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曉丹


【摘要】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思想品德學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自2016年開始,這門課程正式更名為“道德與法治”,其內容也由單純的思想教育轉變為核心素養的培養。但對于大多數農村中學,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學方式依舊以簡單的知識灌輸為主,授課理念還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導致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效率比較低下。對此,本文以核心素養作為論述基礎,從多個角度探究農村中學道德與法治學科如何才能有效實施課堂教學行為,為提高農村學生的道德品質與法治素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核心素養;農村中學;有效教學;道德與法治;部編版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30-025-02
道德與法治學科所涉及到的核心素養范圍比較寬廣,其中囊括知識底蘊、探究精神、團隊素養、學習品質、健康生活、責任意識、創新能力、生活實踐等等,這些核心素養是健全學生人格、強化學生心理品質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然而素質教育實施到今日,許多農村中學依舊墨守成規,遵循傳統教學中的“一刀切”和“填鴨式”授課模式,導致農村中學生如同流水化生產作業一般,學習效果十分呆板,缺乏個性化的發展。以點窺面,這個問題并不僅僅出現在道德與法治學科上,其他學科一樣有相同的弊病。因此,如何在核心素養教育的基礎上有效開展學科教學,才是當前農村中學教師需要著重完成的教育任務。
一、農村中學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農村中學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觀察研究
本文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法來觀察研究農村中學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
1.教案研究法。筆者首先確定需要觀察研究的農村中學,將該中學近十年能搜集到的道德與法治教案進行歸納,從教案分析教師的教學傾向,是否仍舊以傳統教育為主?有沒有滲透核心素養教育?
2.問卷調查法。筆者以某地農村十數所中學的全體道德與法治教師以及隨機選擇的數百名學生為調查對象,為其發放調查問卷,滲透核心素養培養問題,詢問教師的教學現狀,并針對問卷結果分析教師關于核心素養的有效教學情況。
3.對比分析法。筆者隨機選擇某家農村中學近20場道德與法治學科的課堂教學,旁聽教師的講課情況,與典型的核心素養教學課堂建立對比,評估農村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師的教學情況。
通過以上三種研究方法,以核心素養為基礎,在觀察農村中學教師教學狀況的同時,針對分析產生教學問題的原因。
(二)農村中學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現狀及原因分析
結合以上三種觀察研究法的分析結果,可以得知農村道德與法治中學教師對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現狀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1.太過注重形式,沒有考慮中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由于新課程改革較為注重素質教育,這就需要教師積極變革授課方法,盡量摒棄知識接受性灌輸的現況。比如合作教學法的錯誤實施,部分農村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應用合作教學法的方式太過死板、僵硬,他們認為新課改強調了學生之間的學習合作互助,還要求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團隊素養、協調水平、人際交往能力。那么就應當把合作教學法當做授課的固定模式,成為每天學生都必須經歷的學習流程。發展到最嚴重時,好像不經歷小組討論合作,整堂課就缺少了靈魂。這樣的教學模式看似熱熱鬧鬧、煞有其事,但在實質上已經被形式化和教條主義所蒙蔽,完全忽略了學生個人對知識的思考、感悟。
原因分析:首先,有些農村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提供的學習主題并沒有合作學習的意義,在實質上就是單純的“為賦新詞強說愁”。以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成長的節拍”第三課“發現自己”的教學為例,與其讓學生們以小組形式討論如何“認識自己”,不如讓學生自主學習思考,這樣反而可以避免學生的思維受其他人的影響,能敢于正確的評價自己。歸根結底,并不是所有的課程、問題都適合應用合作教學法,還需要教師仔細斟酌,合理調整授課模式。
2.“滿堂灌”教學模式“換湯不換藥”
以往農村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師的教學模式大多以“滿堂灌”為主,換言之,也就是不考慮學生是否理解知識內容。而是單純的將知識重難點列舉給學生,讓學生死記硬背,公式化的套用在試卷上。雖然在新課改的影響下,農村中學教師嘗試將教學途徑向素質教育方面發展。但這其中有所失誤的是,教師將“滿堂灌”模式轉變成了“滿堂問”模式,在課堂上大量引入問題,意圖支配課堂節奏。問題內容雖然多變,有填空題、選擇題、是非題、問答題等多種模式,但實質上只是新瓶裝舊酒。教師只是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簡單做一下對錯判斷,或者補充講解一下知識內容,中學生在這種“瘋狂問答”的學習過程中,往往應付教師的思路就已經疲于奔命,更沒有余地來提升自身的核心素養。
原因分析:有些農村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曾經學習過問題教學法,他們認為問題可以提高中學生的思考活力,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核心素養。但他們對于問題教學法的理解比較片面。問題教學法并非盲目無腦的引入教學問題,而是要將問題與合作討論結合到一起,保障學生的思維彈性。否則,大量的問題轟炸只會讓學生產生思維疲憊感[2]。此外,問題內容也要具有一定的層次感。要做到由淺至深,逐漸引領中學生的思考深度,這樣才能循序漸進的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品質。因此,“滿堂問”授課模式其實是一種另類的知識灌輸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效果必然十分被動,無法體現教學的有效性。
