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俐云
【摘要】小學德育對學生的終身發展具有著關鍵性的教育引領作用。小學德育工作者,需要時刻謹記“育人先‘育心,育才先‘育德”的教育宗旨,有效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育人導向,大力開展小學德育課程中的愛國主義教育,有效推進中華民族優秀傳統道德教育,并注重引導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過程中時刻重視完善自身道德修養,從而更好地幫助小學生建立起優秀的道德品質,將小學生真正培養成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關鍵詞】小學德育;立德樹人;傳統文化
對于小學生的德育,不僅關乎學生自身成長、成材,而且也是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和輸送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關鍵性教育事業,容不得教育工作者的絲毫懈怠。在小學德育的領域中,廣大德育工作者應當“從心出發”,利用自身對學生長遠發展的關心、對教育事業的熱心、對學生的愛心,真正為學生建立起良好的道德發展環境,促使學生在德育發展的帶動下,更為有效地實現全面發展。以下結合具體小學德育情況,進行詳細介紹。
一、積極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育人導向
“立德樹人”作為我國教育的根本任務,其基本導向即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導向。我們在小學德育的具體開展過程中,積極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基于幫助學生認識“三個倡導”的重要內涵,促使學生能夠對國家、社會、公民個人的先進價值導向產生了解,幫助小學生在今后的學習、生活過程中,能夠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作為自身的日常行為規范標準,促進學生實現更好的德育發展。
例如,我們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過程中,根據“文明”“和諧”“自由”“法制”“誠信”等具體的價值導向,開展了形式豐富的主題班會以及專題學習活動,幫助學生通過多樣化的學習過程更好地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蘊含的重要道德意義,從而切實提升了小學德育的教學實效性。
二、大力開展小學德育課程中的愛國主義教育
小學德育的教育,同樣離不開卓有成效的愛國主義教育。我們在小學德育教育的過程中,基于愛國主義教育主題,為學生播放相關的愛國主義影片,并組織學生多次進行革命傳統知識的專題學習,促使學生能夠認識到將自身的發展需要與祖國的發展有效統一,幫助學生從小樹立“學習報國”的遠大理想信念。
例如,我們在小學德育課程的愛國主義教育過程中,為學生播放革命傳統影片《大轉折》《大決戰》《大進軍》,引導學生在快樂的觀影過程中,充分了解我黨我軍的優秀革命傳統。之后組織學生集體討論觀看影片后的感想,在充分的師生互動交流過程中,逐漸引導學生對我國的優秀革命傳統產生了更為明確地認識、理解了建立新中國的重要歷史意義。通過這一系列的解放戰爭革命傳統影片播放以及集體討論過程,不僅有效提升了學生對于愛國主義的學習興趣,還能夠為學生更為全面地展示我國解放戰爭的歷史,認識到中國第一代共產黨人是如何帶領解放軍以及全國各族人民,克服種種困難,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歷史過程,從而使學生受到了深刻的愛國主義思想熏陶。
三、有效推進中華民族優秀傳統道德教育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而在我國的傳統文化范疇中,傳統道德一直閃耀著耀眼的光輝,在今天仍舊具有重要的德育價值。通過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開展傳統道德教育,小學生能更好地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不斷利用傳統美德激勵并要求自己,從而養成良好的道德修養。
例如,我們在進行“孝道”的傳統道德教育過程中,首先為學生明確“孝”是一個人道德發展的根基,在家能夠孝順父母,在學校就能夠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地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增進與父母的溝通。之后我們還組織學生對《孝經》進行了充分地學習,結合當今時代的發展特點,為學生解讀孝順的基礎是孝順父母,孝順的發展是忠于國家,孝順的最終目標是管理好自己的重要“孝道”思想。通過這樣的“孝道”教育過程,幫助學生認識到孝順既是對父母感恩,也是對自身負責的傳統道德觀念,從而使學生在發展“孝道”的基礎上,為學生構建起了堅實的傳統美德根基。
四、引導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過程中時刻重視完善自身道德修養
小學生的德育不僅需要有效的理論教育,而且更重要的是促使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過程中,時刻重視完善自身道德修養,讓學生無論是在群體當中,或者是在一個人獨處之時,內心的道德標桿時刻不會偏離,積極開展道德實踐,從而通過實踐的過程,為學生奠定起堅實的德育發展基礎。
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不斷完善自身道德修養,我們在班級中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性別特征、性格特點,組成了“德育發展互助小組”,每組4-6人,并由各個小組學生選出本組的組長。在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過程中,通過“德育發展互助小組”的建設,各小組學生在有效開展互相幫助的基礎上,可以實現全體組員的互相監督,相互促進、共同提升,有效地攜手解決日常學習、生活中的各種德育問題,從而帶動了“德育發展互助小組”地整體性德育發展。我們還在有效開展“德育發展互助小組”活動的基礎上,組織各個小組的學生積極開展德育知識的自主課外學習,引導學生能夠在“德育發展互助小組”的框架下,不斷通過學習實踐的過程,積極發展自身的道德品質修養,促使全體學生能夠時刻重視自身道德修養的完善,在班級中構建起了“人人重道德,個個好修養”的良好德育教育環境。
五、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生的德育發展,不僅能夠對他們的長遠發展起到決定性作用,而且還關系著我國教育事業的整體發展質量。為了更好地提升小學德育的質量,我們積極創新小學德育教學模式,有效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育人導向,大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協同推進傳統道德教育,并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完善自身道德修養,從而幫助學生樹立起了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礎,這必將為他們的終身發展帶來更多的裨益。
參考文獻:
[1]李艷芬.淺析小學德育實效性教學的理念及方法[J].學周刊,2018(2):51.
[2]苗種國.淺析小學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J].學周刊,20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