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
摘要:分析STEAM教育相關理論及STEAM教育研究現狀,探討了STEAM教育理論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藝術素養培養的關聯性,通過藝術綜合實踐,提出了加強藝術與其他學科融合、創造藝術氛圍的教學情境、開展藝術綜合實踐教學、豐富評價方式的策略,旨在提升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藝術素養,為培養高質量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提供理論依據,也為提升我國幼兒教師藝術素質水平提供實踐參考。
關鍵詞:STEAM教育 學前教育 藝術素養 綜合藝術實踐
中圖分類號:G6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18-0052-04
當前,我國幼兒園教師的整體藝術素養不能滿足幼兒園實踐教學工作的需求,這與人才培養目標和藝術素養培養有很大關系。很多高職院校的學前教育專業開設的藝術課程都相對獨立化、專業化,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只重視藝術技能的鍛煉和培養,阻礙了我國幼兒教師的整體藝術素養的提升。因此,學前教育專業要充分考慮綜合藝術的特性和幼兒藝術教育工作的特點,這樣才能全面提升我國幼兒教師的整體藝術素養,培養出具有較強的綜合藝術水準、符合幼兒教育工作要求的優秀教師。
本文基于STEAM教育理論特征與幼兒教師職業崗位需求,以藝術綜合實踐課程為例探討教學改革。藝術綜合實踐課程以項目化實踐教學的方式,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多種專業藝術理論及技能融會貫通,以激發其學習興趣,加強其相互合作能力,培養其團隊協作意識,全面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
一、STEAM教育理念
(一)STEAM教育
STEAM是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s)和數學(Mathematics)的簡稱[1],是最早由美國政府提出的跨學科的綜合教育[2]。STEAM教育打破原有學科的界限,提倡項目化學習方式,重在體驗和實踐,為教育理念和學習方法提供一種新的可能[3]。STEAM教育雖起源于美國,自20世紀90年代以后,在韓國、英國等國家和地區越來越普及[4-5]。
STEAM教育對于培養創新能力起到重要作用。由于STEAM教育涵括的五個學科分別影響著創新能力的不同方面[6],因此在STEM教育基礎上加入了藝術的STEAM 教育,有利于學生從藝術的角度認識、學習不同學科的知識,學會融會貫通,提高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STEAM 教育的主旨是通過學生主動的學習探索,培養其創新意識和綜合發展能力。
(二)STEAM教育理念的特征
STEAM教育最重要的特征是綜合性[7]21。知識不能完全按學科劃分界限,不同領域的知識經常交叉融匯在一起。STEAM教育理念中,教師可以采用項目教學的方式,從不同的角度把各學科知識聯系起來,學生可以在項目實訓過程中將知識融會貫通。
STEAM教育的情境性強調學生在學習環境中獲得知識,學習質量受環境的直接影響[8]。學生在情境引領下完成學習任務,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鍛煉自己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STEAM教育的實踐性注重教學過程中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和鍛煉[19]。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創設一個能讓學生親自體驗、動手操作并且發揮創造力的學習情境。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獲得結果性知識,還能學會解決問題的過程性知識。
STEAM教育的合作性強調學生的團隊意識與合作能力的培養[10]。在此過程中,團隊隊員互相合作、互相激發,完全進入學習情境中,將個人能力貢獻給整個團隊,其他隊員可以借鑒學習,同時也提高自身的知識和技能。這也與目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綜合素養培養的教育理念相契合。
STEAM教育不僅具有STEM教育的特征,還具有藝術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融入人文藝術,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對未來社會的影響力及其全面發展。
