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紅
摘 要:一個民族的繁榮昌盛需要本民族人民有極為強烈的文化自信,能夠為了民族復興與繁榮發展犧牲自己,始終為本民族的優秀文化感到驕傲與自豪,以良好的姿態向他人、向全世界宣傳本民族的優秀文化。其中,歷史本就是一種人文科學,反映著我國五千年的歷史發展,所以初中歷史教師要積極借助本學科教學來培養與優化學生的文化自信,使其真正實現健康成長。從借助娛教資源,豐富學生的文化認識;聯合時事熱點,優化學生的文化自信;組織歷史實踐,增強學生的文化信念三個角度來分析初中歷史教師應該如何培養與優化學生的文化自信。
關鍵詞:初中歷史;文化自信;培養策略
傳統的初中歷史教學一直都是以理論知識的單向傳遞為中心的,具體操作程序為教師講解、整理,學生摘抄、背誦,在短時間內豐富了初中生的識記情況。但是,這就直接忽視了本學科的文化教育作用,無法真正優化學生的文化自信,難以切實優化學生的家國情懷,使其主動投身于復興中華民族的偉大事業中。對此,初中歷史教師要全面開發本課程的人文教育資源,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使其為中華文明的蓬勃發展感到驕傲與自豪,由此優化學生的精神財富。
一、借助娛教資源,豐富學生的文化認識
娛教資源是一種帶有教育性質的娛樂資源,包括歌曲、動畫、影視劇作品等,雖然這些資源是人們娛樂身心的重要媒介,卻也在某種程度上有著良好的民族文化教育作用,可以輕易調動初中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思考這些娛教資源所表現出來的民族氣節與優秀文化。因此,初中歷史教師要積極借助娛教資源來豐富初中生的文化認識,使其及時產生良好的文化自信。
就如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一課教學中,筆者就直接整理了央視一個與歷史文化有關的節目,從中尋找了關于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視頻資源,在歷史課上組織本班學生全面觀看視頻內容。通過視頻,初中生可以自主分析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起源、發展、結果與歷史影響,直接掌握了本課重點知識,有效豐富了學生的歷史認識。通過這一娛教資源,筆者強調了人類的偉大智慧,還整理了我國自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后所展開的科技發明,讓本班學生為近代以來的中國發展感到驕傲與自豪。
二、聯合時事熱點,優化學生的文化自信
雖然歷史學科所收錄的知識點都是已經發生的歷史知識,但是人類社會的發展史本身就是一個連貫的、曲折發展的過程,每一件歷史事件都對現代人類社會的發展有著一定的積極影響,需要將現實資源與歷史知識結合起來,以便讓學生以史鑒今。如此,初中生也能進一步認識中華文明,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因此,初中歷史教師要積極聯系時事熱點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現實問題,使其利用歷史知識去分析現實現象,了解中華文明的蓬勃發展情況,切實樹立學生的文化意識,使其為自己的民族身份感到驕傲與自豪。
就如在“近代科技與文化”一課教學中,筆者就整理了與科技文化有關的新聞熱點,通過英國一位教師關于中華民族的偉大崛起進程的視頻講解導入了新課,還整理了時尚領域中關于“中國風”的發展現狀,以及多個國家都開設了漢語這一語言類課程等多個新聞資料,讓學生了解到中華文化正在以令人驚詫的速度出現在全世界人民面前。如此,初中生就可以切實產生民族自豪感與榮譽感,內心變得十分激動、震撼。然后,筆者再引導本班學生全面整理近代以來的科技、文化發展史,讓學生能夠帶著情感去學習本課知識,使其為人類文明的飛速發展感到自豪。
三、組織歷史實踐,增強學生的文化信念
傳統的初中歷史教學是以課堂理論教學為中心的,缺乏實踐探索,導致初中生無法形成良好的唯物史觀,文化思維也出現了斷層問題。對此,初中歷史教師要積極落實新課改所提出的“實踐與應用”教學理念,切實組織歷史實踐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中華文化的豐富性與先進性,從根本上優化學生的文化信念,為學生的未來成長做準備。
就如在“不斷發展的現代社會”一課教學中,筆者就組織了一次綜合實踐活動,即針對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展開歷史調查,希望本班學生可以全面整理出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現實發展與普及狀況,重點分析我國在計算機網絡技術方面的突出發展,希望學生能夠及時產生民族自信。通過調查,本班學生了解到我國是開發、推廣5G技術的主力軍,有諸多國家都依賴我國的網絡通信技術,從而自然而然地為我國的強大科技力量感到驕傲與自豪。如此,初中生就可以受到實踐啟發,切實優化個人思想認識。
總而言之,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可以直接優化學生的精神世界,使其積累豐富的文化認識,形成正確的文化態度,使其終身受益,所以初中歷史教師要積極利用本課程資源去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切實優化本學科的教學環境與人才培養效果。
參考文獻:
[1]蔡振鶯.基于家國情懷理念的初中歷史教學探討:以“偉大的開端”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8):89.
[2]張聰聰.初中歷史教學中家國情懷的培養[D].開封:河南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