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章旺
摘 要:物理是初中階段非常重要的科目,初中生學好物理不但可以提升個人成績,還能為以后的學習做好鋪墊。物理是一門實驗為主的科學,通過實驗可以驗證很多物理結論。同時,初中物理課堂上,學生做實驗可以讓復雜的知識點變得更加具體,增強對知識的掌握度,初中階段學生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沒有形成完善的學習方法和思維能力,因此,初中物理教學中,老師要以學生為本,讓物理實驗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提高教學效率,構建更加高效的課堂,提高學生的物理素養。
關鍵詞:物理實驗;初中物理;物理教學;重要作用
近年來,我國大力開展新課程改革,國家越來越重視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學生的實踐能力變得越來越重要。這種大環境下,初中物理老師都增強了對物理實驗的重視程度,同時物理試卷中實驗所占的分數比例也越來越大,更促使老師增強對實驗教學的重視。物理實驗可以增強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興趣,當學生對各種現象產生疑問的時候就會有強烈的探究欲望,促使學生投入物理學習之中。而且,概念教學中引進實驗也可以提升教學效率,加快學生記憶知識的速度。物理實驗教學可以提升物理概念教學的效果,有利于實現對基礎知識的鞏固。因此,課堂上,老師要精心設計物理實驗,努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物理素養。
一、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重要性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物理實驗是檢驗物理知識的重要方法,在物理教材中,有很多知識點比較抽象,難以吸引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老師用實驗輔助教學,可以提升物理科目的趣味性,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提升學生學習的欲望。眾所周知,學生在學習中最好的導師就是興趣,只有學生對物理課堂充滿興趣,才會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第一,物理實驗充滿了很強的趣味,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課堂上引進實驗,能夠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第二,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物理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1]。物理學科相關知識的形成與實驗操作密切相關,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實驗可以知道理論知識形成的過程,同時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可以觀察到具體的實驗現象,對于實驗過程出現的問題也會努力探究,保證自身操作能力和探究精神都能夠得以提升。第三,實驗的主要參與人員是學生,學生在實驗中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這也與新課標的要求相符合,也可滿足學生的求知需求。因此,物理課堂上,老師要注重學生的實際操作學習和過程,通過進行實驗完成對課本理論的求證以及物理現象的解釋,強化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和思考,進而全面提高物理教學質量。第四,實驗能夠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體教學中,學生自己動手實驗能夠近距離觀察實驗現象,掌握物理規律形成的原因,鍛煉自身觀察和總結歸納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物理學習習慣和方法。想要學好物理。就離不開實驗教學,學生只有親自動手實踐和操作,才能夠保證物理學習的效率[2]。
二、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現狀
(一)對物理實驗的重視程度不夠
現在,很多老師講課的時候仍舊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不重視實驗,甚至一些老師根本就很少做實驗,不愿意在實驗上花費時間,就算是做實驗,也只是為了獲得一些實驗數據,方便教學。實驗課上,很多老師都以講課和自我示范為主,學生學習知識的方式相對被動,自身的主動性被大大抑制,還有一些老師知道中考不對物理實驗進行考查,認為學生學習物理不需要動手,只需要會解題就好。物理實驗教學中,老師為了提高教學效率、節省時間,把學生做實驗變成了老師講實驗,要求學生把實驗背會,抑制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這樣的方法教出來的學生只能取得漂亮的成績,不能形成物理科目的核心素養[3]。
(二)沒有形成正確的實驗教學方法
由于老師對物理實驗教學的認識存在問題,導致物理實驗課的課堂組織、教學過程以及實驗成績考核方面出現了很大的麻煩。很多老師不想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浪費過多的時間,沒有準備好完善的實驗教案,實驗教學方法單一,不能吸引學生的興趣,嚴重打擊了學生參與實驗的積極性[4]。很多老師進行物理實驗教學的目的僅僅是完成教學任務,沒有確定的實驗教學目標,更沒有完整的實驗教學計劃,教學過程混亂,實驗教學效果差。同時,老師也沒有要求學生自主學習,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沒有得到培養,實驗課成為老師一個人的表演舞臺,學生參與度過低,教學效果差,學生也沒有學習的興趣。
(三)實驗教學缺乏創新,學生一味刻板模仿
傳統教學理念引導下,在初中的物理實驗課堂中,教師為了保證實驗的質量和能夠順利開展,老師會把整個實驗過程演示一遍,要求學生按著演示進行操作。雖然這樣的方式能夠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但是容易造成學生動手操作實驗的過程是一味地模仿教師的動作,對教師的操作方式和方法不斷地重復,完全沒有自主性和創新性,實驗的意義就會喪失,尤其是在一些探究實驗中,由于教師過于主動,給予學生的啟發和提示過多,不僅約束了學生的思維,同時也遏制了學生的想象力。物理實驗教學中不同實驗的結果會因為條件的改變而變得不同,學生只有親自進行探索和操作,才能夠充分認識和應用物理知識,提高自身的物理素養。
(四)學生缺少物理實驗的時間和空間
