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璐
摘要: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進入快速發展期,高職院校辦學條件從硬件到軟件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改善和提升。在我國各項政策的引導之下,高等職業院校的目標是培養可以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和一帶一路建設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但是高等職業院校的管理階層必須認識到各種職業院校,不只是職業技能培訓中心,因此在教學過程當中過于強調技能和應用技巧的培養,就可能會忽略高等教育過程當中與文化和內涵等相關的素質教育,從實踐當中可以發現,忽略文化教育已經成為了高等職業院校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企業文化屬于一種關鍵的文化因素,所以將高等職業院校和企業緊密進行結合,增強校企合作,是進一步完善高等職業院校職業教育的有效途徑。下面,我們就基于校企合作視角,探討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相關問題。
關鍵詞:校企合作 企業文化 素質教育
一、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
所謂校園文化,指的是一個與學校形成和發展過程當中所建設起來的行為規范共同價值觀念。作為高等院校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校園文化是學校的精神環境和印記,也是一個學校文化的突出體現。對學校而言,校園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企業文化是企業長期生存和發展過程當中,由信念,儀式,符號,處事方法和觀念共同集合而成的文化現象。是所有員工共同遵守的,帶有本組織特點、精神經營理念和使命等,這些經營理念在企業長期生產發展過程當中都有所體現,他和我們所說的科教文化軍事組織的文化性質差異非常大,企業文化對企業而言就像是靈魂,它是企業提高凝聚力的重要需求,也是帶動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二、校企合作對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要求
對高等職業院校的教育思想和觀念、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方式提出了新要求。目前,高職院校的教育目標就是培養具有一定理論基礎知識的高素質的技能型應用人才,要切實提升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就業能力,才適應企業和社會發展要求,才能更加符合用人單位不斷變化的應試需求。目前,以山東外貿職業學院為例,采取了“工學結合”、“產學合作”、“校企合作”、“雙師型隊伍建設”、“現代學徒制教學管理”等人才培養方式,把企業文化教育納入人才培養教育模式中,把高等職業院校學生應該具備的企業文化素養作為高等職業院校教育的重要目標。
三、校企合作視角下的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路徑
(一)頂層規劃要有前瞻性
統一進行規劃和實施,把校園的軟件建設和硬件建設結合在一起,將辦學理念作為校園文化的關鍵內容,推動學生職業技能和人文素質共同發展。以山東外貿職業學院為例,打造貿聯天下的特色辦學宗旨,校園景觀建設多采用與外貿有關的景觀點,如藝術算盤、絲綢之路地形圖沙盤等。
(二)全面開展現代學徒制教學管理制度
院校和企業聯合的模式,要求學校應該結合企業的具體特點,制定合適的人才培養目標,該目標應該與現代學徒制度聯合起來,其中主要涵蓋培養規格,培養目標,主要就業崗位,課程體系,教學條件保障,人才培養模式的內容。在制定該系統時,企業應該參與到其中,制定相應的崗位標準,實習計劃,學分管理制度等,加強學校和企業的結合。
(三)進一步建設校企“雙導師”教師團隊
組織教師到企業開展實踐,并且教師還可以借助知道師傅的身份現場開展教學,除此之外學校還可以返聘企業高級技能師傅進入學校開展教學,建立導師庫,對多種資料進行匯總,豐富學生的學習來源。此外,學校和企業應該建立健全實習管理制度,建立企業崗位群實習計劃,校內實訓基地實踐計劃,學生實習安全管理辦法和學生違紀處理規定等內容,為該政策的貫徹落實提供制度保障。
四、以山東外貿職業學院國際貿易系為例,淺析校企合作視角下的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路徑
調動全系教職工的主動性,積極參與學院文化建設工作,做好定點文化教育,增強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相融合的宣傳力度。引導畢業班學生積極適應企業文化,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就業觀,從面試技巧、就業心理、擇業觀念、職業道德、文明離校等方面做好指導。充分利用校友企業等社會資源,做好對口企業來校招聘工作。為專本貫通班組織專場招聘會,不斷提高對口就業率和就業質量。為紡織服裝班、現代學徒制班聯系對口校外實習。我系近三年畢業生一次就業率分別為98.35%、98.3%和97.89%。每年經常性走訪企業,與青島博瑞恒貿易有限公司等眾多公業開展校企合作,就協同育人模式、人才培養方案、教師企業實習等問題進行深入交流與探計。與山東恒豐橡塑有限公司等多家校企合作。企業就暑期選派學生到企業實習實踐工作達成共識,積極動員優秀學生進行暑期實習。校企合作模式創新化,先后與東營市信誠石油設備有限公司等六家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冠名班協議,舉行冠名班企業與學生的導師見面會,邀請企業參與系里文體活動。
提高校園文化建設硬件發展的同時,國際貿易系更注重軟實力對校園文化建設的發展:
