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大學生就業壓力進一步加大。就業思政教育能夠切實提高思政教育的實效性,促進大學生就業質量的提高。但目前思政教育和就業教育工作缺乏協同育人機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本文就如何促進思政教育和就業教育工作相融合提出幾點思考。
關鍵詞:就業;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
立德樹人是高校事業的靈魂,是思政教育的基本任務。思政教育為就業教育提供信仰支持和理論層面的指導,而就業教育則為思政教育提供了新方向和新要求。將思政教育與就業教育有機結合起來,能夠提高思政教育的實效性,促進大學生更高質量的就業。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就業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規范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施加系統的影響,使他們轉化形成一定的個體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的社會實踐活動。就業教育側重于職業教育,更準確地說即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教育。高校的就業教育有明顯的實效驅使性,但從本質來講,意在促進畢業生的高質量就業,幫助大學生提升生涯滿意度,獲得個人成長和生涯發展。
舒伯的生涯發展理論將生涯分為五個階段,青年大學生處于一個探索的階段,這一階段以對自我和工作世界的探索和了解為發展重點。如果大學生在該階段的主要任務未完成,將直接影響后面幾個階段的發展。認知信息加工理論指出,生涯選擇是由認知和情感過程的相互影響而產生的,是一項相當復雜的決策活動。個人在知識領域進行自我探索和職業探索,或在決策領域進行決策,都取決于執行管理層面對認知過程的認知,即元認知。通過思政教育,能夠改善元認知技能,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當前環境的發展形勢,樹立正確的“三觀”,進而影響到學生的成才、擇業和就業等觀念,從而影響大學生今后的職業選擇和生涯發展。比如引導畢業生將個人價值追求與國家發展、人民需要緊密結合,將個人的事業同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幸福結合在一起,到基層就業,到祖國需要的地方發展,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等等。
二、高校就業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思政教育和就業教育兩張皮,缺乏融合機制
目前很多高校專門成立就業指導部門,但每個高校的重視程度不一。有些高校的就業指導部門是獨立設置的二級單位,有些高校則是二級單位的下屬部門。在人員配備上缺乏科學性和嚴謹性,專任教師和思政教師未參與到就業指導部門的工作;更有些高校因為人員配備不充足,疲于應對就業工作中的事務性工作,忽視了就業工作中最主要的就業指導工作,更別說頂層設計思政教育和就業教育協同育人工作機制。
(二)就業教育課程中缺少課程思政
大部分高校的職業生涯與就業指導課程過多注重學生就業能力的指導,課程基本停留在生涯規劃方法掌握、簡歷制作、面試技巧等內容上,忽略了對學生更高層次的思想觀念上的教育和引導。雖說方法固然重要,但忽視了從根本上幫助學生,忽略了思想觀念對學生學習和職業生涯的影響,課程往往效果甚微。
(三)就業教育中思政教育部分模式單一
就業教育中思政教育形式枯燥,通常采用單向輸入的方式,激發不了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興趣,學生的接受度和接收度不高,課程建設或活動設計缺乏實效性,喪失了思政教育該起的重要作用。思政教育僅停留在表面,學生無法將所學知識與自身學習、生活和就業相結合。課程或活動不能真正地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思想觀念,直接導致對其就業和整個生涯發展的促動作用不明顯。
三、促進思政教育和就業教育工作融合的思考
(一)健全思政教育和就業教育工作相互融合的機制
高校就業指導部門要做好頂層設計,開展專題研究,促進就業工作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有機結合,促進就業教育工作與思政教育工作相互融合,注重配備和培養專業的就業工作隊伍,建立完善的協同育人工作體系和考評機制。借助如就業指導中心、教研室等平臺,確定“課程思政”要求,加強監督,建立科學的教育評價制度;鼓勵心理教師、專任教師、思政教師等力量加入到就業教育工作中,逐步形成強大的育人合力。
(二)拓展就業教育課程中課程思政教學內容
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難,最主要的原因還在于學生的就業觀念有問題。學生就業觀念缺乏理性,就業方向僅限于選擇公務員、事業單位、大型國企、知名企業等,對于有大量人才需求的其他企業、基層單位缺乏興趣。部分學生一心想要尋求“更好”的就業崗位,就業“騎驢找馬”情況普遍,慢就業現象明顯。在就業教育課程中,不僅要注重教授學生掌握就業技能,還要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和就業觀念。要在課程內容中充分挖掘思政元素,比如在技能和價值觀探索中,可以融入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考和探討,引申到對家國情懷、工匠精神等內容上;糾正學生在擇業與就業時期思想上的偏差和行為上的偏差,增強法律素養,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實現課程思政教育目標。
(三)豐富就業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工作的載體
就業教育除了開設好就業教育的相關課程外,還要提供就業咨詢與指導服務,根據畢業生需求提供個性化服務,過程中要注重思想引領,可以通過家校聯系,共同引導畢業生建立正確的擇業觀念和就業理念。并以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生涯規劃月、就業指導月、社會實踐、實習等形式多樣的活動為載體,開展良好的就業思政教育,融合思政教育,共同引導畢業生轉變內在的思想觀念,強化自身就業能力,促進就業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愛國,廖承莎.“課程思政”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及就業指導[J].文教資料,2020(10):145-147.
作者簡介:
陳芳(1992-),上海財經大學浙江學院 招生就業處,浙江金華,主要從事大學生就業、社會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