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孟娥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在小學教學當中,班主任也越來越重視采用網絡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而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傳承幾千年的優秀歷史文化,對于影響著中國人民的價值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這也是作為班主任德育教學非常有價值的素材,通過采用傳統文化的教學方式,能夠積極地組織學生在課堂上對經典進行誦讀,進而通過不斷地課堂教學,有效地滲透傳統文化的教育,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具有非常大的作用。
【關鍵詞】網絡視野;小學班主任;傳統文化;德育滲透;策略
班主任作為管理整個班級的領導者,對于形成良好的班風、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思維品質,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這就要求班主任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對班上的學生起到一個良好的道德模范作用。同時,積極地堅持以弘揚中華民族傳統優秀文化與國外優秀文化相結合,注重培養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引導學生樹立開闊的眼光。這也就要求班主任要積極地采用網絡教學的方式,對學生展開德育,充分地將德育教學滲透到學生的日常學習當中,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質量。
一、將網絡教育作為班主任傳統文化德育滲透的重要目標之一
網絡教育主要就是通過網絡的方式,逐步幫助學生學習課外的其他相關學科的知識,進而通過網絡的方式,提高自己應當具備的良好道德素質以及行為修養,而且,網絡教學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能力以及思考方式,進而提高學生對于網絡的認識,充分采用網絡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個人行為修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德育學習能力,同時也能夠有效地幫助小學班主任建立良好的班級德育教學氛圍,促進課堂德育教學氛圍的提高。
二、以“孝”為基礎,幫助學生樹立道德品質
小學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過程當中,應當以“孝”文化作為培養學生德育最基本的文化。作為小學生,只有具備了以“孝”為基礎的德育文化之后,其他的德育文化才能夠進行適當的開展,《孝經》曰:“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作為小學生,只有具備了良好的“孝”的道德修養,在個人的道德成長發展過程當中,才能夠很好地展現出自己的道德文明風范,進而在不斷的學習過程當中,學會怎樣做一個具有孝道的人,這就要求小學班主任應當以培養學生樹立以“孝”為基礎的傳統道德文化為主,進而不斷地提高學生的德育教學質量和效果。
不僅如此,在培養小學生的“孝”文化德育教學當中,班主任需要逐步地培養學生對于父母的感恩之情,讓他們能夠在課堂的學習過程當中,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回報父母。同時,在進行教育的過程當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在對待父母的時候要孝順,對待師長的時候要表現出尊敬之情,對待同學的時候要表現出友善之情,使得學生能時時刻刻地感受到自己的真心,進而真誠地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只有通過這種方式,才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德育水平。
此外,教師還要在課堂上積極地為學生解釋關于“孝”的文化,充分地引導學生明確自己忠于國家的社會化體現,進而逐步培養學生對于祖國的熱愛和維護之情,培養自己回報祖國的愿望,使得學生在不斷的學習過程當中,能夠對自己負責,時刻地管理好自己的行為和語言,充分地采用自己的思想、行為方式來感化身邊的每一個人,進一步地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規范,使得他們在學校里能夠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小學生,進而使他們對于這個德育的學習能夠變成一個日常生活的習慣,不斷地在生活當中,學會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學生,逐步地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日常行為修養,真正地提升學生的自身道德素質。
三、加強班主任對于網絡德育方式的創新
在小學班主任傳統文化滲透教育過程當中,班主任應當有效地采用各種各樣創新的方式,加強對于學生的網絡教育,進而使得小學生能夠意識到自己在網絡教學當中的責任。在小學的德育當中,網絡教學應當起到一個輔助的作用,這就要求小學班主任在進行德育滲透過程當中,還要有效地避免小學生對于網絡產生的強大好奇心。在現階段的教學當中,網絡教學對于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教學效率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時,也幫助班主任建立了一個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但是這種教學的方式,只能作為一種輔助的手段,教師需要采用創新的方式,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心理特征,創建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小學生網絡德育教學的學習氛圍,進而充分地吸引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和興趣,巧妙地對這種學習方式進行宣傳,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使得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的德育教學當中,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四、讓國學經典走進課堂學習中
