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勝嬌
摘要: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輸送合格應用型人才的任務,其人才培養的質量直接關系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加強校企合作、推進產教融合是當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結合現實,從產教融合的視角出發探討提高職業教育校企合作質量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產教融合;職業教育;校企合作;質量提升
當前我國的高等教育發展面臨的形勢嚴峻,主要表現為一方面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政策方向的引導下,包括職業教育院校在內的高校紛紛擴招、降低入學門檻,大量學生獲得高等教育機會的同時,學生的素質卻得不到有效保障,增加了學校教育教學的難度,另一方面隨著互聯網技術和經濟的轉型,市場對人才素質的要求逐漸提高,提高了職業教育院校教育教學的標準要求,再加上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發展尤其是對第三產業的影響,一批中小企業發展面臨危機,裁撤員工甚至破產,大學生的就業形勢不容樂觀,作為我國應用型建設人才的重要培養來源,職業教育院校也承擔著改革發展的壓力。
基于上述背景,本文結合個人經驗與當前現實,從職業教育院校校企合作的視角出發,探討提升職業教育院校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學校可持續健康發展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夠為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一、產教融合
(一)概念
產教融合是校企合作的深度合作形式,是社會產業與學校教育的有結合,具體是指相關職業教育學校根據其自身設置的專業,積極建立開展相關的專業產業,最終目標是將職業教育院校培養成人才培養、學術研究、科研服務三位一體的產業型經營實體,從而將相關的企業與學校融為一體的辦學模式[1]。
(二)重要性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2]。對學生來說,深化產教融合有利于為學生實習實踐提供豐富的平臺和機會,鍛煉其將課堂所學知識轉化為實際應用的能力,促進其綜合素質的提升,縮短從學校到社會的適應期;對學校來說,深化產教融合、加強校企合作是推進職業教育發展的關鍵舉措,有利于充分調動多種資源投入人才教育,提高教學效率,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對國家和社會來說,深化產教融合有利于為經濟發展提供合格的應用型人才,提高經濟建設的效率,同時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提升國家綜合實力。
二、當前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完善的法律和制度保障
具體表現在一方面國家宏觀法律不完善,現有的《職業教育法》僅從宏觀角度提出了職業教育辦學的宗旨和相關思想指導,內容宏觀廣泛,缺乏關于產教合作、校企合作的明確細致的規定;另一方面地方的規章制度不成體系,零散雜亂,由于宏觀法律缺乏細致的規定,各地自身制定了細致的條目,但是由于缺乏科學的指導,規則內容零模糊,無法提供可靠的約束力。無論是宏觀法律體系還是地方規章的不完善,都無益于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推進,導致相關方在改革過程中無法可依,亂象叢生。
(二)合作內容囿于表面,收效低
產教融合的推進過程涉及到學校和企業兩方,但是這兩個主體的根本利益存在較大矛盾。企業是以營利為目標的組織,重視最大程度開發人力的經濟價值,學校是公益性的事業單位,關注人才培養的質量與對社會的奉獻,二者利益和目的存在本質差異,而這一差異在當前并沒有得到妥善的解決,進而導致雙方的合作僅停留在信息公開共享等表面淺層,無法深入,進而影響二者合作的效果。
(三)缺乏第三方監管力量
當前產教融合政策的具體執行存在很多問題,具體表現為第一執行過程中生搬硬套,不顧地方現實;第二為了便宜形式,故意誤解、歪曲政策實際;第三是行動的力度和強度不足,使政策效果遠遠達不到目標要求。而導致上述問題的原因除了法律規章的不完善,還在于第三方監管評估力量的缺乏,由于缺乏第三方的力量,導致一方面執行者缺乏外在的約束力量,另一方面執行者的行動得不到正確的反饋,摸黑行動,無法根據反饋及時調整自己的行動,從而增加了試錯的成本。
(四)缺乏長效合作機制
部分職業教育學校與企業的合作停留在短期、應時性階段,雙方缺乏長效合作的文化傳統和生態,進而導致學生缺乏進一步深入了解合作企業的機會,影響其參與的熱情和信心,同時短期、應時的合作增加了雙方溝通和交流的成本,也無益于雙方資金、資源的共享。
三、提高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質量有效性的具體措施
(一)建立完善系統的法律規章制度
首先,國家層面要綜合多方意見彌補現有法律制度的缺漏,補充《職業教育法》中關于產教融合的制度規定,明確各主體在貫徹落實產教融合改革過程中的職責義務、權力管理[3],從而規范產教融合的推進路程,避免出現偏差錯漏。其次,地方要在國家宏觀法律體系的引導下結合地方特點制定貼合地方實際的補充性法規,堅持以國家法律為根本,地方規章為輔助的基本原則,提高政策執行的靈活性,使各項工作能夠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建立完善第三方監管評估力量
建立針對校企合作質量的監管和評估力量,包括各級政府、行業、涉及主體和社會輿論四個方面。一方面要監督產教融合各項政策的貫徹落實是否符合國家法律規范,規范相關主體行為,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另一方面監管評估機構要根據實際效果給予執行者真實的數據支持和效果反饋,最好能提供其改進意見和方法,從而幫助其及時調整執行方向,降低試錯成本,提高產教融合的推進效率。
(三)加強合作深度,建立利益共同體
盡管企業與學校之間存在較大的利益目標分歧,但從根本上來說,二者行動的最終效果都是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因此雙方需要進行深度的溝通與合作,除了傳統的信息交換和信息共享之外,還可以增強雙方資源、人力方面的合作,例如企業為學校在校生提供寶貴的實習實踐崗位,而學校可以根據企業和行業發展要求推動課程教學的改革,提升其人才培養的適用性,二者在面臨重要問題的選擇時適當妥協和讓步,換取雙方深入、長效的發展,從而實現校企合作的長遠利益。
(四)形成校企合作的文化傳統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長遠良性運行絕非可以一蹴而就的,因此雙方要建立長久、長效的合作機制還有賴于文化傳統、文化生態的建立和延續。學校要加強校企合作的宣傳力度,結合線上微博、微信宣傳和線下海報、橫幅、校報等方式營造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校園氛圍。定期開展校企合作活動等,例如開辦宣講會、交流會等,邀請企業代表來校演講,解答學生問題,增強學生對企業的認同感,縮短二者距離,同時還可以以企業為核心開展校園競賽[4],鼓勵學生認識了解合作企業,從而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增強對學生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實現雙方的長足發展。
結語
綜上,本文針對當前職業教育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針對性的解決方法,職業教育不同于高校傳統的素質教育,推動校企合作、貫徹落實產教融合是其教育改革、創新的必然舉措,在就業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推動校企合作刻不容緩,希望本文能夠為相關人士提供一定的參考和支持。
參考文獻:
[1]?? 趙薇,魏云.基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職業教育教學模式研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0,3(12):106-109.
[2]?? 張靜.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政策落地的地方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16):49-53.
[3]?? 徐杰,王敬.產教融合下職業教育校企合作質量有效性及其提升措施[J].成人教育,2020,40(05):69-73.
[4]?? 孫廷,馬質璞.產教融合視域下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園藝技術專業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20,48(03):274-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