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琰芳
【摘要】近年來,隨著外語教育國家發布《外語學習:為21世紀做準備》的外語學習標準,以及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建構主義學習范式等理論研究,英語閱讀評價從單純的注重語言知識考察,逐步轉向關注學生語言知識的掌握和語言能力的發展以及學生的整體語言發展。在我國,隨著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框架的提出,英語閱讀評價不能只關注學生的語言知識,更重要的是從語言能力、文化品格、學習能力思維品質等核心素養方面的評價。
【關鍵詞】英語閱讀;核心素養;閱讀評價
英語閱讀是學生從書面材料中獲取意義的能力,是一個需要主動參與和交流的復雜行為。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習動機、技能發展和實際使用三者互相影響,相互作用。在進行英語閱讀時,學生的閱讀興趣被激發,通過不斷的閱讀體驗,語言理解能力得到發展和提高,從最初的要求閱讀變為主動閱讀,將閱讀所獲運用到實際生活之中。在語篇語言學的領域,認知心理學和語言學家們認為:“閱讀是一種創造意義的行為,是讀者運用頭腦中的非視覺信息(圖式)與作者進行積極的互動,達到創造性理解的雙向交際活動。”學生依靠自身的社會閱歷,在英語閱讀過程中,主動思考、積極構建和靈活選擇。
目前,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和中小學生英語分級閱讀標準(實驗稿)已經對學生進行英語閱讀學習作出了明確的規范和實用的指導。然而,分析我國中小學英語教育現狀發現,學生在進行英語閱讀學習時,尚不能很好地激發自身的閱讀興趣,主動參與到閱讀探究和交流之中,更不用說通過英語閱讀謀求英語核心素養的發展。其中,英語閱讀評價方式較單一,尚不能跟上英語閱讀教學的發展,需要建立科學的閱讀評價機制。
核心素養背景下的英語閱讀評價,要關注學生閱讀過程中的長處、所掌握的閱讀策略、所擁有的閱讀知識以及閱讀反饋背后蘊含的原因。從正面、積極的角度評價學生所擁有的閱讀能力優勢以及為提高閱讀能力而養成的閱讀品格。反對消極地、過度地揭露學生閱讀能力的不足和閱讀品格的缺陷。
評價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時,要堅持“發展性”的原則。據中國中小學生英語閱讀素養發展目標框架:解碼能力、語言知識、閱讀理解和文化意識是構成學生閱讀能力的五個方面。解碼能力和閱讀理解的前提是學生擁有英語語言知識。其中,閱讀解碼能力包括文本概念、音素意識、拼讀能力和閱讀流暢度,是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重要因素。文化意識受學生自身的社會閱歷影響,是學生語言知識的有效補充,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解碼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我們要以動態的、發展的眼光進行學生閱讀能力的評價。在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評價不僅要關注語言知識的發展,更要注重文化意識的發展,為學生進行終生閱讀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
評價學生的英語閱讀品格時,要堅持“有效性”的原則。據中國中小學生英語閱讀素養發展目標框架:閱讀品格由閱讀習慣和閱讀體驗組成。在過去,學生的閱讀評價主要以考察學生的語言知識為目標,過分注重終結性的評價方式。閱讀評價要與閱讀教學相結合,一方面,通過有效的閱讀評價,教師可以從學生的閱讀習慣中獲取豐富的信息,為教學決策提供重要的參考;另一方面,學生的閱讀評價可以嵌入課堂的閱讀體驗當中,成為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實現有效的“為了教學而評價”。在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生英語閱讀不能僅僅局限于學校教學和老師講解,更重要的是創設“學校、家庭和社會”全方位的閱讀環境,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閱讀素材,把閱讀評價運用到實際教學之中,鼓勵學生運用各種閱讀策略,培養有效的閱讀學習能力。
核心素養背景下的閱讀評價,要改變以傳統應試教育作為主導的評價方式,采取檢查學生閱讀過程的形成性評價和側重檢測結果的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通過觀察、互動、測試和分析等手段,全面評價學生的閱讀素養。
一、以“觀察和互動”為主的形成性閱讀評價
形成性閱讀評價是貫穿于整個閱讀學習過程中的評價,采取自然觀察法、課堂提問、小組交流討論、自評表互評問卷和書面或口頭讀書筆記等方式,及時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反饋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個性化特征,為學生提供有意義的閱讀指導。例如:
1.基于課堂提問的閱讀能力評價。老師在課堂閱讀教學中,向學生提出開放性的以形成性評價為目的的問題,啟發學生思考并記錄學生回答的信息,及時給予有針對性的教學反饋引導學生持續閱讀。
2.基于自評表的閱讀興趣與策略的評價。教師除了可以從課堂上觀察評價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策略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還可以通過學生閱讀興趣自評表或閱讀策略問卷調查等方式。學生填寫自評表和問卷調查,在小組內進行溝通交流,教師收集學生的自評表和問卷,及時分析并向學生提供反饋信息。
3.基于書面或口頭讀書筆記的閱讀評價。英語閱讀不僅局限于課堂教學,學生可以通過“個人閱讀”和“閱讀俱樂部”等閱讀方式,向老師提交閱讀書面或口頭讀書筆記。老師通過創造性的“閱讀獎勵計劃”鼓勵學生完成課外閱讀,分析學生對閱讀文本中的故事元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和學生對閱讀文本的反映情況,采取字母劃分等級或無等級的評語方式評價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以“測試和分析”為主的終結性閱讀評價
1. 讀寫結合的標準化閱讀測試。閱讀是一種創造意義的行為,是學生運用頭腦中的圖式與閱讀文本的作者進行積極互動達到相互理解的活動。閱讀和寫作是兩個緊密結合的過程,將讀寫評價結合起來,在自然的閱讀和寫作環境中,評價學生熟練的運用字母和生詞,分辨文字和圖畫的能力。
2. 運用理論和研究分析的標準化閱讀測試。真實性和準確性是標準化閱讀測試追求的評價目標,運用科學的理論和研究分析,建立真實準確的評價模式,有助于學生明確閱讀的主題,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提高閱讀評價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羅丹.小學外語學業評價[M].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2011,9.
[2]王薔,陳則航. 中國中小學生英語分級閱讀標準(實驗稿)[S].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6,10.
[3]王薔,敖娜仁圖雅,羅少茜,陳則航,馬欣,等.小學英語分級閱讀教學:意義、內涵與途徑[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