二、國內外STEAM教育研究現狀
美國、英國、韓國等都已開展了STEAM教育的實踐[11]。如美國推出的引路機構(PLTW)項目,該項目還推出一些專業網站來吸引學者更多的關注[12]。近年來,美國專門建立了STEAM中學,優異者還可以先修大學課程。在美國、英國的部分高職中也設置了STEAM課程,以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及動手實踐能力[13]。
國內關于STEAM教學的研究應用多集中在中小學、科技、創新能力等方面[14]。從中國知網統計結果來看,其中關于STEAM教學時間項目的研究文獻占28.87%,關于創客教育的研究文獻占13.38%,關于STEAM教育理念本身的研究占7.04%。李慧敏[15]的研究中探討了將STEAM教育理念引入“雙師型”教師的培養。王晶、宮凌勇[7]23提出了基于STEAM教育理念下高校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策略和基本流程。袁磊、趙閃[16]在研究中明確提出STEAM教育理念中的藝術在培養認知能力、創造性思維及表達自我方面都起著積極作用。葛詩婕[17]提出5G時代為STEAM教育的項目學習和創新能力培養的創客教育提供新的發展和革新。云方[18]在研究中基于傳統教育的弊端提出了加強學科聯系、創設工程情境、構建多元評價的STEAM教育策略。
總體而言,關于STEAM教育理念的研究越來越受到國內學者的重視。目前,STEAM教育僅在“十三五”規劃被提出,還沒有官方發布的STEAM教育具體實施方案等相關文件。國內研究學者對STEAM教育的研究還不成熟,僅限于查看資料文獻。國內具有STEAM課程開發能力的團隊較少,很多都是摸著石頭過河,缺少專業培訓。研究學者對STEAM教育理念的理解也有局限,未能與我國所提倡的素質教育銜接,套用國外STEAM痕跡明顯,在整合跨學科課程方面還遠遠未達到標準要求。在STEAM教育理念與高職院校學生藝術素養培養方面的研究還較少。
三、STEAM教育與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藝術素養培養的內在關聯
(一)STEAM 教育理念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藝術素養的要求
1.掌握綜合藝術技能
STEAM教育理念的綜合性要求學生掌握多學科知識,這一點和未來工作崗位對學生的要求不謀而合。幼兒教師的工作崗位,要求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不僅要掌握文化、科學基礎知識,還要有說、彈、畫、唱、跳的綜合藝術技能,同時要具備融合這些藝術技能開展幼兒教學的能力。
2.參與實踐活動,掌握實踐活動規律
STEAM教育理念的實踐性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以實踐項目活動為載體獲得知識。幼兒園的孩子要在實踐活動中探索世界、了解世界,這要求幼兒教師具有參與實踐活動、組織實踐活動的能力。STEAM教育強調科學性與人文性同等重要,應使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問題,進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實踐教學活動中,學生不只是參與其中并獲得相應專業技能,還要在實踐中分析總結實踐教學規律,以備在未來職業生涯中得以應用。
要培養出具有較高綜合藝術素質和實踐能力的專業人才,必須改變只注重培養學生專項藝術技能的傳統思想,要以項目化實踐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綜合藝術技能,全面提升學生藝術素養,從而更好地為幼兒藝術教育工作。
(二)STEAM 教育理念在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藝術素養培養的實踐
將STEAM教育理念引入該專業的藝術綜合實踐課程,改革課程教學內容,實踐中融合多學科知識,如將多媒體制作技能、三維動畫知識等融入藝術技能的教學內容;改變傳統教學方式,學生組成團隊通過項目化實踐教學共同學習、探討。實踐教學中建立多元化評價體系,不僅有過程性評價、結果性評價,還有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價,甚至加入社會評價。
首先,運用STEAM教育知識技能的綜合性特征改革教學內容。藝術綜合實踐課以幼兒故事創編為載體,把各個藝術課程的知識、技能與其他學科的知識融合在一起。如在故事創編時,讓學生展示其兒童文學創作功底,改編故事情節;在幼兒故事表演過程中,結合幼兒手工制作、幼兒繪畫、幼兒歌曲和幼兒舞蹈等多種方式進行表演;最終展現成果時,可將多媒體制作課程、二維及三維動畫、視頻剪輯等知識技能綜合運用起來。這樣就可以優化教學內容,解決了傳統藝術課教學中各課程相互獨立、不能融合的問題。