3.教師的關注點不夠全面
既然當前的課程改革強調核心素養教育,為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農村中學教師的關注點就要更為全面。但當前有部分道德與法治教師明顯存在教學偏向的傾向,更為關心思維敏捷、學習優異的學優生,對學困生、學庸生明顯沒有一視同仁,從而讓教學過程中出現優者愈優、差者愈差的惡性循環。同時,許多農村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沒有意識到培養學生學習方式的重要性。這也導致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過強,習慣在教師的指揮下開展學習活動,十分欠缺主動學習意識。
原因分析:由于新課程教育理念普及的不夠徹底,部分農村中學教師依舊抱有陳舊的授課理念。崇尚將教學資源集中給優秀的學生,放任學習中存在問題的學生自生自滅。這種教學理念太過功利性,僅以保證教學的優秀率為前提,農村中學教師應當積極改正這個教學弊端。
二、基于核心素養,農村中學教師的課堂有效教學行為研究
(一)基于核心素養,農村中學教師課堂有效教學行為的特點分析
在核心素養教育的基礎上,農村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師的課堂有效教學具備以下三個特點:
1.教學具有開放性
以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走進公共生活”第一課“我們的公共生活”的教學為例,為了教導學生提高在社會中保護自己的意識,需要通過開放性的課堂為學生普及社會生活中存在哪些不健康、不安全的真實事件。比如教師可以播放青少年誤入傳銷組織,被哄騙教唆去從事黃賭毒等非法工作,從而鋃鐺入獄,不僅讓他們的父母感到痛苦,也毀掉了他們的人生。通過視頻,可以啟發農村學生的思考,因為農村環境龍蛇混雜,視頻中的事例很可能就發生在他們的身邊。看到視頻中主人公的下場,學生們就會產生自我保護的意識,這也體現了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有效性。
2.教學中滲透情感
考慮到農村中學生的思維還比較偏向于感性層面,若想在保證核心素養教育的基礎上構建高效課堂,道德與法治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情感,讓學生能對生活、自然、學習等方面充滿熱情。以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維護公共利益”第七課“心系公共利益”的教學為例,為了培養學生“服務社會”的責任意識,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組織志愿者活動,比如“宣傳保護環境標語”“為敬老院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等等,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深化自身的思想情感與責任意識。
3.教學內容貼合實際
如果農村中學教師想要開展有效的課堂教學,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必然要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充分聯系到一起。教材中的理論知識,基本上都是對生活經驗的總結。以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遵守公共規則”第五課“心中有法”的教學為例,針對第三節“善用法律”的課程講解,教師就可以引入生活中的“農民工討薪”“社會不良青年勒索錢財”“公交車搶方向盤”等案例,引發學生的討論思考,將教材中的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契合到一起,幫助學生進一步將道德與法治知識內化于心。
(二)農村中學教師課堂有效教學的操作實例
教學內容:《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社會生活講道德》第四課? 第二課時《以禮待人》
教學設計過程
【教學評價】本堂課以學生為主體,將教學時間一分為二,在“教”的階段,通過情景教學法生動的引入這節課的重點內容。在“學”的階段,開展合作教學法,鼓勵學生們自由討論、獨立思考,總結學習收獲。從總體上而言,學生們都意識到了以禮待人的重要性,成功開展了課堂有效教學,促進了學生責任意識核心素養的成長。
(三)基于核心素養,農村中學教師有效課堂教學行為的推廣價值
農村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有效開展課堂教學行為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主要具備以下3點教學推廣價值:
1.可以讓課堂教學模式更為直觀有趣,體現寓教于樂的教學原則,保證事半功倍的教學效率。
2.有效培養中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創新能力等各項核心素養,保證學生能更為深入的理解道德與法治學科的知識。
3.充分拓展學生的知識層面,讓學生將學過的知識與實際生活完美的聯系到一起,提高中學生的知識學習效率。
三、結論與展望
本文的研究結論如下:參考教案研究法、問卷調查法、分析對比法,確定當前農村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普遍存在“教學注重形式”“沒有突破滿堂灌教學局限”“重學優生輕學困生”的教學問題,若想在核心素養基礎上有效實施課堂教學,農村中學教師應當開展開放課堂,結合生活中的真實案例,在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這樣才能為課堂注入多元化的教學元素,在強化了中學生的知識認知能力的同時,也促進了學生核心素養能力的提升。本文期望通過理論分析和案例實踐的結合,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希望農村中學教師能從本文獲得借鑒,優化課堂教學,強化學生道德品質與法治素養,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積極、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道德觀、人生觀。
【參考文獻】
[1]韋福.核心素養下初中道德與法治德育課堂的構建[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9):191.
[2]康繼武.核心素養視域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策略探究[J].中國農村教育,2020(18):10-11.
[3]黃麗萍.淺談核心素養理念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實踐[J].科技風,2020(17):80.
[4]郝潤平.核心素養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6):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