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斌
摘 要:對于學生而言,小學時期是啟蒙的關鍵時期,有利于引導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思想品德。相比于城市小學,農村寄宿制小學管理面臨著更加復雜的環境,為了能夠培養出優秀的人才,立足于經濟發展的需求,農村寄宿制小學應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彰顯以人為本的理念。結合多年教學管理經驗,對于如何開展以人為本的管理策略提出自己的幾點拙見,僅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小學;寄宿制;以人為本;管理
對于農村小學教育而言,寄宿制管理方式在師資隊伍建設、優化教育資源、強化學生自理能力方面發揮重大的作用[1]。然而,隨著寄宿學生不斷增加,再加上學生全天候在學校生活與學習,學校管理難度逐漸提高。因此,如何加強農村小學寄宿制學校教育管理、提高教學質量成為學校、教師、家長及社會重點思考的課題,也是時代發展面臨的嚴峻挑戰,值得我們深入探究與思考。
一、加強學生的心理輔導
小學生身心尚未成熟,再加上父母、親人不在身邊,心理問題逐漸出現,例如對爸爸媽媽深切的思念,長期如此便會感到十分孤獨與寂寞,難以全身心投入學習中,整天悶悶不樂,學習成績與生活質量逐漸降低。對于這一情況,學校領導及教師應對學生情緒、心理等方面細微的變化予以重點觀察,一旦認為學生存在心理問題,應立足于學生具體情況,采取針對性、有效的溝通與疏導方法。同時,對于寄宿小學生而言,大多數心靈較為脆弱,因此學校領導及教師應用心關愛,幫助其解決遇到的難題,促使其真正感受到學校的溫暖,引導其養成科學的生活與學習習慣,促使其真正能夠獨立自主,切身體會到寄宿生活的美好。
二、做好寄宿學生的安全管理
其一,立足于本地、本校實際情況,并結合公寓設施相關情況,制定針對性、有效的寄宿生安全管理制度,組建管理小組,確定相關職責。
其二,借助學校廣播、宣傳欄、專題講座、班會等途徑,組織廣大學生認真學習交通安全、食品安全、防火與防災等一系列知識。如果學校有條件,可組織地震、防火等演習,促使學生了解意外情況下如何保護自己,并對學校逃生通道了如指掌。同時,農村寄宿制小學應制定地震、火災等災害應急預案,積極反應,有效指揮,科學處理。
其三,合理安排學生住宿。根據學校寄宿制管理一系列規章制度,重點對學生住宿有關行為予以規范。
其四,農村寄宿制小學應積極同當地派出所、工商部門等,有效整治學校周邊環境,加大對學校食堂與超市的管理力度,有效避免食物中毒等安全事件的出現。
三、給予關心和愛護
對于小學生而言,往往十分依賴家長,自理能力往往較差。因此,農村寄宿制小學領導及教師應對學生生活進行關切,時常到宿舍詢問學生溫飽,生活中是否存在困難?當學生生病時,應迅速將其送到醫院就診,并第一時間與家長聯系,在家長尚未到來時應不遺余力地照顧學生。日常生活中,教師應指導學生學會刷牙、洗臉、洗衣服,囑咐學生天冷了應增加衣服與被子,對學生起居進行細致照顧,當好學生“父母”角色,這樣學生便能夠真正體會到愛與溫暖。
四、豐富寄宿生生活
寄宿小學生整天都在學校,課余時間比較乏味枯燥,如果學校學習生活比較單調無味,學生往往會感到寂寞和孤獨,長期如此則會產生低落的情緒[2]。基于此,農村小學應組織開展素質教育,課堂上積極營造探究、自主、合作的學習環境,師生之間頻繁交流,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紛紛參與到討論交流活動中,從而有效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例如,積極建立書畫、體育等興趣小組,并配齊羽毛球、足球、籃球、報刊、圖書、象棋等器材。值得注意的是,教師應指導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好活動時間、地點與形式,以此來保證能夠參與到各種文體活動中。另外,學校教育再好也無法完全替代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寄宿學生社會接觸機會較少,為了能夠彌補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的缺失,農村小學應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校外活動,例如公益活動、調查活動、參觀活動等,引領學生走向社會、適應社會,為學以致用奠定扎實的基礎,切實將學生培養成綜合素質人才。
農村小學寄宿制學校教育管理十分復雜,應在管理中積極探索,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注意每一個小細節,積極營造溫暖、生機勃勃的生活與學習氛圍,如此小學寄宿制學校管理才會朝著和諧、健康的軌道發展。
參考文獻:
[1]張保武.淺議農村寄宿制小學學校管理策略[J].甘肅教育,2018(14):152.
[2]后新兵.淺析農村寄宿制小學管理的有效措施[J].人生十六七,2018(2):77.
注:本文系2018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校外寄宿生學習與生活個案研究》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8】GBH3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