其次,運用STEAM教育的情境性和實踐性特征改革教學方式,翻轉課堂。藝術綜合實踐課采用項目化教學,要改變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根據學生情況設置項目情境任務,平均學生能力,組隊合作,學生在完成項目任務的過程中相互溝通、交流、幫助,共同完成任務。教師要以平等交流的心態給予學生方向性、建設性的建議。
最后,建立多元化評價體系,以提升學生的綜合實戰能力。在藝術綜合實踐過程中,把全班分成幾個創編表演組,有意識地平均化各組實力,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競爭意識,加強團隊協作能力。課程中不僅有過程性評價、結果性評價,還有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價,甚至加入社會評價,通過多維度的評價,不斷總結進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通過藝術綜合實踐課程的訓練,在創設的幼兒園工作環境中,學生提高了學習主動性,掌握了幼兒藝術教育所需的各項技能,鍛煉了融會貫通的能力及團隊合作能力,進一步激發了創造力,提升了自身的綜合素質,增強了快速適應幼兒園藝術教育工作的綜合能力,縮短了自身的藝術素養與實際幼兒園工作崗位需求的距離,畢業后很快就能適應幼兒園藝術教育工作。
(三)藝術綜合實踐課——以創編《小豬變形記》故事為例
1.教學目的
通過兒童故事創編,發揮學生的想象力,鍛煉他們的團隊配合能力和綜合知識技能運用能力,從而逐步把他們培養成為具有較高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的優秀幼兒教師。
2.教學重點
創編《小豬變形記》的幼兒故事。
3.教學難點
創編過程中各類藝術技能的綜合運用。
4.教學過程
(1)師生問好、引入主題
在一節課的開始,首先給同學們播放故事《小豬變形記》,以引起學生學習興趣,集中注意力。其次告訴同學們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及重點,要求學會借助我們所學習的藝術表現方式把這些兒童故事更加惟妙惟肖的呈現給孩子們。
(2)情趣式學習導入
再次給學生播放這個兒童故事,讓學生閉上眼睛,一遍聽故事,一遍去想象故事中的場景、角色。聽完后請學生用簡短的語言總結這個故事。
(3)思維導圖故事情節分析
通過繪制思維導圖來分析整個故事。帶領學生一起分析整個故事情節,分析有哪些故事情節、有哪些場景、有哪些人物角色,這些人物角色有哪些表情、動作。
(4)幼兒藝術故事展示要求
幼兒藝術故事創編要求有四個:a.要充分發揮我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b.綜合運用我們所學的各類藝術技能,包括繪畫、手工、演唱、演奏、舞蹈等。c.故事情節要合乎情理,符合幼兒的欣賞心理,要富于情趣。d.幼兒故事的展示時間在五分鐘左右。
(5)幼兒藝術故事創編前的準備
各小組集體商討展現幼兒故事的表現方式,根據每個成員的不同特點分配不同的工作任務。各小組根據自己選擇的表現方式,準備相關材料、道具等。準備過程中,教師仔細觀察,了解每一組的準備情況,觀察每一個成員的動向,發現問題立即解決。
(6)幼兒故事創作學生分三組創編過程及展示
①第一組學生制作彩泥塑造形象,講故事。利用各色彩泥制作故事場景和人物角色。展示時,兩名學生在講臺上操作這些小人偶,一名學生配音旁白,一名學生配音小豬,另外一名學生通過配音飾演其他角色。
②第二組學生以繪本為載體,編制小動畫,展示創編的藝術故事。學生在速寫本上分別繪制場景背景圖,繪制故事人物角色。通過配音將故事通過語言描述出來,搜集背景音樂和一些音效。然后將小組成員繪制的場景和角色以及配音、音效、音樂制作成PowerPoint小動畫。最后直接播放幼兒故事動畫進行展示。
③第三組學生以音樂舞臺劇的方式表現幼兒故事。小組成員集體編寫劇本,調整故事情節。組員制作舞臺背景、服裝道具,并尋找背景音樂。首先布置好舞臺背景,學生們按照劇本有條不紊地表演。
5.教學評價及總結
每一組學生展示完作品以后,首先由各組長對本組作品進行評價,其次其他組長對其他組作品進行評價,然后教師進行點評,最后學生根據教師的建議進行整改,提高創編水平。
四、STEAM教育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藝術素養培養的啟示
(一)加強藝術與其他學科的融合
STEAM教育理念和幼兒園教師工作崗位都要求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具有綜合性,培養的學生能掌握多學科知識,具備融會貫通的能力。在培養學生藝術素養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斷總結和積累經驗,合理設計,融合各學科課程。
