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秋霞
【摘? ?要】隨著新課程標準的不斷改革與發展,高中數學教學的理念和模式也需要不斷革新。因為在新課標下高中數學的教學標準有了較大的變化,高中教師的教學需要與時俱進,從學生發展的需求出發進行教學。本文就高中數學課程標準的教育新理念及發展進行研究。
【關鍵詞】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教育新理念;高中數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6?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0)27-0175-02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the concept and model of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also need to be constantly innovated. Because the teaching standards of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have changed a lot, the teaching of high school teachers needs to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and the teaching need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needs of student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new education concept and development of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curriculum standards.
【Keywords】High school mathematics curriculum standards; New education concepts;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一、《高中數學課程標準》的主要特征
在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中有幾個主要的特征:首先是對高中數學觀念轉變,將傳統教學模式下認為的數學促進人類文明的發展改變為數學可以促進人類文化和思想的發展。其次,這個課程標準促進了數學發展理念的創新,有針對性地對新形勢下高中數學的發展理念進行創建,更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可以有效促進新型教育觀和學生觀的構建,也可以促進教學內容和數學核心素養的有效聯系。接著,課程標準對數學課程進行了創新,讓高中數學在進行教學工作的開展中可以促進學生終身學習觀念的確立,進而讓學生的數學學習可以滿足國家對數學人才的需求。最后,高中數學的核心素養還明確了與傳統高中數學之間的界限,實現了基本數學知識的更新,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促進個性化品質的培養,教學工作得以順利展開。
二、《高中數學課程標準》的教育新理念及發展
(一)對建構主義教育觀的認識
在建構主義的教學觀中,普遍都認為世界是客觀存在的,而且每個人對信息的認識都是不一樣的,每個學生都可以將自己對知識的認知體系結構起來構建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再加上人們的經歷和認識不同,所以每個人構建的世界也是不同的。由此可見,建構主義教育觀更加重視對所學知識的積累和數學結構的構建,這種教育觀念更有利于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和數學學習場景的構建。高中生可以擺脫傳統觀念的束縛,跨越學科之間的界限進行探究式學習,實現學習目標,成為真正的學習參與者。另外,在對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新教育理念進行學習時,一般都可以將學習的內容分成不同的層次,然后從學生學習的實際出發,對學生的高中數學學習設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在教學中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教師可以讓其反復地對基礎知識進行練習,多掌握一些概念性的具體知識。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高中數學教師可以讓其對學習復雜性的概念,從自己的能力入手,建立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適當進行探究式的學習。在建構主義教學中,還可以科學地改變教學情景,從知識的多個角度出發,探究各個概念和具體教學情景之間的聯系。同時高中數學的標準還將課程的內容分成不同的版塊,并且認為這種不同的知識版塊之間有著內在的聯系,想要學好高中數學,高中生就要積極地構建一個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以初級目標為基礎進行高中數學的學習。最后也要注意做好對后續知識的學習,讓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數學知識。
(二)對教育觀的理解與發展
在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中,要注重學生心理建設的需要。尤其是在高中階段學生學習的主要目標就是在學好數學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提升每個學生的核心素養,滿足每個學生的個人發展需要和社會發展需要。標準中尤其重視對學生個人素養的提升,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作為重點,更加關注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和接受能力的培養,也要適當地降低高中數學的難度,提升學生的技巧化水平,讓學生對數學知識接受起來更容易,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學會解決更多實際的生活問題。另外,對于數學史課程的講解,也要涉及一些數學名人的數學成就專題講解,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更加了解數學知識的發展歷史,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拓寬學生的數學學習視野。
(三)對大眾教育觀的理解與發展
在大眾教育觀的體系中,主要提倡的是人人平等的大眾社會意識和民主責任感。首先,大眾教育觀主要關注的是數學的社會需要,高中數學課程標準的教學就是為了滿足公民的數學需要,讓公民都能將學到的數學有所用處。其次是大眾教育可以滿足學生的生活需求,讓高中生可以真正理解數學學習的意義,讓數學的學習可以滿足多科目的高中教學需要,使學生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的意愿,發揮自己的才能,發掘自己的優勢,不斷適應多方面的社會需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對實用主義教育觀的理解
在高中數學課程標準的發展中,實用主義觀念所提倡的就是不斷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實用技能和知識掌握,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進而掌握某種專業的技術技能。這個教育觀非常重視考試,擅長運用各種等級證書對學生的成就進行肯定。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將高中數學知識的學習和社會相關實踐結合起來,讓數學教育承擔促進社會發展的任務,促進學生知識水平的延伸,使學生在高中數學新課程理念的發展中逐漸實現教育觀念的轉變。
綜上所述,在高中數學課程中很好地融入課程標準教育理念,不但有利于教師對高中數學教學過程的反思,還有利于對學生教學目標的設定,讓教師成為教育課程的教育者和開發者,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趙之金.淺析《高中數學課程標準》的教育新理念及發展[J].中學數學教學,2005(02).
(責編? 楊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