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金梅
摘 要:小學時期對于學生來說是重要的承上啟下階段,對學生的繼續生活和持續性學習有著重要的意義,個性化閱讀教學雖然已經在小學語文高年級教學中占據一席之地,但實際上仍然存在一定缺陷。立足于實際教學進行研究,希望能夠幫助小學教師順利開展其教學任務。
關鍵詞:小學語文;個性化教學閱讀;語文閱讀
對小學高年級實施個性化閱讀教學進行深入研究,不僅能夠促進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育教學的發展,還能夠幫助小學教師順利完成其教育教學任務,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本文將從促進群文閱讀教育教學應用到個性化閱讀教學中、注重發揮學生的閱讀興趣與將個性化閱讀教學與課文內容聯系起來三方面出發進行探討。
一、促進群文閱讀教育教學應用到個性化閱讀教學中
群文閱讀,即選定一個閱讀主旨,并搜集與本主旨相關的書籍進行閱讀,從而在短時間內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教師應該采取一定措施將群文閱讀教育教學應用到個性化教學之中,從而提升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質量。在進行群文閱讀時,教師應該注意發揮學生的群體性智慧,讓學生根據所選主旨進行群文枚舉,并讓學生根據已有書籍名稱來進行閱讀,在閱讀完畢后,還應該寫出自己的心得和感悟,并在讀書分享會上進行交流,這樣才能夠在交流之中拓展思路,開闊視野,從而做到群文閱讀有評價、有總結。
例如,以人教版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懷念母親》一課為例,本課文的主旨從課文題目就可以窺知一二,即歌頌母愛,由此,可以讓學生開展頭腦風暴,想出與母愛有關的課文和書籍,如《荷葉冰心》《游子吟》《紙船》等文章,均與歌頌母愛有關;而本課文所屬的單元主要以歌頌人物美好的道德品質有關,均屬于描寫人物的文章,這時就擴大了群文閱讀的范圍,此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個人偏好選擇課文和文章進行閱讀,并在閱讀完畢后寫出個人閱讀的感想,這些感想可以是對文章所描寫人物的看法、對文章描寫手法的感悟,也可以是課文內容的擴寫或縮寫。而在學生介紹完自己的讀后感后,其他學生則可以與該名學生進行交流,從而在交流之中增進學生對這本書的理解。教師也應該增加自己的閱讀量,從而對學生進行正確的閱讀指導。
二、注重發揮學生的閱讀興趣
注重發揮學生的閱讀興趣,是小學語文高年級實施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核心,也是教師需要特別注意的要點,只有發揮學生的閱讀興趣、尊重學生的閱讀興趣,才有可能讓學生發揮自己的閱讀興趣,并將該興趣運用到個性化閱讀中,從而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閱讀數量和閱讀質量。注重發揮學生的閱讀興趣,首先就需要教師對學生的興趣有一定了解,這樣才可能在了解學生閱讀興趣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專門選出一堂課讓學生講述自己最喜歡的書籍,并讓他們分享讀書感想,這樣教師就可以從側面了解學生的閱讀偏好,并將擁有相同閱讀偏好的學生分成同一組,讓擁有同樣閱讀偏好的學生進行交流。
例如,當教師結束人教版語文教材六年級下冊教學時,可以專門選出一節課,讓學生對課文進行回顧與復習,并在課上分享自己在本冊書中最喜歡的課文,這樣教師就可以了解學生的閱讀偏好了。如果學生說自己最喜歡的課文是《頂碗少年》,這說明該學生對于人物描寫和傳統民俗具有一定興趣;如果學生說自己最喜歡的文章是《桃花心木》,這說明學生對借物喻人等敘事手法有一定的興趣。教師應該在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將這些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帶著閱讀興趣進行個性化閱讀。
三、將個性化閱讀教學與課文內容聯系起來
將個性化閱讀教學與課文內容聯系起來,要求教師在上課時強化學生對于個性化閱讀概念的理解,讓學生無時無刻不進行個性化閱讀。教師在上課時,應該善于利用聯想方法,讓學生進行頭腦風暴,從而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對自己所閱讀過文章的理解能力。個性化閱讀并不僅僅停留在閱讀教學中,而是應該進一步促進個性化閱讀向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的運用方向發展,從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教師在將個性化閱讀教學與課文內容聯系起來時,應該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拓展自己的思維。
例如,教師在講解六年級下冊《各具特色的民居》時,應該讓學生利用頭腦風暴的方式來仔細思考與該篇課文相關的文章與書籍。教師在進行講解時,應該注意利用語言和圖片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如“你還看見過哪些民居?有哪些文章也是描寫特色民居的?”用積極的語言鼓勵學生進行發言,并對學生的發言內容進行總結。
總之,相信從促進群文閱讀教育教學應用到個性化閱讀教學中、注重發揮學生的閱讀興趣與將個性化閱讀教學與課文內容聯系起來三方面出發,將最大限度地提升小學語文高年級實施個性化閱讀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楊麗娟.小學語文高年級實施個性化閱讀教學[J].新課程(上),2017(4).
[2]袁再明.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好家長,2018(24).
[3]劉華山.新課改下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研究思考[J].中華少年,2018(4).