學生只有做實驗的時候才可以進入實驗室,而且只有學到重點實驗的時候老師才會組織學生做實驗,課后的小實驗以及動手制作等不能引起老師的重視,老師更不會讓學生研究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和規律,也不會鼓勵學生創造發明。很多學校覺得做實驗既消耗人力,又也消耗物力,學生動手實驗變成老師演示實驗,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過低,降低了教學效果,不利于學生的進步。
三、初中物理課堂上實驗的作用
(一)充滿趣味的實驗可以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
物理教材中的很多概念和理論都是通過具體的實驗得來的,物理教材中的很多知識比較復雜,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很大的挑戰,課堂上,如果沒有正確的教學方法和策略,那么老師不僅不能吸引學生的興趣,還很難有好的教學效果[5]。眾所周知,學生在學習中最好的導師就是興趣,學生的學習欲望和好奇心具有重要的價值,對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作用,因此,課堂上,老師要創新教學方式,充分利用物理實驗的特點,激發學生興趣和學習的欲望,保證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之中,提升教學效果。
例如,學習“光的折射”這部分內容的時候,老師在課前可以做一個簡單的實驗:“準備一個裝有水的燒杯,把一根筷子插進杯子里,觀察筷子的變化情況”。老師準備完成后,學生很容易就會發現燒杯中的筷子變短了。這個時候,學生的心里肯定會產生疑問:“筷子也沒有被折斷,怎么就會變短了?”老師接著說:“同學們,筷子是真的變短了嗎?如果筷子沒有變短,你們想知道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嗎?本節課學的知識可以幫助你們解決心中的疑問,你們有沒有興趣學習呢?”通過這種方法老師可以激發出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大大提升了學生課堂參與度,保證每個學生都能集中注意力投入到學習中,增強教學效果。
(二)學生親自實驗增強自身創新思維能力
實驗能夠促使物理教學效果的提升,實驗過程中,學生需要自己動手、自己思考,遇到問題的時候需要自己探究,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法。同時,老師也要鼓勵學生創新,變換實驗思路,擺脫教材的限制,增強創新實驗能力。所以,課堂上,老師只需要簡單介紹實驗內容,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其研究,自己設計實驗過程與內容。這樣,學生的探究能力就會得到提升,對知識的理解就會更深入,同時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會提高。
例如,自制電磁鐵的實驗中,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制作,正常的方法就是把帶有薄絕緣皮的導線繞在一個釘子上,連接在電路中。學生可以創新思路,設計不同長度、不同粗細釘子的磁鐵,還可以設計線圈數不同的磁鐵,然后判斷哪一種磁鐵的磁力比較大。這樣,通過實驗,學生不僅可以對電磁鐵的簡單結構有初步的了解,更會明白影響電磁鐵磁力大小的因素,增強教學效果,對以后的學習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三)利用實驗培養學生物理素養
物理是一門科學,主要對客觀規律進行研究,物理科目講究實事求是,物理實驗的目的是探究物理規律,分析實驗現象。因此,學生在做物理實驗的時候一定要尊重客觀規律,不能把自己的主觀印象強加進去,加強對實驗中出現的新的現象的重視。老師鼓勵學生思考,找出促使物理現象出現的因素,讓學生的科學素養和精神得到培養。
例如,在“伏安法測電阻”實驗中,老師提供物體,學生通過實驗要測量出這個物體的電阻值,通常,測量結果并不是完全準確的,有一定誤差。老師要鼓勵學生正確面對存在的誤差,分析產生誤差的原因,找到減少誤差的方法等。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完成更加嚴謹的實驗,還能讓學生的科學素養與精神得以培養。
(四)物理實驗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
實驗正是研究科學的具體方法,只有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才可以完成實驗,所以,學生為了成功地完成實驗,肯定會努力學習基本知識。當學生遇到問題時,老師要鼓勵學生多多思考,尋求問題的解決方法。因此,初中物理課上,老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努力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征。還有,老師要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只有多思考才能提升自身的理解力。
物理是初中階段非常重要的科目,想要做好物理教學,增強學生的物理素養和能力,必須要重視實驗,讓學生喜歡實驗、敢于實驗,懂得用實驗學習物理,用實驗驗證自己的看法。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才能產生最好的教學效果,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把學生培養成為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滿足社會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楊代江.物理實驗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探析[J].散文百家(下),2019(11):250.
[2]李秀芳.以問題為導向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探析[J].人文之友,2019(21):252.
[3]楊尊謀.構建初中物理高效課堂的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19(14):167.
[4]孫志龍.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物理演示實驗教學[J].新課程(中學),2019(3):37.
[5]熊軍華.新課標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優化[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8,3(20):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