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
【摘?要】初中音樂教師要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引導學生加強學習,重視知識和能力的積累,不斷實現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展現作品的情境,也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行分析和探討,塑造學生的學習品質,從而確保初中生身心健康成長。
【關鍵詞】審美能力;初中音樂;策略
音樂教學要重視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實現學生個性的發展,完善學生的人格,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感知和理解,提升學生對音樂作品的審美能力,引導學生把握音樂作品的本質。伴隨著素質教育的逐步貫徹落實,教師要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點燃學生的學習激情,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一、初中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作用
音樂是高雅的藝術形式。教師要重視對學生進行優秀音樂作品的藝術熏陶,讓學生提高審美的能力。教師要增強學生的感悟能力,引導學生運用心靈感知的方法評價事物。初中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時期。教師要注重學生審美能力的發展,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音樂作品包含豐富的情感,和時代的背景密切關聯,還和創作者創作時的情感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細細品味音樂作品,增強學生藝術審美的能力,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教師還要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實現學生全面的發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音樂學習能陶冶學生的情操,升華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音樂作品的美,促進學生對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培養學生形成優秀的道德素養,塑造學生的優秀品德。
二、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培養的措施
(一)改進音樂教學方式
愛因斯坦提出,興趣是最好的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引導學生主動聆聽音樂、欣賞音樂、感悟音樂,逐步提高學生的音樂感悟能力。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順應學生的認知規律,調整學生的學習內容,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選擇優秀的音樂作品,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音樂作品。例如,在帶領學生聆聽歌唱祖國的激情澎湃的歌曲時,教師就要引導學生產生感情的共鳴,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調動初中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教師也要注重自己的音樂素養的提升,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進音樂教學方式。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可以借助互聯網來進行音樂背景知識的介紹。當學生欣賞音樂作品的時候,教師要調動學生音樂學習的激情,充分提高學生感悟音樂作品的能力,提升學生的審美水平。
(二)更新音樂教學理念
在傳統的音樂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了解更多的音樂知識,根據學生掌握音樂作品的情況,調動學生的情感,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推進,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滿足學生的多種學習需要。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音樂教學的時候,要更新教學理念,引導學生提高審美的能力。過去,教師在教學中講述理論知識,學生在學習中被動接受知識。其實,音樂教學中應該充滿歡聲笑語。學生的個性如果長期受到壓制,則會限制學生的思維發展。教師要引導學生對音樂的旋律產生愉悅的感受。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了解一些演奏的樂器,欣賞一些音樂作品。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桌子代替打擊樂器,實現師生互動,展示作品的感情。教師要多方面、多角度地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學境界,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
(三)多途徑開展審美教學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師要尊重這個教學規律,重視音樂教學。要想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要根據實際教學的需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多途徑拓展教學的模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如果過于單一,那么就很難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初中音樂教師要綜合考慮學生的身心特點,從多個方面開展教學活動,加強音樂歌唱教學,開展音樂評價,重視音樂欣賞等,從多個途徑開展音樂審美的教學。在歌唱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音樂學習和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音樂來源于生活,教師要在教學的時候將音樂作品融入生活中,調動學生對生活的熱情,調動學生學習音樂作品的激情。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從自己的生活感悟出發,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所思所想來譜寫曲子,對熟悉的生活進行改造和創新,譜寫曲子,激發學生對生活的了解和感知。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狀況進行評價,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適當改編,抓住學校文藝表演的機會,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引導學生相互學習,開展豐富的音樂教學的活動,調動學生的情感,為學生終身可持續性學習能力的提升打好基礎。
(四)加強綜合評價
教師的評價非常重要,能使學生的心靈受到滋養。教師要了解初中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初中生的心智還不夠成熟,需要教師的適當鼓勵和支持。教師的鼓勵和支持,有助于初中生建立自信心。教師可以建立評價機制,對學生音樂學習進行綜合性評價,讓教師的評價成為學生快樂的源泉。當學生在音樂課上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后,教師要鼓勵學生,對學生多加肯定,大力贊揚,以增強學生的信心。即使一些學生在領悟音樂作品的時候有偏差,教師也應該積極鼓勵,多加指導,讓學生撥正前進的方向。教師可以多給學生一些鼓勵的話語,可以給學生多方面的、積極的、綜合的評價,讓教師的語言喚醒學生的心靈,給學生學習的動力,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
(五)創造教學情境
當前,大部分初中生都對音樂有些疏遠,喜歡一些流行歌曲和節奏感強的歌曲,對民族歌曲和古典音樂并不感興趣,這些都是由于學生對音樂的感受不到位,對生活的感悟不全面深刻。因為沒有和音樂作品相關的生活經歷,所以學生很難對音樂表達的情感產生自己的共鳴。要想加強初中生對音樂作品的審美能力,教師就要創造好的教學情境,來強化學生的審美能力,帶領學生在美好的音樂氛圍中感受音樂作品的內在情感,強化學生的音樂感受力,提高學生的音樂專業素養。例如,在學習愛國的歌曲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現歌曲背景的影片,創造歌曲表現的音樂情境,讓學生在音樂作品的情境中理解歌詞的含義,這樣,學生就容易產生自我教育。所以,教師要多帶領學生欣賞和學習一些優秀的歌曲,從而引導學生加強自我教育。教師通過創造音樂作品的教學情境,能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思維和作者的思想聯系起來,讓學生充分感受音樂蘊含的情感,強化學生的音樂感受力。
此外,教師還可以運用多種創設教學情境的方法,除了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還可以采用語言描述的形式。教師可以給學生進行歌詞含義的點撥,引導學生想象歌曲所反映的美好畫面,引導學生提高審美的能力。例如,在教學歌曲《大海啊,故鄉》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朗讀歌詞,采用提問的方式來引導學生描述想象到的歌曲情境,調動學生積極的情緒,引導學生充分感受海外學子對母親、對家鄉的愛戀之情。然后,教師帶領學生利用自己圓潤的歌聲來演唱歌曲,這樣就能全面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師要注重全方位、多角度地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重視循序漸進地塑造學生的學習品質,完善學生的道德情感,引導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師要營造積極高效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提升學生審美的能力,創造學生審美的平臺,讓學生的音樂學習變得更加充滿樂趣,產生持久的學習動力。
參考文獻:
[1]姜曉華.淺談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J].北方音樂,2011(12).
[2]張玉杰.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培養的探討[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6(01).
[3]張培.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審美素質的培養策略探究[J].新課程導學,2015(28).
[4]馬小軍.初中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