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麗丹
摘要:初中階段的美術教學對提高學生的審美觀念、創造性思維以及提升學生動手能力有著重要作用,國畫是初中美術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本文主要闡述國畫課教學過程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重要性、國畫當前的教學狀況分析和目前初中美術教學的實踐探索。
關鍵詞:初中美術;國畫課堂教學;實踐思考
千百年來,國畫一直以自身獨有的魅力傳承于世,經久不衰,屹立于東方文化之巔,國畫是我國優秀民族文化中璀璨的一部分,主要是將三個方面融為一體,即詩、畫、印。國畫主要為我們展示了一個民族優秀的文化素養和精髓。國畫教學不僅能使初中生繪畫水平有所提升,還使得國畫在傳承的基礎上增添更多鮮活的元素,得到了不斷繼承和發揚。
一、在國畫課程教學過程中。初中階段的美術教學工作的重要性
國畫是我國的一種傳統繪畫形式,帶有十分強烈的民族色彩,初中階段的學生能夠通過這一繪畫形式來接觸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加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民族自豪感,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因此,在初中的美術教學階段對國畫內容的教學是十分必要的。
二、國畫教學過程中在初中階段實踐教學的現狀
就當前的情況來看,初中階段的美術教學,對國畫方面的教學效果并不好,比較常見的問題就是,美術老師的教學觀念十分傳統且單一,不能激發學生對國畫的學習興趣。具體內容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初中階段的美術教學過程中,對國畫課程的教學只占據幾個課時,并且在日常練習中容易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例如繪畫工具、學業負擔過重等,這就使得學生在繪畫過程中重視程度不夠。二,初中階段的美術教學對國畫內容的講解都是書面形式,并沒有更多的實踐活動,學生沒有充足的時間去掌握國畫的繪畫技巧。三,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國的美術教學工作越來越受到西方優秀文化的影響,在教學的過程中對色彩和素描的傳授逐漸成為美術教學工作的主體內容,但是作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之一,極具中國特色的國畫卻很少有人知道。
三、對初中階段美術課堂國畫內容教學的探索
為了加強初中階段的美術國畫教學的質量,讓學生逐漸了解到國畫學習的重要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第一,對國畫學習的興趣是基礎。列夫·托爾斯泰曾說:“對成功的教學并不是強制性的,旨在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可以想象,美術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采用枯燥的教學方式,學生怎么能從老師的教學中感受到激情,所以提升學生們對國畫學習的熱情是關鍵且重要的第一步,通過美術教師自身對國畫知識傳授的狀態影響學生們。例如,在講述《筆情墨意抒胸臆》中畫枇杷的課程時,筆者綜合各個省份的特產資源,將繪畫的內容改為《家鄉的特產》c因為關于自己的家鄉,所以很興奮,畫了多種多樣的特產,超乎筆者的想象。甚至是在繪畫構圖上也十分豐富。雖然學生的筆墨還尚有些稚嫩,但充滿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學生往往會創造出令人驚艷的作品,在這一階段的學生沒有世俗的限定,發散性思維的拓展,使得創作更加自由。著名的美術教育家費特爾曾經說過:“只要給孩子們充足的時間和一定的幫助,并且擁有和創造性內容接觸的機會,并不是被動地接受成年人的行為規范,那么每個孩子都能擁有藝術創造能力。”
第二,對文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是學習國畫的保障。尹少淳先生曾經指出,美術這門學科核心素養的重點就是對文化內容的理解。國畫,是我國國粹之一,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脫離優秀的歷史文化內容所創作的國畫是沒有靈魂的。在每次上課之前,為學生設置一些特殊的作業,例如,多朗讀幾首古詩、聽聽古典音樂。教師要有目的性地引導學生欣賞國畫中的形象和技法,讓學生產生對國畫的興趣,并和創作的作品有一定的共鳴,讓學生從作品中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學工筆花鳥的學生,建議他們多聽聽《梅花三弄》,要多學習李白和王維的古詩,看似和繪畫內容沒有關聯性,其實體現的是中國畫的精髓,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習,才能實現國畫課堂的教學效果。
第三,對國畫進行大量地訓練,加強國畫的學習。對國畫的學習是需要有實踐操作的,所有腦海中的想法和展現形式,都體現在學生的畫作中,所以對國畫的實踐練習是十分有必要的。我國國畫的歷史源遠流長,但是在實際美術授課的時間卻少之又少。因此,在初中階段學校和老師應該給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時間,讓學生了解國畫的創作規律。在本人的實際操作過程中也發現,學生相對于老師的講述,更喜歡自己的實際操作,只有多多動手操作,學生的積極性才會被激發。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國畫的內容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初中階段美術教學過程中十分珍貴的藝術教學資源,要想更好地傳承國畫,不斷弘揚民族藝術,就要在初中國畫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幫助學生了解國畫的深刻含義,不斷擴展學生的知識范圍,加強學生美術的綜合素養,才能有效提升初中階段美術教學的課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