小學班主任要想有效地將傳統文化納入學生的德育學習當中,這就需要積極地選取一些經典的國學文章,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進行誦讀,同時采用科學、合理的方式,查找一些相關的國學經典的文章或者是資料,還有動畫和視頻等素材,在課堂上進行播放,讓學生觀看。通過這種生動形象的德育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地集中學生的課堂學習注意力,進一步幫助班主任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從而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質,通過這種網絡的學習方式,也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課堂學習好奇心,進而促使學生成為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時代少年。
不僅如此,在小學的各個學科當中,都蘊含著非常優秀、豐富的傳統文化,小學班主任就需要在上課之前,充分地采用網絡的方式備好課,同時查找一些適合學生學習的資料以及文章,在課堂上通過PPT等方式進行展示,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和理解,不斷地通過這種教學的方式,將德育文化滲透在課堂的學習當中,進一步地促進學生對于傳統文化進行分析,從而形成一種良好的道德情操。
此外,由于國學經典當中蘊含著許多豐富的語言以及美文等,這些文章的節奏感都很強,讀起來朗朗上口,非常適合學生進行誦讀,還有一些文章當中蘊含著非常豐富的人生哲理,以及一些有趣的經典名言等,這些傳統文化都具有非常大的價值,引導學生進行理解和接受,進一步幫助學生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積極地引發學生對這些國學經典進行誦讀和理解,使得學生在不斷的國學文化的熏陶之下,可以有效地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班主任也能夠對學生進行一個有效的管理,而且學生在閱讀這些國學經典的時候,班主任就可以知道學生學習和繼承了哪些優秀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引導學生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的精神,使得學生在不斷的德育教學的學習當中,能夠對自己的學習有深刻的體會和認識,充分提高自身的德育素質和能力,有效地提高班主任對于班級管理的效率和質量。
五、在對學生進行日常管理當中,廣泛地運用國學經典
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德育滲透的過程當中,還需要有效地采用網絡的教學模式,有效地實施德育教學,不斷地將國學經典滲透在整個班級管理過程當中,通過傳統當中的一些國學的經典,來對學生的日常行為以及學習方式進行規范和教導,不斷地引領學生在德育學習過程當中,感受到國學經典的智慧以及魅力。同時,班主任還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播放一些關于德育教學的動畫和圖片,進而引發學生對于德育文化進行思考和分析,同時,學習一些網絡上比較優秀的日常行為規范,對他們的行為進行模仿,加強對自己的日常行為的約束和管理,通過這種引進國學經典的方式,提高了班主任對于學生的日常管理的信心,也促進小學班主任對于傳統文化在德育中的滲透。
不僅如此,在日常對于學生的管理當中,教師還要逐漸地學會采用國學經典的思想方式,來對學生進行德育,通過這種引進國學經典教學的方式,也能夠起到一個良好的管理效果。例如,在日常的班主任對于學生的管理過程當中,當班級上的兩個學生發生激烈的沖突的時候,班主任就可以及時地了解這個情況,對發生沖突的兩個學生進行德育,逐漸引導他們學會與班級同學之間形成友善的良好的德育行為。
例如,《弟子規》這篇文章,教師就可以采用網絡的方式,在網上尋找一些相關的圖片和動畫,引發學生對文章進行思考和理解。這種通過網絡的教學方式的教學效果,對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德育教學質量有著非常顯著的效果,使得學生能夠在學校學習的過程當中,學會與他人和睦相處的良好道德品質,進一步明白一些為人處事的道理,引發學生對于自己的思想行為產生思考和感悟。同時,班主任要想有效地滲透傳統文化的德育教學,還需要利用每周一節課在班上開展一些關于國學的學習,讓學生通過誦讀的方式,對文章進行感受和理解,有效地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及時地改變一些不良的日常行為,進一步促進德育文化的滲透和實踐,使得學生在不斷地進行德育學習的過程中,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思,對自己表現不好的日常行為進行及時地糾正和改善,避免以后犯同樣的錯誤。在每周一節德育教學學習之后,班主任還可以引導學生寫一篇每周的學習心得,引導學生對每一周的德育教學進行一個總結,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德育學習效率。
總而言之,在小學的學習當中,班主任要想有效地滲透傳統文化的德育教學,這就需要恰當地采用網絡教學的方式,同時利用視頻以及動畫這些學生喜聞樂見、生動形象的方式,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德育學習質量的提高,使得他們在德育學習當中能夠集中注意力,充分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從而對自己的行為進行約束和規范,進一步學習到與他人和睦相處的處世之道,這就更需要班主任廣泛深入地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教育,進一步促進學生傳統文化德育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李林經.傳統文化在小學班級德育管理中的運用路徑[J].新課程,2020(22):217.
[2]王立敏.論述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創新策略[J].山西青年,2019(24):162.
[3]潘華.探討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徑[J].祖國,2019(14):237.
[4]黃日葵.淺談小學班主任在德育管理中的傳統文化滲透[J].新課程(中),2019(06):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