(二)開展藝術綜合實踐教學
STEAM教育的實踐性和合作性特征就是要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培養其實際操作能力,促進其主動學習,引導其積極探索。教師在實訓中要引導其參與項目,將學生組成團隊,共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通過項目綜合實踐的教學,使學生學會溝通交流,在愉悅輕松的環境中,激發其更大的創造力。
(三)豐富評價方式
STEAM教育的教學過程是師生思維的活動過程,通過教學活動激發學生思維,而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將更有助于師生對教學活動的總結反思。學前教育專業藝術綜合實踐課程呈現多種表現方式,除了傳統的教師評價,學生在展示自己的成果過程中可以加入自我評價,互相評價;學生作品可以面向社會公開展覽或演出,增加社會評價。這樣可以讓學生進一步了解社會所需,提升自己的技能,以便畢業后快速適應職業崗位需求。
五、結語
在本研究的基礎之上,將繼續探討STEAM教育理念中科學、技術、工程、數學與藝術的關聯,使之更好地與藝術融合,進一步完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藝術素養培養的課程體系,對藝術綜合實踐課程進行改革,為提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藝術素養提供更多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魏曉東,于冰,于海波.美國STEAM教育的框架、特點及啟示[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4):40-46+ 134-135.
[2]李剛,呂立杰.從STEM教育走向STEAM教育:藝術(Arts)的角色分析[J].中國電化教育,2018(9):37-45+53.
[3]趙慧臣,陸曉婷.開展STEAM教育,提高學生創新能力:訪美國STEAM教育知名學者格雷特·亞克門教授[J].開放教育研究,2016(5):4-10.
[4]王小棟,王璐,孫河川.從STEM到STEAM:英國教育創新之路[J].比較教育研究,2017(10):3-9.
[5]白逸仙.斯坦福大學STEAM教育的方向及啟示[J].中國高校科技,2018(11):60-62.
[6]孫小淇.國外對STEAM教育活動設計研究的發展歷程[J].現代交際,2018(21):168-169.
[7]王晶,宮凌勇.基于STEAM教育理念高校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新探[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7(9):21-25.
[8]白依寧.淺談我國STEAM教育與核心素養的對接[J].藝術科技,2018(1): 172.
[9]袁利平,張欣鑫.論STEAM教育與核心素養的對接[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5):164-169.
[10]胡畔,蔣家傅,陳子超.我國中小學STEAM教育發展的現實問題與路徑選擇[J].現代教育技術,2016(8):22-27.
[11]雷曉鴿.3D教育與STEAM教育融合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8(29):144-145.
[12]曾婷.STEAM教育的內涵、特征與實施路徑[J].教育現代化,2017(33): 271-273.
[13]尚亞麗.中小學STEAM教育推進策略研究[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7,36(12):139-140+143.
[14]董宏建,胡賢鈺.我國STEAM教育的研究分析及未來展望[J].現代教育技術,2017(9):114-120.
[15]李惠敏.STEAM教育對我國“雙師型”教師培養的啟示[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8,37(9):23-25.
[16]趙閃.STEAM教育探析[J].科技視界,2016(7):156.
[17]葛詩婕.5G互聯網時代下基于STEAM的藝術發展新趨勢[J].美術教育研究,2019(19):99-101.
[18]云方.數字化背景下的STEAM教育[J].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5): 25-28.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