1.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教學科研能力
近三年我系新引進博士3人、碩士10人。國際貿易社會服務團隊獲批省級青創人才引育計劃團隊立項建設單位,教學團隊中獲批省級職業教育名師工作室1個,培育山東省教學名師1名,山東省青年技能名師培養對象1名,整個教學團隊獲批院級黃大年式教學團隊。我系主持教育部職業教育國際貿易教學資源庫子項目1項,獲評山東省精品資源共享課3門,山東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山東省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比賽一等獎1項,山東省教學能力大賽教學設計比賽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山東省職業院校優秀教材三等獎1項,參與國家教成果獎二等獎和山東省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獎特等獎1項,主持東省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參與國家、省市不同層次的眾多課題研究,并發表多篇包括核心期刊在內的學術論文。
2.配強學生管理隊伍,提高服務管理水平
激發輔導員為學院服務的主動性,通過參與援外工作、特色名校驗收、優質校申報工作材料收集、承辦大賽等為輔導員提供參與學校事務的機會,樹立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意識,為學院發展建言獻策。落實輔導員導師制,使新輔導員能夠盡快適應工作崗位,提高新輔導員的應急應變能力和危機處理能力。增強班主任工作的主動性,經常性召開班主任工作研討會,就日常管理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溝通交流,強調營造良好班風學風的重要性。鼓勵輔導員從事科研工作,堅持理論與實際的結合與統一,用理論分析實際,用實際驗證理論,全面提升輔導員的職業化和專業化水平,目前多項學院黨建課題成功立項。鼓勵輔導員參加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職業發展規劃、就業創業等相關培訓,輔導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等,奉獻高質量理論成果。近三年我系輔導員榮獲廳級優秀共產黨員1人,山東省“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優秀指導教師3人,山東省黃炎培職業教育獎創新創業大賽優秀指導教師3人,全省商務系統演講比賽個人一等獎1人,山東省第五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優秀指導教師獎1人,在全國中文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人。
3.提高專業建設水平,注重專業差異發展
我系傳統優勢專業國際貿易實務專業和國際商務專業獲批國家骨干專業。國際貿易實務專本貫通分段培養專業與煙臺大學合作,已經招收5屆學生,平時注重對學生培養過程的管理,學生四級通過率超過90%,六級通過率接近50%,轉段考試通過率超過90%。高職階段打下的堅實的職業技能和英語基礎,使他們可以脫穎而出。代表煙臺大學參加國家級、省級競賽,榮獲國家級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三等獎1項,省級三等獎3項的優異成統。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獲山東省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通過與12家企業合作開展雙主體育人、構建雙線融通課程體系,工學交替實現雙導師聯合培養,學生就業后適應能力明顯提高。國際商務專業(華盛頓州分校)已成功輸送兩屆學生去往美國留學。學生在美國就讀期間主要采用“學習+實習”的方式,提升了英語水平,了解了美國的商業文化,第一批美國華盛頓州分校學生已順利畢業,部分同學回國創業、就業,還有在美國繼續學習深造。
4.穩步推進專項建設,提升社會服務水平
我系獲批山東省高水平專業群建設立項;國際貿易專業群順利通過優質校中期檢查;國際貿易與商務品牌專業群建設項目通過青島市品牌校建設項目驗收;省級國際貿易實務現代學徒制項目順利通過山東省教育廳驗收;與新華錦集團合作獲批第二批山東省校企合作一體化育人示范單位;國際商務職教集團獲批省級骨干職教集團。我系牽頭完成全國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簡介;山東省三年制國際貿易實務專業教學指導方案通過教育廳驗收;牽頭開發山東省三年制服務外包專業教學指導方案。山東國際商務協同創新中心和自貿區研究中心獲批國家級協同創新研究中心。我系教師多次承擔《山東對外貿易形勢報告》《山東省外貿運行調查監測分析報告》的撰寫任務;為青島市中職院校提供外貿單證技能培訓和出題任務;積極組織學院援外培訓項目申報工作,并順利組織項目師資配備和部分課程的授課任務;承擔山東省各地市外經貿業務培訓和跨境電商培訓任務。共4人次擔任全國技能大賽“互聯網+國際貿易綜合技能”賽項裁判;1人擔任全國職業技能大賽“建筑工程制圖”賽項監督。連續兩年承辦山東省職業院校“互聯網+國際貿易綜合技能競賽”和山東省對外經濟貿易工會主辦的山東省國際貿易業務員技能競賽。
參考文獻:
[1]林廣梅,王洪,李紅梅.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理念探討[J].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學報.2007,4.
[2]周巖.高職校園文化與業文化的銜接和融合[J].機械職業教育.2006,9.
[3]朱發仁,傅新民.“校企結合”構建高職特色校園文化[J].職教論壇.2006,6.
[4]黃浩伶.引入企業文化 構建新型的高職院校校園文化[A].經濟與社會發展.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