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正凱
摘? 要: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著眼于對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進行培養,對于學生的數學學習有著重要意義。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應當將數學理論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并創設啟發性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興趣。此外,教師還應當根據學生實際思維特征以及教學內容,設計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抽象的數學知識。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能夠得到有效提升,為未來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關鍵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培養
引言:
學科核心素養培養作為新時期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是深化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對學生的未來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所以,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優化傳統數學教學模式,構建開放式的課堂,讓學生在交流與思考中探索問題,在趣味性的數學情境中激發興趣,生成發散性的思維。學生只有具備了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才能將機械化的學習轉變為主動的認知,從而提升學習效率,不僅學到數學知識,還真正提高了能力。
一、聯系學生生活實際
小學數學教師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應當注意聯系其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而數學知識技能能夠被運用于生活之中,體現了這一學科的實用性特征[1]。同時,數學教師利用生活化的元素來創設教學情境,還能夠拉近學生與數學學科之間的心理距離,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理論雖然比較抽象,但是在我們身邊有著種種具象化的體現形式,所以離我們并不遙遠。這樣的心理暗示會讓學生減輕心理壓力,在學習數學時即便遇到難題,也會避免因畏難情緒而妨礙其大膽創新。
對于一些抽象化的知識概念,學生往往會感到難以理解,教師便可以將其聯系到學生的生活實際,將陌生的數學邏輯轉化為學生熟悉的現象,從而幫助其理解。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分數的加法和減法》時,可以事先組織學生對于班級中的圖書角中各種類型的書籍進行調查,統計每種類型的書籍在班級書籍總數中所占的比重,并繪制成一張表格。根據各種類型書籍所占的比重,教師能夠自然地將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引入,從而開展教學。
二、創設問題情境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合理創設各種問題情境,啟發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學生可以自主探究,也可以在小組討論中碰撞思想。例如教師在教學《分數的意義和性質》時,為了讓學生認識各種類型的分數,教師可以創設啟發式的問題情境。例如:我們在生活中什么時候需要用到分數?什么樣的數可以用分數表示?什么是單位“1”?等等。部分問題由于比較抽象,學生無法用語言描述清楚,教師可以鼓勵其使用多種方式說明,如圖表、實物演示等等。
三、激發學生興趣
數學對于活潑好動的小學生來說,因其邏輯性、抽象性等特征,較為枯燥難懂,因此一些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不高。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能夠給學生以強大的驅動力,所以教師應當著力挖掘學數學的樂趣,利用多媒體等多種方式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加輕松有趣,從而激發其積極性[2]。例如教師在教學《可能性》一節時,可以制作一個抽獎盒,讓學生通過摸彩球,來體驗“不可能”“可能”“一定”這三個概念。具體的說,教師可以先提出中獎規則:摸三次全是紅球,學生怎么嘗試也無法成功,教師再揭曉真相:里面只有白球,這便是概率中的“不可能”。繼續將箱子中的球的顏色與數量,以及中獎規則進行調整,學生能夠在這一課堂活動中對關于“可能性”的概念留下深刻的印象。而由于抽獎形式的新穎以及其結果的不確定性,學生會全神貫注于教師和抽獎人,從而提高學生在本節課的學習效率。
四、多元化的教學方法
教師在教學中應當使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來使學生的能力得到多維度的鍛煉[3]。例如自主探究法、動手操作法,以及小組討論法等等。在多彩的課堂活動中,學生能夠鍛煉動手能力、表達能力、運算能力等等,綜合實現綜合素養的提高。教師使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應當結合教學目標來考慮,從而幫助學生理解。例如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用折紙、捏泥等方式制作幾何體模型,或從生活中尋找形狀規則的實物作為教具,方便其仔細觀察性質特征;學習《折線統計圖》時,則可以小組合作收集數據,共同完成繪制;學習《圖形的運動(三)》時,教師可以利用班級內的多媒體設備,為學生進行動畫演示,從而讓學生直觀地看到圖形的運動軌跡,理解圖形的平移和旋轉變換,增強其空間觀念。
結束語: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師應當摒棄應試化的傳統教學思想,著眼于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進行培養,從而實現其綜合能力的提升。這對學生將來更高難度的數學知識的學習具有重大意義。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只注重其應試分數而忽視其學習過程,只有關注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所運用的數學思想,培養其調取知識的能力以及邏輯思維水平,才能確保學生真正掌握了學習方法。
參考文獻:
[1]陳六一,劉曉萍. 小學數學核心素養要素分析與界定反思[J]. 中小學教師培訓,2016(05):57-60.
[2]李星云. 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教師課程體系建構[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36(11):45-48.
[3]徐國明. 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的思考與實踐[J]. 中小學教師培訓,2016(07):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