在學校各部門之間形成合力。從行政職能部門到各院系他們在為學生服務的過程中,要加強部門之間的溝通和合作。在宿舍管理、公共安全等方面,高校各級黨政行政部門應與實習管理部門、后勤部門、保衛部門建立長效溝通機制,以便及時處理各種突發事件,從而避免各種安全隱患,將其消滅在萌芽之中。在信息建設與安全方面,信息部門要加強與就業部門溝通,確保學校信息布局與管理能及時滿足畢業生就業工作信息化,科學化所需,尤其是公共危機事件下,確保能滿足就業部門線上“就業指導”“線上招聘” “線上簽約” “線上辦理就業手續”等軟硬件所需。各部門要加強與就業部門的溝通,從而為積極配合各項就業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為就業環境創造良好的條件,形成學校、就業部門、學院、各系、班級的良好運行與反饋機制,總之,高校應通過各種方式合力將就業工作做好。
高校畢業生就業是“出口”,但教學的先期保障是前提,因此教學先行,生涯前置是重要的保障環節。假定畢業生是商品,那么教學環節就是生產商品的環節,教學環節保障產品的質量與特色,而生涯前置則是科學開發與設計產品的過程。商品一定是在生產之前就已經進行了精準市場預估,以保證優質產品能符合市場所需,故學校內部合力過程中,尤其要保障生涯前置、教學先行。
3 形成合力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3.1 各力目標一致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合力過程中要貫徹目標一體化的原則,消除社會惰化現象。”而高校就業工作形成合力過程中,同樣需要貫徹目標一體化原則,同樣需要消除社會惰化現象。在高校就業工作合力形成過程中,各力均應該以畢業生更高質量就業的目標價值為前提,各分力密切協調配合,合力達成目標。從中央到地方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高度重視,但是社會惰化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卻會影響和分解合力,比如某些家長認為畢業生就業是根據家長自己的意志為轉移的,不切合用工市場實際需求情況;某些家長卻認為孩子就業是學校的事,是畢業生自己的事而與自己無關。
3.2 分清主次
在公共危機事件背景下,形成合力是高校就業保衛戰的最佳實現路徑。在高校就業工作中,合力處理好供求關系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成才觀的缺失之主要方面畢業生及家長的觀念問題,高校就業保衛戰將迎刃而解。從供求關系來看,就業工作的根本目標是高質量就業,既要解決“質”的問題,也要解決“量一率”的問題,從“就業率”和“對口率”兩個指標去進行衡量,因此在解決質和量的問題時,需要兼顧“就業率”和“對口率”兩個指標,并分清主次,即要提供與畢業生相匹配的就業崗位數。從意識決定行動的角度來看,畢業生的主觀求職觀是影響畢業生能否如期、積極求職的重要變量,將變量的值增大,從而提升合力效果。
3.3 各力內部重心下移
在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各力內部均需要重心下移,均“以就業為導向”來進行精準發力,國家宏觀調控經濟,發布相關政策,引導主流思想意識形態;社會層面將行業、企業等的人才需求與學校培養人才相結合,一方面學校需要調研市場了解需求,另一方面用人單位、行業等也應該主動合理釋放需求信息,形成單位、學校人才培養與輸出的聯動機制;學校人才培養工作中,尤其要突出教學環節對畢業生的培養,培養出社會用得上的人才,在就業管理工作中,更要重心下移,形成校院二級管理模式,逐層落實。
3.4 減少外部摩擦阻力
在創新開展高校就業工作過程中,要注重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如重視使用如騰訊課堂、騰訊會議、華為welink等新媒體平臺開展就業工作,同時要加強學生及家長自我防范就業陷阱意識,注意保護學生信息安全以及對就業輿情的把控等。
畢業生及畢業生家長的就業觀念守舊,隨著市場經濟發展的飛躍,為了全面提高就業者的綜合素質,為各行各業培養出高技能型的勞動人才,但部分畢業生家長的觀念守舊對就業形勢研判不足,不與時俱進對市場需求把握不準,以及對畢業生的就業干預太多等因素,均可能構成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摩擦阻力因素。因此,需要國家、社會、學校、畢業生合力營造良好就業環境,及時、廣泛調研畢業生就業市場情況,減少畢業生就業外部摩擦阻力。
3.5 各力之間形成拉力,構建人才戰略共同體
教育圍繞“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而培養人,高校既是為國家培養優秀的人,也是為用人單位培養用得上的人,也為社會培養合格的人,還為家庭培養負責任的人。高校把畢業生培養得好,家庭和睦幸福安康,社會穩定和諧,用人單位蓬勃向上,國家更是繁榮昌盛,各力之間互相形成拉力,構建國家人才戰略共同體。
[參考文獻]
[1]楊侖答好疫情試卷一就業考題很關鍵[N].科技日報,2020 (03).
[2]劉占祥.新形勢下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淺析[J],科教導刊,2011(05).
[作者簡介]賈春花(1984-),女,四川巴中市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思政教育;黃鷙(1973-),男,四川成都市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思政教育:曲波(1987-),男,四川成都市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思政教育;趙陳心(1987-),女,河南濮陽市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